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生醫訊號(EEG.ECG)相關問題

看板Cognitive作者 (瓜籽)時間13年前 (2010/10/04 17:54), 編輯推噓4(409)
留言1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原PO的問題其實非常深。 網路的一個好處是可以很快地獲得資訊,但是缺點是:常常資訊是片段或者甚至錯誤的, 所以讀者得有挑選判斷的能力。 真正想得到知識,還是得費點時間去讀書或者專業的文獻。關於EEG產生的理論背景,推薦 一本書:Electric Fields of the Brains - The Neurophysics of EEG, P. Nunez & R. Srinivasan 這裡聲明一下,並不是說brendonfish回答的內容有錯誤或者在批評什麼,他已經給了相當 不錯的粗略概念。 接下來我試著回答一下原Po的問題。 先來一個最基礎的概念: EEG的產生其實可以類比化學分子的極性。例如水分子H2O,因為在三度空間結構中正負電 並沒有對稱,所以會有一邊偏正另外一邊偏負,稱為極化現象。神經細胞可以類比這類化 學分子。 因為水分子會跑動、旋轉等等,所以拿一杯水來我們測量不到上下兩端或者左右的電位 差。那如果水變成冰是否就可以測量到冰塊左右兩端的電位差呢?也不會。因為許許多多 水分子排列方式的關係,讓總體的正負互相抵銷掉了。 磁鐵﹝抱歉,一時找不到電的例子﹞其實就是依據類似的原理。因為某些因素,眾多磁鐵 分子之間的磁極化﹝類似水分子的電極化﹞沒有完全彼此抵銷掉,因此我們可以測量到一 大塊磁鐵的極性。 以上是基礎,現在試著回答原PO問題 ※ 引述《hectory (hectory)》之銘言: : 1. 有看到資料顯示,腦電圖(EEG) 量測到的場電位其實是突觸後的電位,而不是 : 動作電位。那為什麼在腦電圖的場電位記錄,動作電位不會貢獻至場電位,而 : 主要都是由突觸後電位貢獻的? 要能夠測量到巨觀的場電位﹝就是EEG﹞,得有空間 + 時間兩個因素配合 1. 神經細胞要能產生電極化。動作電位來的時候雖然內外膜電位反轉,但是你想想看, Axon像一根水管,是360%對稱,上下的電極化不是彼此抵銷了嗎? 2. 動作電位很快 2ms,而大腦中幾千億的神經原若要能夠讓彼此的極化加成﹝例如正都往 上負都往下﹞,除了得解決空間方向問題之外,還得大家的動作電位都同時到達。這機率 相當小。 綜合上述,動作電位要直接貢獻到EEG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那EPSP如何貢獻在EEG上面呢?一個「可能」的模型如下: 當Dendrite有EPSP的時候,膜電位由負轉正,而神經原Cell body 或者比較靠近axon處相 對之下電位有差異,造成電極化現象﹝類比水分子﹞。 如果此腦區剛好有許多神經原排列的方向是平行的,而許多神經原同時有EPSP,則它們的 極化現象會加成而不會抵銷,則有可能在距離相當遠的地方也可以測量到電位差,就是 EEG訊號了。 EPSP相對於動作電位還有一個優勢,就是維持的時間長相當多,而且若有幾個動作電位密 集抵達,可以維持更久。這也就解決了上述的時間條件。 當然這個模型還有許多簡略的地方,例如頭皮的電阻,頭骨、頭髮因素 inter-neuron 等 : 2. 區域性的胞外電位改變(即胞外電刺激)會激發動作電位的產生(當然前提是要 : 超過閾值),那為何整體場電位的波動不會影響其他細胞的動作電位? 假設是 : 因為波動振幅沒超過閾值,而不誘發動作電位,那麼也應該會影響到他之後 : 產生動作電位的難易程度吧? (膜內外的差分明就變了啊) 我們談場電位的時候不能只講電位差的大小,還必須加上「在多大的距離」之下測量到此 電位差。例如已經有人提到EEG訊號大多在mV範圍,但是別忘了,這個電壓差是加在訊號和 接地線之間,大約有10幾公分。 我們談細胞內外電壓差,靜止的時候是-60mV左右,而EPSP若能把膜電位提高到-10mV左右 ﹝視細胞種類而定﹞大概就可以激發動作電位。但是這個電位差是加在多大的距離呢?這 是加在細胞膜內外之間,大約是nm範圍吧,相差達100000000倍! 難怪整體場電位的波動不會影響其他細胞的動作電位。 : 3. 心電圖是由心房或心室收縮時的心肌細胞膜電位變化而來的,那到底是怎樣 : 加成的? 那如果算動作電位引起的,意思是A 心肌細胞的動作電位會加成到 : B 心肌細胞那邊,進而互相影響細胞間的場電位,形成示波器上看到的波嗎? 心肌細胞有個特殊的地方是,幾千幾億個心肌細胞放電的時間點是配合好的。然而加成的 現象還是一樣要用電極化模型去解釋。此外,心肌細胞的排列和大腦神經元相比也是有規 律得多。因此EKG訊號要遠比EEG訊號乾淨而且強度大很多。 : 4. 那為什麼 T 波是心室細胞 repolarized ? 如果是 repolarized,振幅為什 : 麼會是正的? 還是要想像電極化現在如何在心肌細胞上形成。想像一下:動作電位由左到右傳遞,而且 是成千萬上億的細胞同步。這傳遞的時間需要假設200ms。所以在時間=0的時候,每個心肌 細胞都是左正右負﹝因為左邊的膜電位由-60mV轉變成+40mV﹞,那每個細胞就都形成一個 左正右負的二極。那因為在心臟中心肌細胞排列很整齊,而且動作電位相當地同步,所以 這些小小的二極彼此的正+正,負+負,就形成一個你可以測量到的巨大二極。而這個二極 會隨著時間轉向,因為我們前面假設傳遞的時間需要200ms,所以過了200ms之後左右的正 負就顛倒。 最後還是再次強調,網路的資訊只是片段的而且可能有錯﹝包括我的回文也可能有錯﹞, 真正要學知識還是請看書。 -- 什麼叫做自婊? 愚笨的人總把簡單的事複雜化 => 南部人把選舉複雜化了。 聰明的人可以把複雜的事簡單化 => 台北市民可以把複雜的選舉簡單化 -- 摘錄自愛台時報投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3.185.72

10/04 19:57, , 1F
sorry那個axon的水管比喻不太懂..電位不是跟紀錄地有關?
10/04 19:57, 1F

10/04 19:58, , 2F
其實我比較大的問題是EEG的reference是接收哪裡的什麼?
10/04 19:58, 2F

10/04 20:03, , 3F
謝謝這些精闢的回答 學到很多 (拜)
10/04 20:03, 3F

10/04 21:52, , 4F
謝謝原PO。其實也有在查書,不過可能查到的都沒有解釋得
10/04 21:52, 4F

10/04 21:52, , 5F
很好,或是自己看完還是沒有辦法完全瞭解,當然我還是會去
10/04 21:52, 5F

10/04 21:53, , 6F
看書驗證這些說法,只是當網路上有人提供一個比較合理的
10/04 21:53, 6F

10/04 21:54, , 7F
解釋或者看法,自己會比較有方向整理出頭緒:) 再次謝謝^^
10/04 21:54, 7F

10/04 23:32, , 8F
EEG測量時的接地點有許多不同的選擇,有好幾篇論文專門探討
10/04 23:32, 8F

10/04 23:36, , 9F
不同接地點的效應。常見的點是中線或者左耳。
10/04 23:36, 9F

10/04 23:37, , 10F
至於水管的比喻...Axon就是一條水管呀!我也不曉得該怎麼說
10/04 23:37, 10F

10/05 00:13, , 11F
阿 是想問就算是圓柱 可是電量分布在表面為何會被抵消?
10/05 00:13, 11F

10/05 12:54, , 12F
電量沒有抵銷,而是電極化產生的場電位抵銷,有點像這樣...
10/05 12:54, 12F

10/05 12:55, , 13F
(+- -+) 從外面來看括弧裡面沒有電極化,也測量不到場電位
10/05 12:55, 13F
文章代碼(AID): #1CgQH3J2 (Cognitiv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gQH3J2 (Cogni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