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OPS+

看板Cobras作者 (澳洲無尾熊)時間17年前 (2007/07/11 11:15),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07/11 08:41,
可以看成是「平均每個出局數可製造多少壘包」
07/11 08:41

07/11 10:21,
樓上講的是另外一個數據~不是OPS
07/11 10:21

07/11 10:25,
"平均每個出局數可製造多少壘包"是長打率 SLG的含意吧
07/11 10:25

07/11 10:25,
OPS是上壘+推進的概念
07/11 10:25
v兄沒說錯,OPS的確是可以這樣子解釋, 雖然說照著算會有些差異,但是相差不大。 而A兄L所說的,那是SLG, SLG的概念並不是「每個出局數可以製造多少壘包」, 而是「每個打數可以製造多少壘包」, 這兩個其實是不太一樣的。 現在來解釋幾個比較常見的數據,因為在上一篇的推文有答應板友。 ========================開始賺批弊分隔線========================== 打擊率(AVG) 算法: H/AB 擊出安打的機率,也可以說是每個打數能擊出幾支安打 上壘率(OBP) 算法: (H+BB+HBP)/(AB+BB+HBP+SF) 即指上壘的機率 長打率(SLG) 算法: TB/AB 每個打數可以貢獻幾個壘包 OPS 算法: OBP+SLG 可以顯現出打者上壘以及推進的能力, 也可以用v兄這樣的解釋 IsoD 算法: OBP-AVG 可以初步判斷打者的選球能力 IsoP 算法: SLG-AVG 可以看出打者的長打能力 瞭解這幾項數據就可以對一個打者做初步的評價了,而一些更進階的數據, 例如RC、RC/27等等的,因為計算上太麻煩了,而且如果平常看球都要注意, 感覺也太累了,所以我就不寫了。(其實是懶XD)也請各位多多指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4.134.91 ※ 編輯: mtmmy 來自: 59.114.134.91 (07/11 11:15)

07/11 12:44, , 1F
阿對 沒仔細看他寫的是每個出局數 XD
07/11 12:44, 1F
文章代碼(AID): #16b4j1IV (Cobra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討論
12
19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討論
12
19
討論
1
1
文章代碼(AID): #16b4j1IV (Cob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