Re: [問題] 一個初階問題

看板Confucianism作者 (韶音  )時間17年前 (2007/07/26 22:43), 編輯推噓4(403)
留言7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 引述《dirak (我是笨蛋嗎?)》之銘言: : 標題: [問題] 一個初階問題 : 時間: Tue Jul 24 18:02:42 2007 : 小弟試著回答,如有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 初來此版,有個初階問題很想問個清楚。 : 儒家說:「格物致知」, : 那究竟如何實踐? : 所得到的東西又有哪些? 這個問題,就個人而言,其實不是很初階 如果要詳細的回答 大概可以寫篇論文出來了 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學》本身並沒有對這四字作完整的說明 格物的目的,是為了致知 至於要知什麼? 就儒家來說,所要認知者,自然是道德 而從《大學》本文來看 怎麼做,也沒有說明 當然,並不是說這個問題就這麼的無解 既然「致知」的內容指涉著道德 那麼格物,大多是指外在之物 不過,這卻還有一個基本的問題要去解決 是格物之後,才可以使自己知「道德」 還是人本身既有「道德」,然後以此為本去格物? 這兩種不同的問題,會引申出不同的實踐方法 大學之前,大概就是荀子跟孟子的說法 宋明時期 就是朱子跟王陽明的說法 那個較近本意,並不得知 這個問題 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 : 對於外在世界的認識, : 儒家有何種獨特的觀點與研究, : 堪足與西哲與佛家齊肩? 基本上,格物致知並不是為了要了解外在世界 那是為了修養德性而生的工夫 儒家重德甚於外在世界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 From: 218.168.65.162 : → gute:為何預設「與西哲與佛家齊肩」? 07/24 22:55 : → dirak:西哲影響近代西方文化極深,現代文明皆由此出。佛家教理 07/24 23:47 : → dirak:實踐與理論並重,非空泛之物。 07/24 23:48 : → dirak:而且佛家講二諦,勝義與世俗,絕不偏廢。所以對現象界之分析 07/24 23:50 : → dirak:亦有完整體系。我想問的是,儒家除了講倫理道德外,有無其他 07/24 23:52 這邊必需分辨一下 我不知道你所謂的「完整」要如何定義 就我所認為 儒家所建立出來的世界觀,亦可說是「完整」 只不過其重心不在外在世界而已 儒家的理論與實踐亦並重 貫不過落在個人的身上,多少會有所偏重 因此,儒家才會講「中庸」 甚至,佛家雖然論因果甚精,識閱甚明 其重心亦不在外在世界 別忘了,西方與東方的哲學,其主要重心並不相同 : → gute:單就所言而論,講倫理道德不足與西哲齊肩嗎?.... 07/25 22:51 : → gute:再者,再問一下好了...用什麼工具衡量儒、釋、西哲是否齊肩? 07/25 22:55 : → dirak:你沒看清楚我的問題。我是問,儒家如何用格物致知來認識世界 07/26 02:14 : → dirak:能否齊肩、並肩、超越西哲與佛家是另一個問題。 07/26 02:15 : → dirak:請g兄不要將問題模糊了。 07/26 02:26 格物致知,並不是為了認識世界,而是為了成就道德 你問了一個沒法回答的問題 : → dirak:就我個人而言,儒家在認識世界上確有不如西哲佛家之處。 07/26 02:29 : → dirak:我問此問題就是想知道是否這只是我一人偏見。 07/26 02:29 儒家對於外在世界的認識,確實是不足 因為儒家更重於人內心道德的實踐 而且,佛家對外在世界的認識,亦比不上西哲 佛家對因果講那麼多,重要的是要告訴你一個字 「空」 佛家真的不看重現實世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7.210.155

07/26 23:23, , 1F
後來想想,我好像什麼問題都沒回答……
07/26 23:23, 1F

07/26 23:42, , 2F
佛家講二諦,勝義與世俗,並不偏廢一邊。
07/26 23:42, 2F

07/27 11:14, , 3F
那是指「講」的時候,儒家只「講」,也是沒有偏癈的。
07/27 11:14, 3F

07/27 11:14, , 4F
另外,儒家講實踐時,是講「先後」,而不是講「偏癈」
07/27 11:14, 4F

07/27 16:02, , 5F
樓上以為佛家只有空談嗎?
07/27 16:02, 5F

07/27 21:37, , 6F
佛家當然不是空談。我是指,如果只論「理論」,當然不偏
07/27 21:37, 6F

07/27 21:38, , 7F
佛家追求的,是外在的自然世界,還是精神主體的解脫呢?
07/27 21:38, 7F
文章代碼(AID): #16gBCb0K (Confucianism)
文章代碼(AID): #16gBCb0K (Confuci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