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關於一些疑惑....

看板ClassicMusic作者 (PERCUSsion)時間17年前 (2007/08/03 11:12),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6 (看更多)
※ 引述《holyhyde88 (張小晴)》之銘言: : 大家好~ : 本人是在專門辦表演藝術活動的公司的小小員工 : 近日來公司打算重新推出融合國樂與流行歌曲的一些表演節目 : 小妹對於國樂的領域實在是才疏學淺... : 因此想提出一些問題 : 希望前輩們能為我解惑.. : 十分感謝!! : 我們在前幾年都聽過一個還算有名的團體"東方女子樂坊" : 他們就是類似這樣的形式 : 但後來出了兩張專輯在台灣就消失了 : 不知道像是這樣的新興民樂 : 或是這樣的演奏方式 : 對於一些學國樂的老師或學生來說感覺到底是如何 : 這樣的樂風融合在市場上做呈現你們的看法是正面的嗎?? : 還是有些別的不同的看法呢? 與時代並進、融入大眾文化從來就是音樂流傳的方法之一, 如果能更反應大眾的生活、更貼近群眾,絕對不是不好的, 只是在這個過程中,有時候, 一些高度技術與深厚經驗所累積的精緻藝術內容, 會被選擇性的捨棄。 模仿流行音樂形式以達到推廣的目的,我個人並不贊同, 因為這樣做並不是推廣了自己, 而是使自己變成另一種早已被大眾接受的風格之一, 例如以大量宣傳製造出來的偶像崇拜, 縱使崇拜的是所謂新興民樂、大眾古典音樂的演奏者, 在本質上並不是推廣了國樂或古典音樂, 只是讓這些「人」被大眾所接受。 另一個我不贊同的模仿是故意加入大眾喜愛的樂器, 我並不反對加入新樂器,但只因為大眾喜愛, 在並未全盤考量對音樂的影響下加入的樂器例如爵士鼓, 是犧牲很大的。 樓主所提到的專輯內容,就為了爵士鼓, 犧牲了很多原本可以做的速度上的表現, 有時候可以發現,流行音樂或這片專輯, 加入了爵士鼓只是因為大家的耳朵習慣聽到爵士鼓, 並不是因為需要它的音色。 我也不是一味反對這樣的做法。 該專輯的推出使許多人第一次認識許多樂器, 並且有心去欣賞更多更美更深更棒的音樂, 這未嘗是一個不好的出發點。 我個人要推崇的好的方法有兩個很成功的案例, 一個是采風樂坊的器樂劇「十面埋伏」, 另一個是日本漫畫「交響情人夢」。 十面埋伏使用了改編的古曲, 以及欣賞者較容易入門的曲子, 不犧牲音樂本身,融合了舞台藝術, 讓聽眾在聽得懂、看得懂的情況, 自然而然欣賞了藝術傳承下來的精華。 而交響情人夢用比較生活的情節, 介紹了古典音樂的樂器與樂曲, 在漸漸吸收了相關的知識以後, 會發現古典音樂不再那麼難懂, 並且它介紹的曲子也是從容易欣賞的樂曲開始。 以上純粹是一個學音樂的學生的個人見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25.161

08/03 11:28, , 1F
如果沒記錯 會這樣回文的應該是 猛虎型小白兔... = ="
08/03 11:28, 1F

08/03 12:40, , 2F
推猛虎型小白兔
08/03 12:40, 2F

08/03 14:35, , 3F
?
08/03 14:35, 3F
文章代碼(AID): #16ifqWD- (ClassicMus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ifqWD- (Classic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