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關於這兩日的TML實力問題......

看板Cobras作者 (我)時間19年前 (2005/06/27 00:49), 編輯推噓15(1500)
留言15則, 1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在劉董事長 宣佈成立二軍之前 我差不多有五年不看台灣的棒球 在這之前 我是個龍迷 TML成立以後 雖然龍隊的受傷最大 但我仍不吝支持TML的球隊 最開心的 莫過於1998年太陽隊與龍隊同一年奪冠 隔年 太陽與味全再度一起打進總冠軍 可惜金剛奪冠 另一方面龍隊雖然完成三連霸 卻也是最後一次 後來 我不再看中華職棒 只看TML的比賽 但也只看了一年 因為 我完全同意 A4大的說法 TML是自己搞垮自己....(當然 另一個原因是錢) 這個轉類點 我認為是在TML4年 兩聯盟合併後 一直想寫一篇深入探討 "兩個聯盟與台灣棒球發展" 的文章 但總認為時機不對 這兩天一系列的文章 讓我感觸很深 也認為 在事過境遷 合併後兩隊經營權易主 球員部分換血後 大家在一同審視過往 也能以比較理性 對台灣棒強較有利的角度思考 所以就提筆寫了這篇文章 就讓我們從 兩聯盟消長最大的 2000年談起 Win the battle lose the war 2000年 TML 拼了三年 靠著初期雄厚的資金、轉檯球員、台灣棒球史上最強一批洋將 幾位高中球員熱血加持、新球場和強勢行銷的助益 其實大有和中職平起平坐的態勢 更重要的 中職在段短兩年內 損失了三支球隊 雙方從遠本的七比四 變成了四比四 在這個轉捩點 說穿了 若非資金用盡 或許台灣棒球的結構早就改觀(這裡 以中職的角度來看 不得不佩服領隊會議的堅持) 試想 當兩個聯盟都是四支球隊 而且因為球隊解散 大批球員淪落至養工處、夜市、基層教練的時候 如果TML能接收部分解散球隊的主力球員 其實是有利於跨聯盟賽制的安排 而且總共八支球隊 其實也與中職全盛時期 的七支球隊規模相當 不但更有話題性 對當時球迷之間劍拔弩張的氣憤(當然也能挽回一些失去球隊的球迷破碎的心) 更能刺激票房 說穿了 還是錢 以邱復生的生意頭腦 我想他不會不知道 如果能救回 龍隊、虎隊、甚至部分清白的鷹隊球員 TML的聲勢鐵定上揚 但是他真的沒錢了 這也是為什麼 中職說什麼也不願談跨聯盟 共同選秀 自由球員 單一總冠軍的原因 果然 勉強過完2000年(TML四年 CPBL11年 ) 那魯灣 走上了自取滅亡的路 轉檯球員強迫轉教練、仲介年輕球員出國 解約高薪洋將用些跑龍套的球員、一季改成60場 加上2001年世界杯結束後 爭取阿甘失敗 兄弟連霸 我想 這時就算王永慶投入大筆的資金 也救不起那魯灣了 部分球迷殘破的幻想 台灣棒球漫長的路 是的 我不敢說全部的人 但是應該有部分的虎迷、龍迷 在1999結束後 是有那麼的一點希望TML能重整這兩隊的 也有一部分的球迷 一直傻傻的希望 兩聯盟終有和解的一天(而不是合併) 我們可以看到跨聯盟比賽 共同選秀 自由球員制度 與單一總冠軍 或許有人會說 那魯灣的實力那麼差 跨聯盟有什麼好看的 看合併前幾年就知道了 單一總冠軍 那對中職的球隊多不公平 的確 那魯灣的整體實力 是差了中職一段 但若論短期比賽 只考慮先發九人 那其實很難講 (下一篇文章我排了四支球隊供參考) 或許我們不能像美日 玩其中一個聯盟取消DH的制度 但我們可以玩跨聯盟比賽時一隊可同時有四個洋將上場 我想 這麼一來 平時本土球員有出場空間 也可在一年的某些時候 透過洋將的大量參予 增加中職的水準 和比賽可看性 但是 這都只是夢想 失去的永遠不會再回來 不管是台灣棒球曾有的轉機 TML 或是龍虎兩隊 紀錄重整 給球員一個尊嚴 中職不承認TML的紀錄 我想這不但是世界棒球史上最大的笑話 也無法對那些努力的球員 死忠的球迷一個合理的交代 當然這也是TML談判者在合併談判時犯的最大一個錯(球員的紀錄 是不能讓步的) 美國職棒 過去曾存在第三個聯盟 甚至也像TML一樣 高薪挖角明星球員 後來 當然也因為資金問題而解散 但現在上MLB網站查 這些球員的紀錄卻還在 是的 聯盟的水準有差距 但紀錄本身是跟著球員的 或許球迷在評斷一個球員價值時 會私底下對TML的成績打折扣 球隊在和球員簽約時 也會針對其所在聯盟水準去調整薪水 但如果全部不承認 如何對得起 謝佳賢的百轟 張天麟的兩百盜 山洪的最快速攻破台灣所有球場 黃平洋的百勝 陳義信的最多勝 冰山的單人三殺 還有陳志誠用他的棒球前途換來的最年輕完封勝...... 在一個合理的棒球環境 我們可以想見的情景應該是這樣的 部分在較弱聯盟表現好的球員 會依循自由球員制度 尋求在程度教佳聯盟表現的機會 部分原先在較強聯盟 但漸漸走下坡的球員 會到較弱聯盟尋求生涯轉機和紀錄的延伸.... 如此 久而久之 兩個聯盟的水平自然會越來越近 另一方面 果斷的以完成度的難易將球員的紀錄分類 其實也不是很客觀 以謝佳賢為例 相信他的部份全壘打 苦主來自於那些上過大聯盟的洋將 梁如豪的三振紀錄裏 也有不少來自於 鷹俠、將軍、坎沙諾等人的貢獻 又要如何解釋羅世幸、任志偉和馬來寶 一個在味全的最後一年仍有三成打擊率 轉檯至TML後游走各隊 打擊率從未超過.260 四年只擊出5支HR 另一個是TML棄將 卻在徐總的領導下 成為龍隊板凳上最可怕的殺手(甚至後期和陳大順競爭DH) 馬來寶則是個在中職投的比TML好的洋將 甚至最後還被挖去日本 我之所以寫這篇文章 不是為了幫TML說話 但是看看劉義傳和羅敏卿 在想想不能上場的洪總和林琨瀚 其實不用多幾個球員 想想看 合併初期 如果太陽能有洪一中來坐鎮本壘 會被其他隊盜的亂七八糟嗎 如果金剛能有林琨瀚坐鎮游擊 張天麟守外野 也許打擊幫不上大忙 最後的總成績仍是墊底 但和各隊的差距至少不會那麼大 如果我們還看的到黃平洋、陳義信、郭建霖在球場上..... 台灣的棒球又如何 失去的永遠不會再回來 但球員的紀錄是不能這樣失去的 如果各位記者大 球評大 或是聯盟的工作人員有看到這篇文章 幫忙推一下吧 希望聯盟在紀錄的認定上 能給予球員以及台灣棒球 一個該有的尊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203.82.161

219.86.44.244 06/27, , 1F
不得不推啊~~~
219.86.44.244 06/27, 1F

59.104.7.182 06/27, , 2F
嗯 寫的很理性 也分析的不錯
59.104.7.182 06/27, 2F

140.117.163.45 06/27, , 3F
推推推~~~~~
140.117.163.45 06/27, 3F

211.74.71.77 06/27, , 4F
211.74.71.77 06/27, 4F

213.61.192.117 06/27, , 5F
推,寫得很好呢
213.61.192.117 06/27, 5F

220.135.37.14 06/27, , 6F
大推
220.135.37.14 06/27, 6F

218.172.22.240 06/27, , 7F
很中肯~推m
218.172.22.240 06/27, 7F

218.167.189.188 06/27, , 8F
推推
218.167.189.188 06/27, 8F

140.119.199.179 06/27, , 9F
好文,推一個。
140.119.199.179 06/27, 9F

218.172.72.221 06/27, , 10F
推推推 非常客觀中肯
218.172.72.221 06/27, 10F

61.64.150.223 06/27, , 11F
61.64.150.223 06/27, 11F

140.112.171.94 06/27, , 12F
推~~
140.112.171.94 06/27, 12F

140.125.35.101 06/27, , 13F
很客觀..我也希望中職可以承認紀錄的..大推
140.125.35.101 06/27, 13F

59.114.134.221 06/27, , 14F
阿醜的百轟阿!
59.114.134.221 06/27, 14F

163.20.147.75 06/27, , 15F
中職毋須幫TML整理紀錄吧 成立個超越中職組織再說
163.20.147.75 06/27, 15F
文章代碼(AID): #12ljoTtW (Cobras)
文章代碼(AID): #12ljoTtW (Cob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