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若不是成功神學 不然該是什麼???

看板Christianity作者 (無法思考)時間11年前 (2012/11/26 10:56), 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oswiecim ()》之銘言: : 想請教一個問題 : 成功神學或許不夠精確 : 意思是說 : 我們信仰不就是希望得到救贖或幫助 : 歷史上許多信仰堅定 : 但最後遭遇不幸的人 那他之後該怎麼看待他的信仰 : 像是二戰的猶太人 : 其中也很多是基督教徒 : 但他們最後還是被殺害 : 若是已經到生死關頭 再不幫就也不用幫了 這麼需要上帝的時候 : 那這時候神還不出手 : 拉你一把 : 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解釋這個狀況 : 難道是要解釋說上帝安排你受挫 安排你上天堂嗎 : 用詞可能不夠婉轉 : 認真想討論一下 : 謝謝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不容易回答的問題,因為他很複雜, 我盡量試著作一些討論。 成功神學最大的問題就是,信仰成為一種「交易」。 「我們的信仰不就是希望得到救贖或幫助?」 首先要釐清,「救贖」和「幫助」是兩件不同層次的事情, 在這個問題上放在一起談會造成混亂。 所以我把他拆成兩個問題: 1. 我們的信仰不就是希望得到幫助? 這個問題比較接近成功神學, 最常聽到的正面敘述就是,「你們只要...上帝就會賜福給你」或是「順服即蒙福」, 從這個意義下來看,「得到幫助」是今生的層次,而在苦難的意義上尤其明顯。 然而這個問句的本身以及成功神學的正面敘述,並沒有突顯出更深層的問題, 更深層的問題在於,如果這樣發展下去, 歷史上所有遭遇不幸,到死都沒有得到幫助的人,就必然會面臨兩個難題: a. 沒得到幫助我們還信嗎?信仰還有價值嗎? b. 我受苦是因為我做錯了嗎?受苦等同不順服? 兩個難題都指向同一個結果,就是功利的信仰, 而最諷刺的就是,如果這兩個問題成立,就等於打了耶穌和保羅一巴掌, 因為前者為救贖人類受苦致死,後者為傳福音受苦致死。 因此保羅說:「若死人不復活,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林前15:32b) 在希伯來書裡面則更明確的說出來: 「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 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 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 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 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 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來11:13-16) 也就是說,對基督徒很明確的一件事情是, 將來的、對上帝的盼望遠遠勝過現在所遭受的苦難, 若是把將來推到極致,就是最大的盼望, 也就是,對終末的盼望,可以使我們坦然面對今生的苦難。 事實上,上面所處理的還可以繼續延伸,我們還可以繼續追問:那今生呢? 或者更尖銳一點的是,上帝你為什麼讓我受苦? 苦難的意義是一個更大的議題,從箴言、傳道書到約伯記,幾乎可以說是苦難三部曲, 我必須承認我的有限,在此篇先不討論,以後有機會再說。 2. 我們的信仰不就是希望得到救贖? 「得到救贖」是終末的層次, 如果延續第一個問題,會進入這一個層次, 也就是:對終末的盼望─「得到救贖」─難道就不是交易? 這是一個基督信仰中很弔詭的事情, 一個人「為了」得到救贖而去信,就會為了救贖而做出行為, 於是他就不是真的信,很有可能他反而沒有得到救贖; 一個人「先信了」上帝藉著基督使他得到救贖,他就自然會有對應的行為, 他的信和行為都不是為了救贖,結果他真的得到救贖。 馬丁路德用聖經中的「好樹結好果子」來解釋這個概念(太7:17-20, 路6:45): 好樹自然就長出好果子(因信稱義),修剪果子卻不會使樹變好(因行為稱義)。 因此以基督信仰的觀點而言,「得到救贖」不是交易,是白白的從耶穌基督那裡得到。 以上是我一點淺薄的理解,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有錯也盼望有強者願意指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7.193.151

11/26 11:12, , 1F
非常認同!推一個~
11/26 11:12, 1F

11/26 21:21, , 2F
真的很不容易 = ="
11/26 21:21, 2F

11/27 00:24, , 3F
推一個
11/27 00:24, 3F

11/27 08:19, , 4F
推,寫的真好!!
11/27 08:19, 4F

11/28 01:51, , 5F
所以恩典是白色的----因為他是一份白白的恩典
11/28 01:51, 5F
文章代碼(AID): #1Gijf1vn (Christianity)
文章代碼(AID): #1Gijf1vn (Christia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