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知] ScienceDaily-事半功倍?

看板Cognitive作者 (mulkcs)時間13年前 (2010/10/01 13:53), 編輯推噓1(103)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認為,對那些認知性的技能,如學習語言、閱讀理解、彈奏鋼琴等, 只能 通過實踐練習來得到加強。但最近,美國西北大學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實驗調查, 提出了一種新的訓練方法,能減輕至少一半的努力,而讓學習者獲得同樣的收穫。 他們 的研究論文題為《實踐練習結合感覺刺激能強化認知學習》,發表在9月22日的《神經科 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 四個小組的對照實驗 “通向卡內基音樂廳的捷徑是什麼?”音樂學院的學生問一位成功的小提琴演奏家。 “練習、練習、還是練習!”演奏家回答。 這就是音樂家們和學習語言的人們一直在做的事。然而研究表明,無論是掌握一門認知性 技能,還是對認知能力損傷進行恢復性治療,不斷地重複練習都不是最快的捷徑。 論文第一作者、西北大學交流科學與障礙研究教授貝弗裏‧懷特和他的研究小組設計了一 項實 驗,對18歲到30歲之間的成年人進行一項名為“音高分辨”的目標任務訓練,讓參 與者對不同音調之間的差別進行區分,旨在提高他們對音階差別的敏感性。志 願者聽力 正常,此前也從未受過心理聲學方面的訓練。 在進行目標任務訓練時,研究人員先給志願者確定了最小音階是1000赫茲標準音。然後將 他們分成4個小組,每組設計不同的訓練計畫。 第一組的志願者每天訓練20分鐘,連續訓練一周時間。通過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要求他們 辨別出1000赫茲音階和一個更低音階之間的差別。實驗結束後,該小組並沒有什麼提高。 第二小組的志願者接受同樣數量的目標任務訓練,同時還附加了額外的項目,20分鐘的辨 音訓練之後,讓他們一邊通過頭戴式耳機聽不斷播放的1000赫茲音高的樂聲,一邊玩毫不 相干的智力遊戲。這個小組顯出了巨大的學習成效。 第三小組則在一周的時間裏,每天接受40分鐘的目標任務訓練。第四小組與之相反,每天 在40分鐘裏只是一邊聽著1000赫茲音高的樂聲,一邊玩不相干智力遊戲。這兩組都沒顯出 什麼學習效果。 感知與認知的關係 早期研究認為,一遍遍地重複完成某項訓練,人們就會更熟練地掌握這些技能。這也導致 了把訓練變得枯燥單調,時間上也無限延長。 然而西北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只在重複的練習中接受認知刺激,在這個過程並不能產生學 習效果。把目標訓練和感覺刺激結合在一起時,才會產生顯著的學習效果。認知和感覺的 結合,甚至等於志願者連續不斷地進行了兩倍的目標訓練任務。 在開展研究之前,人們通常認為學習認知性技能是“一分辛勞,一分收穫”,但懷特的研 究顯示,學習者能以更少的辛勞,獲得同樣的學習效果。這項實驗也許是神經再塑性在行 為模式上的首次展現,再塑性的觀點認為,在學習之前的體驗,會極大地影響後來進行學 習時的體驗。 對那些受過認知神經損傷,喪失某種能力的病人來說,這一發現會導向一種更輕鬆的恢復 治療 方案。而對於那些因為學習語言而叫苦連天的學生來說,也是一個福音。即使是出 於興趣而進行某項技能訓練,比如音樂,單調漫長的練習也可能毀了他們,因為音 樂家 尋求的是提高他們對音韻的敏感,而不是疲憊。 同樣道理,這也適合那些正在學習分辨心臟有規律地跳動和無規律跳動之間區別的醫生。 “這就好比是,一旦通過訓練你獲得了某項專門技能,大腦就形成了特定的運作系統,即 使你已不再進行這些訓練,大腦仍在發揮作用使學習持續發生,就好像你仍在進行訓練一 樣。”懷特說。 接下來的實驗還進一步顯示出,訓練任務的前後順序並不影響效果,感覺附加刺激無論在 目標任務之前還是之後,每種方案都產生了相同學習效果。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如果目標任務訓練和感覺附加刺激這兩項任務之間相隔超過15分鐘 ,學習效果就開始下滑,如果超過4小時,學習效果,也就是能產生再塑性效果的證據, 就會完全消失。(來源:科技日報 常麗君) -- 原始網址(簡體):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092514104027912430.shtm 其實我真的沒有要洗版阿 只是這篇就是上一篇的中文版 貼在一起方便閱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33.136

10/01 15:26, , 1F
其實蠻討厭看中文直翻的…有些翻的詭異就算了
10/01 15:26, 1F

10/01 15:26, , 2F
有些根本就是完全翻錯意思 Orz
10/01 15:26, 2F

10/01 17:39, , 3F
XD
10/01 17:39, 3F

10/01 21:08, , 4F
台媒標題:「玩遊戲有助於學習!」
10/01 21:08, 4F
文章代碼(AID): #1CfNT6u3 (Cognitive)
文章代碼(AID): #1CfNT6u3 (Cogni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