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我有一個問題...

看板Cobras作者 (胡天八月橘小迷)時間20年前 (2004/04/01 01:18),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 引述《test123 (Schilling = Everything)》之銘言: : ※ 引述《jasmining (我討厭觸擊)》之銘言: : : 標題: Re: 我有一個問題... : : 時間: Wed Mar 31 15:39:45 2004 : : 那...什麼樣的球叫做"球質重"?什麼樣的投手投出來的球會重? : : 要怎麼看的出來一個投手的球是重是輕? : : 比如說Kevin Brown跟Derek Lowe是極端的滾地球投手 : : 我沒看過有scouting report說他們兩個球質重 : : Mo的cutter常打斷左打者的球棒,好像也沒有看過有人說他球質重 : : Maddog的球被咬到就飛不見了,有人說過他球質輕嗎? : : 常看到是用"speed","control","movement"來評斷球路的好壞 : : 球質好像真的沒看到過...國外好像也沒人嫌過誰誰誰的球輕吧 : : (國內某球評倒是常說...-_-!!!) : : -- : : ◆ From: 140.121.208.43 : : → flymosquito:聽過一種說法 是依球的旋轉程度來判斷 推140.119.200.149 03/31 : : → flymosquito:但如真是如此 那最重的應該是蝴蝶球囉?:p 推140.119.200.149 03/31 : 應該不是,Wakefield 挨的 HR 沒有少過。Steve Sparks不但挨的也不少,更是在某 : 些 Scouting Reports 中被寫說他的球一旦不能壓低,就會被打出大量長打.... : : → jasmining:是說不怎麼旋轉的球重嗎? 推 140.121.208.43 03/31 : : → flymosquito:對 旋轉越多球質越輕 推140.119.200.149 03/31 : : → jasmining:怎麼覺得好像是鬼扯... 推 140.121.208.43 03/31 : : → tywei:旋轉越多的動量越大越難打準,打準比較遠 推 203.77.118.225 03/31 : : → flymosquito:阿災 :p 這我沒研究 推140.119.200.149 03/31 : : → jasmining:那movement大,球質就重嗎? 推 140.121.208.43 03/31 : : → jasmining:總覺得用重這個字很怪 推 140.121.208.43 03/31 : 用"重"這個字,就我所知,是因為打者打到球的時候會有球比較重,比較難打的遠的 : 感覺。當然我們知道球的質量是不會變的,所以應該是其他因素造成打者有這種感覺 : (或者說錯覺)。 球質重 是客觀的物理描述 你以上所說的 可能因打者個人的技術(或習慣)不同而發生差異 那是主觀的感受 但是這樣一來 球質的輕重由「主要是看打者有沒有打好」 那討論「投手的」球質就沒有意義了 : 至於球旋轉的程度會決定一顆球的球質是最常聽見的說法,但是似乎沒有什麼人可以 : 用比較科學的方式解釋。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網路上歷久不衰的一大懸案,真正的 : 原因是什麼我是不知道的啦。 咦? 怎麼會 常有人在解釋啊 :o : 不過老美不怎麼在乎這個也是真的啦,很少看到他們提到這方面的問題。倒是台灣人 : (似乎還有日本人)覺得投手球質輕是一個需要改進的問題。 日本人的確是很愛研究這個 他們除了球質的輕重、尾勁的強弱之外 還有「Nobi」(延伸?)、「Kirei」(漂亮?)等形容詞用在投手投球的「性格」 這些都和球的旋轉有關(有時也可能和投球的姿勢有關) 我自己覺得 老美不是不講這個 因為在他們的眼裡 這些形容詞是「太籠統」了 他們應該是傾向用正確的「物理數據」來描述投手的球路 但是說「球質輕、重」是不科學的 那也不大對 日本人研究球質輕重的書 出得還真不少 有一本叫做「力學棒球」的書 小岩利夫著 黃承富譯 圖書館應該都借得到 : : → tywei:有movement就表示有往旁邊的分力吧:p 推 203.77.118.225 03/31 : : → tywei:所以輕重好像是鬼扯沒道理的 XD 推 203.77.118.225 03/31 不會啦 不管是我實際接球(作為一個捕手)、打球的經驗 還是把兩個不同轉速(只討論縱向的旋轉)的球放進物理公式裡試算 不同轉速的投球對「飛球距離」和「打者把球拉出去(或推出去)所需的力氣」 所發生的影響都是十分驚人的 記得以前在做試算的時候 是以工藤公康和郭泰源兩位投手投的球來做計算 工藤的球是轉得極慢 而郭泰源則是快得嚇人 (搞不好是我記錯人 :p 剛上 Google 也都查不到 T_T) 簡單就球的旋轉對一個球的影響 大概是下面這樣: 根據伯努利(白努力? :p)定律 Bernoulli Theorem 流體快的地方造成較小的壓力 一顆球從手裡丟出去 因為食指、中指和球面間的磨擦力 使得球在行進中是向後旋轉的 (假設球由左向右飛 則球的旋轉的逆時針方向) 所以球的上面和下面相對空氣有不同的速度 (球的上面:球速 s + 轉速 q 球的下面:球速 s - 轉速 q) 球上端受的壓力較小 所以球在行進中 是受到空氣向上推的 所有的變化球就以此理論為基礎 製造(或減少)球的轉動 而使球在行進中發生變化 如滑球是讓球增加橫向逆時針的旋轉(就右投來說 而且要從投手的方向來看) 如指叉球是減少球的旋轉 所以會掉下去 (漫畫畫指叉球掉下去有個「折角」是戲劇效果 指叉球是拋物線掉下去 這才是國中生能了解的「物理學」裡球丟出手應該有的結果 球直線飛出去 在國中生的物理認知裡 才是奇怪 因為國中課程沒有伯努利定律) 蝴蝶球就比較特殊了 它利用的是空氣的阻力 有興趣可以再查查 以上的介紹 是比較粗糙的(念物理的看到這裡大概要吐血了 XD) 如果有興趣 可以看看下面這個連結 http://www.sciscape.org/articles/baseball/index.html 除了流體力學之外 球的旋轉的不同 對打擊者來說 也造成反作用力的作用的不同 這個....比較低級的比喻的話..... 我們站著把籃球往前拋 拋出去的時候讓球倒旋 它落地後會自動彈回來我們手裡 擊球員的擊球力道要對抗的是 投手製造的「力道」(球速造成的) 和地心引力 反作用力在「力學棒球」裡也有討論 一時找不到比較完整的資料 就不多說多錯了 :p 用球的旋轉來討論尾勁和球質是最重點的方式 但是還是要知道 可能還是有其他因子影響了尾勁和球質 譬如說 光以「縱向的旋轉」來看 球質重和尾勁強是不能並存的 但事實上 日本人看 Randy Johnson 就是球質尾勁兼具 為什麼? 因為他長得高 球的進壘角度比一般投手大得多 所以打者會覺得球很重 (進壘角度大 地心引力在球的行進方向的分量就大 而且打者的揮棒力道也會被浪費掉很多) 但是因為他的球旋轉很快 所以尾勁也可怕 另外 在相同的轉速下 球速快的當然球質重(應該說 要打出去的力道相對要強) 但是「球質」既然以「質」為名 以「輕」、「重」為形容 我們當然是討論在球速相同的前提下 球給人的「重量感」 我是覺得 在整理自己打球的實際經驗的時候 心裡應該要有學理的邏輯 在看運動力學的時候 也不能把實際遇到的事實丟在一旁 呃 以下拿我自己的經驗做結 之前在系隊的時候 我主要的守備位置是捕手 隊上的投手裡 有一個以滑球、和曲球為主力武器的學弟 他的球質輕 不過相對的尾勁較好 還有另一個學弟 他的主力武器是直球 還有不見得控得好的彈指球 :p 他的球質超重 是我們的 ACE 每次比賽或練習接他的球接沒太久 虎口就痛得要死 尤其是還碰上下雨 球稍微吸水變重 更是痛到讓我想殺人 接到後來 寧願用掌心去接 (不過這又讓我想到一個重點 球質輕的不大能用掌心接 比較會彈開) 一般來說 那個變化球學弟投的球被對手抓到球心的話 幾乎都可以直接飛向外野 內野手連跳都不用跳 因為飛太高了 另一個 Ace 投手 在他狀況好的時候 他的球被抓得再準 都很難飛過內野 了不起從二壘手頭部的高度飛出去 (這是他為什麼當我們的 Ace 的原因) 當然啦 這結果還要考慮球的進壘角度、打者個別的差異 不過我們在練習的時候 我們打他們的球 結果也是這樣的 之前有人說 G/F 比討論球質的輕重有意義 我覺得還是不大一樣耶 對打者或配球的捕手來說 知道投手個別的「輕重」 是比較容易做出相因應的對策的 但是如果只知道 G/F 還是要去了解一個投手常讓人打滾地球 是因為他控球太好?尾勁太強?球質太重? 以上三種原因要怎麼去打(或怎麼配球) 方針都不同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204.193.214

推 61.229.180.183 03/31, , 1F
<(_ _)>
推 61.229.180.183 03/31, 1F
※ 編輯: maism 來自: 203.204.193.214 (03/31 18:05)

推 210.58.30.25 03/31, , 2F
吐個槽...不應該用白努力定律解釋
推 210.58.30.25 03/31, 2F

推 218.165.14.142 03/31, , 3F
地心引力的影響很小吧,手再長也...
推 218.165.14.142 03/31, 3F
文章代碼(AID): #10QlruEJ (Cobras)
文章代碼(AID): #10QlruEJ (Cobr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