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自覺認知、思考判斷有瑕疵與缺陷

看板Cognitive作者 (mulkcs)時間8年前 (2016/07/05 17:2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引述《C6H6 (我要成為後宮王!)》之銘言: : 如提 : 如果自以為自己的認知、思考判斷等等知能 : 有瑕疵或是漏洞 : 該怎麼去做判斷? : 相信很多''精神''領域的研究與臨床已經有相對量的 : 症狀與病理機轉分析 : 但是這裡要問的是 : 1.這樣我要掛神經科、精神科、還是心理? : 這三個是怎麼做出區分/標準何在 : 因為自己永遠不曉得別人的腦袋運作狀態 : 目前所有的研究也傾向於 統計表徵 做為開始 因為對腦還有太多未知 : 不是從我們已經全面了解大腦來歸納症狀 : 是從單一的症狀來 猜測可能問題出在哪裡 : 當然,透過所有探測儀器去檢測腦部的活動來交互參照才是科學方法 一般來說,如果有很明顯的腦部神經變化的症狀, 就是看神經科. ex 腦瘤, 癲癇等 精神科是給腦部沒有明顯病理變化, 但功能有受影響的病患看的. ex Schizo, Depression 等 心理師通常是給予諮商或協助病情復健, 但一般來說不能開藥 應該是這樣分, 沒有很熟悉台灣醫療體系, 有誤請指正 : 2.但是怎麼知道哪些 所謂的失能 是真的屬於疾病層級? /哪些是因為其他 : 思考經驗的不足、資料量的缺乏 所產生的''症頭''? : 腦袋有洞vs.持規矩,成方圓的概念 疾病的定義是很奇怪的, 嚴格來說怎麼樣才被定義成疾病是值得討論的. 有些人說脫離主流就很容易被定義為疾病, 像早期同性戀被定義為疾病一樣. 但這真的會隨時間改變. 目前精神疾病還是以DSM-V為主. : 3.如果經過診斷為疾病 那他真的就是疾病了?/ : 精神科的治療到底是不是安慰劑 我不覺得精神科的藥是安慰劑, 但其實每個人服用會有不同效果是一定的 是否有效要跟醫生反應才是 : 其實即使治療後無明顯期待的 痊癒現象 : 其實也無可奈何? : 雖然這樣已經偏向醫學專業 : 但是也想從對認知科學這個基礎(認知科學是基礎)的角度來出發看這些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58.253.5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gnitive/M.1467710964.A.39D.html
文章代碼(AID): #1NUttqET (Cognitive)
文章代碼(AID): #1NUttqET (Cogni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