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單品]請問大家手沖粉水比

看板Coffee作者 (熱羅姆)時間5年前 (2018/10/09 19:23), 編輯推噓4(4021)
留言25則, 6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這個真的是很重要卻常常被問的問題 雖然自己踏入咖啡領域沒有很久 但有一些心得可以分享 我建議先模仿幾個網路名人的手沖方法 (粉水比、手法) 比如說一些已經得名的選手 2016世界咖啡沖煮師大賽冠軍 - 粕谷哲的4:6咖啡沖煮理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6v19pIqVs&feature=youtu.be&app=desktop
或是一些很厲害的前輩,比如說黃皓誼 先懂得他們為什麼這樣沖,再調整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或是不調整,沿用也沒差,自己喜歡喝就好) 我自己沖煮1-2份的時候,喜歡用 1 : 13.3,粉偏粗 (小飛馬6-7) 用不斷水的方式沖煮 這樣通常不會有什麼地雷 但如果遇到那種可可調性比較明顯、或是有點苦的豆子 可以用粕谷哲的方法,整體會變得很均衡喔 不斷水-->風味集中 斷水-->風味較鬆散 最重要的是「不要積水」,不積水一切都很美好,一旦積水就會過萃 在假設濾杯中心是市中心,那麼在「郊區」的時間不要太久,就不容易積水 方法、器具很多 簡單來說咖啡就是一個錢坑啊,先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 然後慢慢存錢,慢慢進階就好 ^^ ※ 引述《mechtec (小豆)》之銘言: : 常常入門者都會問這個問題 : 這已經是FAQ了 : 我在手沖基礎課程教學時 : 都會做一件事 : 例如注水量固定(假設是300g)、粗細固定、水溫固定 : 沖煮模式也固定(悶蒸後就一注到底,然後流完) : 但粉量分成3-5種不同的粉量 : 例如12g 15g 18g 21g 24g : 請學員按照所教的模式沖出來 : (當然,前提是學員的拿壺、繞圈的穩定度都練好了 : 不然根本不知道差異來源是我們設定的,還是學員穩定度問題) : 然後大家喝喝看 : 去感受一下不同粉水比下 : 咖啡的酸甜苦的感受 : 一般而言 : 水多(或粉少),酸甜苦會拉開,但同時強度感受會降低 : 整體變成平淡 : 水少(或粉多),則酸甜苦會過度集中,反而造成無法辨識 : 但是,因為每個人對於酸甜苦的感受不同,喜好也不同 : 因此,大家常常選出來的,不一定是同一杯 : 這是很正常的 : 請記得:咖啡沒有SOP : 每個人對咖啡的喜好不同 : 才會造成咖啡的『個性』 : (BTW,所以,真正的手沖教學,一定都是長時間的 : 每一項變因都至少要磨1-2小時) : 若瞭解上面我所說的 : 再想一想 : 你如果找到你喜好的酸甜苦分布 : 是不是你在沖不同豆子,隨著粗細、水溫、甚至要不要流完、水柱大小... : 都會造成你的粉水比都不同 : 如果你找到你在某一支豆子的粉水比 : 你要記全部注水量,還是只記流到下壺的量 : 是不是都沒關係? : 因為,這是你自己的粉水比例 : 不是老師教的,不是網路影片教的 : 為什麼還要在意人家怎麼做? : 給你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4.180.23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539084203.A.8F7.html

10/09 19:31, 5年前 , 1F

10/09 19:32, 5年前 , 2F
這個方式我之前也蠻常使用
10/09 19:32, 2F

10/09 22:15, 5年前 , 3F
請問若是前段的咖啡液較苦,而想要減少苦味,要在前段加
10/09 22:15, 3F

10/09 22:15, 5年前 , 4F
大水量還是減少?
10/09 22:15, 4F

10/09 22:16, 5年前 , 5F
用四人濾杯沖20克咖啡粉然後沖完兩側堆積是正常的嗎?因
10/09 22:16, 5F

10/09 22:16, 5年前 , 6F
為我以為是因為注水太高的原因
10/09 22:16, 6F

10/10 01:40, 5年前 , 7F
積水就會過萃?
10/10 01:40, 7F

10/10 01:40, 5年前 , 8F
你所謂的積水是?
10/10 01:40, 8F

10/10 03:23, 5年前 , 9F
積水?
10/10 03:23, 9F

10/10 09:19, 5年前 , 10F
樓主應該是把melitta 濾杯傳統的浸泡式誤解為積水。
10/10 09:19, 10F

10/10 10:33, 5年前 , 11F
標準的46法其實可以視為5段悶蒸。個人認為它的過粹可能遠
10/10 10:33, 11F

10/10 10:33, 5年前 , 12F
高於浸泡法、所以粉都磨得很粗。。
10/10 10:33, 12F

10/10 11:05, 5年前 , 13F
樓主如果喜歡標準46法沖出來的風味、我會建議樓主買顆傳統
10/10 11:05, 13F

10/10 11:05, 5年前 , 14F
的浸泡式Melitta 濾杯以標準的歐式傳統浸泡手法來試試。或
10/10 11:05, 14F

10/10 11:06, 5年前 , 15F
許這顆會非常適合您的喜好。
10/10 11:06, 15F

10/10 11:55, 5年前 , 16F
每種豆子都有它的特性。豆子才是真正的重點...
10/10 11:55, 16F

10/10 13:27, 5年前 , 17F
先把 浸泡與沖刷 弄清楚分別吧
10/10 13:27, 17F

10/10 13:29, 5年前 , 18F
斷水與不斷水
10/10 13:29, 18F

10/10 13:31, 5年前 , 19F
然後淺培豆不怎排氣 你大水下去 期待他澎澎的是很難低
10/10 13:31, 19F

10/13 20:53, 5年前 , 20F
可能造成誤解 我補充說明一下 積水「過久」會過萃
10/13 20:53, 20F

10/13 20:54, 5年前 , 21F
我也有使用過Melitta濾杯 應該是要說積水「過久」
10/13 20:54, 21F

10/13 20:55, 5年前 , 22F
或是因為注水力道導致粉層將孔塞住的積水y
10/13 20:55, 22F

10/13 20:59, 5年前 , 23F
Andy:前段的咖啡液較苦是什麼意思呢
10/13 20:59, 23F

10/13 21:00, 5年前 , 24F
Andy:我的經驗是 水流正常 有粉牆或無粉牆 風味都很好
10/13 21:00, 24F

10/13 21:00, 5年前 , 25F
若有需要補充還請版上其他強者不吝協助
10/13 21:00, 25F
文章代碼(AID): #1Rl8-hZt (Coffee)
文章代碼(AID): #1Rl8-hZt (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