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公共討論板的認知與情緒

看板Christianity作者 (表達你我的信仰~)時間6年前 (2017/11/07 14:00), 6年前編輯推噓11(11078)
留言89則, 8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這個命題我一年多前就提過了, 這邊再一次提: 改變自己的認知很容易,但改變他人的認知很難; 控制他人的情緒很容易,但控制自己的情緒很難。 個人的一切表現,就是知、情、意、行; 聖靈做工在這些層面,人的努力或自由也是在這些層面。 在討論板中,這四個層面當然每個人表現的有限,他人理解的也有限, 畢竟是匿名、文字交流。 但最直接展現出來的,或是討論時最直接影響的,或是討論板中他人最能直接接觸到的, 就是知(認知)及情(情緒)。 我們根據各人的認知,彼此辯論、交流、理解、修正; 也明顯因為彼此的情緒波動,清楚感受到整個板的氣氛與每個人的狀況。 而正因為 改變自己的認知很容易,但改變他人的認知很難; 控制他人的情緒很容易,但控制自己的情緒很難。 我們更應該專注在認知上,也就是就事論事; 而要在觸動彼此情緒的言詞上,小心謹慎。 我的情緒控制表現當然不佳, 但我從來都是專注、努力拉回認知層面的討論 (當然pin等人因為與我在認知上的討論與誤解,而大發情緒; 我認為起碼是在議題上面,講開了總是能解決的); 而不是像老魚這樣大喇喇的以影響他人情緒為樂。 老魚的酵當然早就擴散開來, 很多侮辱人的用語, 控制人情緒的招式, 不但老魚的徒弟越學越多、不斷複製, 我也學、用了不少。 看到他人的罪,就是看到自己的罪。 -- 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說:「平平安安地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 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甚麼益處呢?(雅2:1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0.205.9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hristianity/M.1510034431.A.EA8.html ※ 編輯: theologe (220.130.205.94), 11/07/2017 14:04:44 ※ 編輯: theologe (220.130.205.94), 11/07/2017 14:41:41 ※ 編輯: theologe (220.130.205.94), 11/07/2017 15:07:33

11/07 16:45, 6年前 , 1F
看了就想打瞌睡的文章。
11/07 16:45, 1F

11/07 17:55, 6年前 , 2F
聖士萊馬赫橫空出世!
11/07 17:55, 2F

11/07 19:08, 6年前 , 3F
認同請分享
11/07 19:08, 3F

11/07 19:19, 6年前 , 4F
神學耍賴完就開始檢討別人了。
11/07 19:19, 4F

11/07 19:37, 6年前 , 5F
我怎麼覺得我越來越『呂洞賓』了!:《
11/07 19:37, 5F

11/07 20:59, 6年前 , 6F
改變自己與他人的認知一樣難好嗎?
11/07 20:59, 6F

11/07 21:00, 6年前 , 7F
情緒控制相對認知,比較簡單,但是自身與他人難度一樣
11/07 21:00, 7F

11/07 21:00, 6年前 , 8F
theologe大黃色的論述證據在哪裡?
11/07 21:00, 8F

11/07 21:00, 6年前 , 9F
如何得知這兩行是真的?
11/07 21:00, 9F

11/07 21:10, 6年前 , 10F
theologe大想知道控制網路情緒的大絕招嗎?
11/07 21:10, 10F

11/07 21:11, 6年前 , 11F
小弟在此免費分享
11/07 21:11, 11F

11/07 21:11, 6年前 , 12F
絕招就是: 關掉PTT
11/07 21:11, 12F

11/07 21:12, 6年前 , 13F
非常非常簡單~~~
11/07 21:12, 13F

11/07 21:12, 6年前 , 14F
本肥相信theologe大在關掉PTT後,情緒會立刻好轉
11/07 21:12, 14F

11/07 21:21, 6年前 , 15F
@neo 真的簡單
11/07 21:21, 15F

11/07 21:59, 6年前 , 16F
一個上班時間都在頻繁回文、半夜不睡覺PO文、開車推文的人
11/07 21:59, 16F

11/07 21:59, 6年前 , 17F
,怎麼可能關掉PTT呢..
11/07 21:59, 17F

11/07 22:00, 6年前 , 18F
再說,他關了ppt,細胞裡面抹黑人的DNA要向誰發作呢?
11/07 22:00, 18F
@neo 關鍵字:「理情治療」 有閱讀跟學習習慣的人,認知改變當然是容易的, 只要是出自自發與自願; 所以我說改變自己的認知容易; 當然或許有些深層的信念自己也「不願」改變, 所以前提是「自發與自願」; 而所謂「同理心」、「換位思考」, 就是一種「如果我照對方那樣想」的一種認知改變的實驗, 這種實驗是能夠做到的, 當然跳出後,還是回到自己「願意」相信的信念/認知。 而情緒層面, 自己表層的情緒當然是可以控制的, 但深層的情緒是難的; 為什麼某句話對某人引起這麼大的情緒反應(情緒按鈕), 但對其他人則否? 這就是內在情緒連結的辨識,需要花功夫的問題; 我們對於自己的深層認知或前設, 當然也需要花功夫,但畢竟偏向理性的人(在這個板出沒的), 本就花很多功夫在這邊; 但內在情緒則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探索不足的。 無論如何,按理情(行)治療, 認知層面的處理是解決問題的鑰匙。 ※ 編輯: theologe (220.130.205.94), 11/08/2017 09:08:40

11/08 21:20, 6年前 , 19F
...你打了「願意」的先決條件,完全推翻自己原本論述
11/08 21:20, 19F

11/08 21:20, 6年前 , 20F
改變自己或他人的認知都很容易,只要「願意」 (真的?)
11/08 21:20, 20F

11/08 21:21, 6年前 , 21F
改變自己或他人情緒容易,只要「願意」 (?)
11/08 21:21, 21F

11/08 21:21, 6年前 , 22F
真的又這麼簡單的話心裡諮商應該都是 100% 成功率了
11/08 21:21, 22F

11/08 21:22, 6年前 , 23F
算了,我原本要你給出支持你論述的學術文章
11/08 21:22, 23F

11/08 21:26, 6年前 , 24F
大部分諮商理論都是要回到案主自決的自由意志生發。當然
11/08 21:26, 24F

11/08 21:26, 6年前 , 25F
生發「願意」的心本就不容易。但對自己而言,有願意的
11/08 21:26, 25F

11/08 21:26, 6年前 , 26F
心,認知的改變相對是容易的,但情緒就未必了,想要快
11/08 21:26, 26F

11/08 21:26, 6年前 , 27F
樂的人,未必快樂的起來。
11/08 21:26, 27F

11/08 21:32, 6年前 , 28F
theologe大可能把「知識」與「認知」搞混了
11/08 21:32, 28F

11/08 21:32, 6年前 , 29F
knowledge (知識) 可以很容易的改變、拆解、變化、成長
11/08 21:32, 29F

11/08 21:33, 6年前 , 30F
cognition(認知) 是只腦部作用、反應、架構、信念
11/08 21:33, 30F

11/08 21:34, 6年前 , 31F
主流心裡諮商理論是 cognitive-behavior 認知-行為
11/08 21:34, 31F

11/08 21:35, 6年前 , 32F
只要能改變最難的「認知」,行為與情緒迎刃而解
11/08 21:35, 32F

11/08 21:35, 6年前 , 33F
信念是可以從知識的增長過程中轉變的。
11/08 21:35, 33F

11/08 21:36, 6年前 , 34F
簡單來講,「知識」只是賣場裡的貨物而已
11/08 21:36, 34F

11/08 21:37, 6年前 , 35F
「認知」是掌控賣場流程、貨物流動、取貨、填裝的機制
11/08 21:37, 35F

11/08 21:38, 6年前 , 36F
(你上面說知識增長,但知識是死的,認知才是增長推手)
11/08 21:38, 36F

11/08 21:38, 6年前 , 37F
認知才能組合知識、填空、增長
11/08 21:38, 37F

11/08 21:39, 6年前 , 38F
知識包含對自己的認識,所以諮商談自我覺察;這也是理
11/08 21:39, 38F

11/08 21:39, 6年前 , 39F
情治療的方法中著重的;後現代的敘事諮商等等,也是在處
11/08 21:39, 39F

11/08 21:39, 6年前 , 40F
理這一塊。
11/08 21:39, 40F

11/08 21:40, 6年前 , 41F
你不能拿 applied (應用) 的東西來當理論
11/08 21:40, 41F

11/08 21:41, 6年前 , 42F
你寫paper的時候都是要理論先行,應用來應證實驗
11/08 21:41, 42F

11/08 21:41, 6年前 , 43F
康德談認知的先驗主體結構,詮釋學談效果歷史意識。
11/08 21:41, 43F

11/08 21:41, 6年前 , 44F
因為這樣的理解太狹義
11/08 21:41, 44F

11/08 21:42, 6年前 , 45F
康德哲學不要拿來講好嗎? 我們討論的是現代心理學
11/08 21:42, 45F

11/08 21:42, 6年前 , 46F
你有實證才有理論,沒有實證,理論都是嘴砲
11/08 21:42, 46F

11/08 21:42, 6年前 , 47F
你所謂的認知,哲學談很多。心理諮商也是要借助哲學的理
11/08 21:42, 47F

11/08 21:42, 6年前 , 48F
論基礎。
11/08 21:42, 48F

11/08 21:43, 6年前 , 49F
...現代諮商哪有在用哲學? 你哪裡畢業的?
11/08 21:43, 49F

11/08 21:44, 6年前 , 50F
完全是實驗心理學加醫學藥學好嗎?
11/08 21:44, 50F

11/08 21:44, 6年前 , 51F
有在用哲學? 那個是二戰前的療法嗎?
11/08 21:44, 51F

11/08 21:45, 6年前 , 52F
我的一位念輔仁心理系博班的老師,就是全部在弄哲學。
11/08 21:45, 52F

11/08 21:45, 6年前 , 53F
哪位? 
11/08 21:45, 53F

11/08 21:46, 6年前 , 54F
我去看一下他的CV
11/08 21:46, 54F

11/08 21:46, 6年前 , 55F
後現代諮商理論,通通在弄哲學的東西啦
11/08 21:46, 55F

11/08 21:47, 6年前 , 56F
哪位? 要看CV才知道
11/08 21:47, 56F

11/08 21:47, 6年前 , 57F
paper都發在哪裡?
11/08 21:47, 57F

11/08 21:49, 6年前 , 58F
不適合談。不過諮商本來就有不同派別;諮商的世界,還是
11/08 21:49, 58F

11/08 21:49, 6年前 , 59F
看成效決定的。
11/08 21:49, 59F

11/08 21:54, 6年前 , 60F
姓 翁 還是姓 賴 的?
11/08 21:54, 60F

11/08 21:56, 6年前 , 61F
應該是姓 賴的吧?
11/08 21:56, 61F

11/08 21:56, 6年前 , 62F
另一位是 Minnesota畢業的,Minnesota有在玩心理哲學?
11/08 21:56, 62F

11/08 21:57, 6年前 , 63F
你不如直接搜尋後現代諮商取向。
11/08 21:57, 63F

11/08 21:57, 6年前 , 64F
有在玩心理哲學的都認知的吧? 怎麼諮商這樣玩?
11/08 21:57, 64F

11/08 22:01, 6年前 , 65F
周志建喔?
11/08 22:01, 65F

11/08 22:01, 6年前 , 66F
CV 找不到...
11/08 22:01, 66F

11/08 22:02, 6年前 , 67F
獨立的諮商師,要嘗試一些新的應用是可以
11/08 22:02, 67F

11/08 22:02, 6年前 , 68F
但重點是,這樣玩,paper會發不出來
11/08 22:02, 68F

11/08 22:06, 6年前 , 69F
這位老師該不會也是三尺的分身吧?
11/08 22:06, 69F

11/08 22:09, 6年前 , 70F
不過周老師只有兼課,台灣兼課老師可以帶博班生喔?
11/08 22:09, 70F

11/08 22:38, 6年前 , 71F
@noe, 他指的是有位念輔仁心理系博班的人是他老師。
11/08 22:38, 71F

11/08 22:38, 6年前 , 72F
三尺講話就是那麼模糊..
11/08 22:38, 72F

11/08 23:19, 6年前 , 73F
哲學諮商?但我搞不清楚他們是做哲學還是諮商
11/08 23:19, 73F

11/08 23:41, 6年前 , 74F
11/08 23:41, 74F
對於諮商方法做 哲學/神學性的理論溯源(我在做的), 跟行為主義/科學主義/實證主義的學科典範深化(neo講的「學院」規範或方式), 二者我不認為是完全衝突的。 後現代諮商取向發展的幾個方法,當然可以,也有進入實證的層次; 但我們這邊非學院環境討論概念層次的釐清,當然可以運用各種思想資源, 包含哲學、神學,包含實證研究, 若要拿實證主義那套來禁止一切非實證的理論/概念釐清、探討, 那本板的一切信仰探討本就是虛無飄渺。 ※ 編輯: theologe (106.104.35.231), 11/09/2017 06:42:21 從概念層次來說, 我所謂的知/認知, 就是包含認知的能力,及認知的內容; 認知的能力,腦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當然都是範圍, 其成果都可以討論。 而neo所謂:"「認知」是掌控賣場流程、貨物流動、取貨、填裝的機制", 哲學上就是談認知主體結構, 康德是第一位最系統建構此結構者(更早是從笛卡兒的"ego cogito"來), 當然後來的哲學發展有繼續承續、擴充、修改他的東西(統稱知識論); 而哲學詮釋學也是處理這個認知能力到認知內容的過程, 特別著重在人的歷史性前結構、前見的層次, 故發展了「概念史」的深、廣研究範疇。 ※ 編輯: theologe (106.104.46.98), 11/09/2017 07:13:29 認知內容當然會牽引我們, 例如「我信上帝」、「耶穌基督是我的主」等等信念,開啟人對信仰的追求。 當然neo要從生物或腦神經決定論及其影響的「科學心理學」去說, 人會接受這些信念也是OOXX的生理、心理作用, 板上的無神論們應該都會說阿門吧XD ※ 編輯: theologe (220.130.205.94), 11/09/2017 19:11:03

11/10 01:22, 6年前 , 75F
阿門XD
11/10 01:22, 75F

11/10 03:02, 6年前 , 76F
我懶得回了,有些東西,規定就是這樣
11/10 03:02, 76F

11/10 03:03, 6年前 , 77F
你不甩規定下場就是諮商資格考不過,拿不到證照
11/10 03:03, 77F

11/10 03:03, 6年前 , 78F
paper發不出來
11/10 03:03, 78F
運用與發展後現代諮商取向的,當然有證照的多的是, 發paper也沒問題。

11/10 03:04, 6年前 , 79F
............
11/10 03:04, 79F

11/10 03:05, 6年前 , 80F
信念可以用科學方法探測,與接受信念是單純生物作用
11/10 03:05, 80F
問題是探測時, 你只接受實證那套(實驗心理學+醫學藥學), 不接受精神性的哲學﹑神學等等的探討; 而實證主義預設的自然主義, 我們都很清楚是怎麼一回事。 這種狀況下, 接受信念之過程變成只是自然主義能接受的生理等作用, 當然是必然的結果。

11/10 03:05, 6年前 , 81F
完全是兩回事好嗎?
11/10 03:05, 81F

11/10 03:06, 6年前 , 82F
搞不清楚狀況喔?
11/10 03:06, 82F

11/10 03:29, 6年前 , 83F
有點想回文戰一篇,但想想還是算了
11/10 03:29, 83F

11/10 03:30, 6年前 , 84F
神學立場居然可以自由玩到無神論者喊 阿們
11/10 03:30, 84F
是對你喊阿門呢XD

11/10 03:30, 6年前 , 85F
蠻神奇的...
11/10 03:30, 85F

11/10 14:09, 6年前 , 86F
neo一直沒有發現自己否定了什麼XD 反正之前已經講很多
11/10 14:09, 86F

11/10 14:09, 6年前 , 87F
了,就這樣。
11/10 14:09, 87F
※ 編輯: theologe (27.246.203.189), 11/10/2017 14:22:50 ※ 編輯: theologe (27.246.203.189), 11/10/2017 14:33:54

11/10 19:36, 6年前 , 88F
@neo 您不知道,三尺無戰不勝嗎?
11/10 19:36, 88F

11/10 20:11, 6年前 , 89F
三尺這種賴皮無理式的口吻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11/10 20:11, 89F
※ 編輯: theologe (27.246.104.19), 11/10/2017 20:45:51
文章代碼(AID): #1Q0Kl_we (Christia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