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孔子的志向

看板Confucianism作者 (天荒地老海枯石爛)時間19年前 (2005/08/10 17:55),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9 (看更多)
※ 引述《ckr (琴心)》之銘言: : 最近回想起論語先進篇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 自己對孔子的話想了幾個可能性 : 1.年老而使雄心壯志消退 : 2.對政治失去信心 : 3.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響而產生退隱之心 : 大家覺得 : 孔子會有這樣的想法的原因是什麼呢? 「知其不可而為之」、「君子之仕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從這兩句話看來,前兩點都不太需要考慮了。 愚公移山裡,愚公並不是因為移山很偉大而動員起來移山, 他所求的是「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人人能夠免於「山北之塞,出入之迂」的不便,而安穩行走罷了。 他所誠心追求的幸福之簡單,和他事業的壯闊也是完全不能比。 曾點的「暮春圖」,也許在孔子聽來, 恰好描繪出了一個在有道之世裡,人們如何悠閒生活的圖畫。 我想孔子所以從政是為了追求「人的幸福」, 而不是不甘寂寞,覺得從政很偉大, 想以從政證明他的能力優秀、或者滿足個人成就感或權力慾。 政治本身只是途徑,並非值得留戀的目的。 所以他也承認「如果天下有道」,他是不會介入政治改革的。 也許這就是他為何捨三子在政治上的想望, 而取曾點那種簡單美好的幸福。 這並非證明他開始反對從政或對政治失望, 而是那種幸福是比從政更為本質的關懷。 他是為了實現「能夠保障那種幸福」的理想政治而從政, 而不是因為政治很好玩,很有成就感而從政。 至於孔子受不受道家思想影響, 這種詮釋空間太大了,古代儒道要怎麼分,也是很主觀的事。 有人認為論語諸多隱者其實一部份和孔子是舊交, 只是後來因為取捨不同而分道揚鑣了。 (所以常有隱者、隱士批評諷刺孔子,如果對孔子毫不在意, 何必對一個不重要、不足與高士共語的人碎碎念?)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孔子如果沒有以前的朋友和同學,這番切身感觸哪來的呢? 我想在「未可與適道」、「未可與立」、「未可與權」的話語裡, 暗示孔子曾在分歧點上走上了和許多朋友不盡相同的人生道路, 這裡頭有多少生命故事,恐怕不是誰算儒家誰算道家能論定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18.172

218.166.36.201 08/11, , 1F
共學一段相當精采
218.166.36.201 08/11, 1F
文章代碼(AID): #12-SyKdC (Confucian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2-SyKdC (Confuci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