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關於朱熹和王陽明的 citation.

看板Confucianism作者 (武英殿大學士爾雅)時間18年前 (2006/04/22 00:57),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引述《smileshou (還沒開始永遠結束...)》之銘言: : 小時候讀國文/歷史好像有聽過朱熹主張格物致知. : 不知道有沒有什麼 citation 可以確定朱熹的確主張 : 格物致知而不是小時候被課本騙的? XD. : 另外有沒有關於王陽明所主張的知行合一的 citation? : --- : 不一定是要朱熹或王陽明親自著作的. : 不過不知道是否有記載在正史中? 查《宋史》得下列資料: 列傳第一百八十六‧道學一‧序言   迄宋南渡,新安朱熹得程氏正傳,其學加親切焉。大抵以格物致知為先,明善誠 身為要,凡詩、書、六藝之文,與夫孔、孟之遺言,顛錯於秦火,支離於漢儒,幽沉 於魏、晉、六朝者,至是皆煥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此宋儒之學所以度越諸子 ,而上接孟氏者歟。其於世代之污隆,氣化之榮悴,有所關係也甚大。道學盛於宋, 宋弗究於用,甚至有厲禁焉。後之時君世主,欲復天德王道之治,必來此取法矣。 列傳第一百八十八‧道學三‧朱熹   孝宗即位,詔求直言,熹上封事言:「聖躬雖未有過失,而帝王之學不可以不熟 講。朝政雖未有闕遺,而修攘之計不可以不早定。利害休戚雖不可璤舉,而本原之地 不可以不加意。陛下毓德之初,親御簡策,不過風誦文辭,吟詠情性,又頗留意於老 子、釋氏之書。夫記誦詞藻,非所以探淵源而出治道;虛無寂滅,非所以貫本末而立 大中。帝王之學,必先格物致知,以極夫事物之變,使義理所存,纖悉畢照,則自然 意誠心正,而可以應天下之務。」次言:「修攘之計不時定者,講和之說誤之也。夫 金人於我有不共戴天之讎,則不可和也明矣。願斷以義理之公,閉關絕約,任賢使能 ,立紀綱,厲風俗,數年之後,國富兵強,視吾力之強弱,觀彼釁之淺深,徐起而圖 之。」次言:「四海利病,係斯民之休戚,斯民休戚,係守令之賢否。監司者守令之 綱,朝廷者監司之本也。欲斯民之得其所,本原之地亦在朝廷而已。今之監司,姦贓 狼籍、肆虐以病民者,莫非宰執、臺諫之親舊賓客。其已失勢者,既按見其交私之狀 而斥去之;尚在勢者,豈無其人,顧陛下無自而知之耳。」 -- 他來了,妓女;準備擁抱他吧。張開妳的腿,展示妳的美麗。不要有任何保留,要 令他全無招架之力。看到你,他會走近。脫去妳的衣服,讓他跨騎。 吉爾伽美什史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54.248

04/22 03:33, , 1F
謝爾雅姊!!!!
04/22 03:33, 1F

04/22 20:56, , 2F
不客氣。
04/22 20:56, 2F
文章代碼(AID): #14IGyLig (Confucianism)
文章代碼(AID): #14IGyLig (Confuci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