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請問如何教授認字

看板ChineseTeach作者 (Apple)時間11年前 (2012/11/05 01:45),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hurrikat (hurrikat)》之銘言: : 請問各位 : 如何教授初學者練習認漢字 : 要從部首開始嗎? : 還是有其他的方法呢? : 謝謝 ;) 部首是不錯,但只教部首不夠完整。 在網路上和圖書館裡其實有很多各家資料可參考。 例如強者我同學寫的文章 http://www.hackingchinese.com/?p=177 http://www.hackingchinese.com/?p=178 ----------------------------------------------------------------------------- 不過,分享一下我的教學步驟好了。 →如果教發音時就教注音符號並帶寫,等於潛移默化漢字的筆畫筆順,後續就不必再教。 而且直式標注就隱含部件結構的概念。 可惜的是願意堅持注音符號的機構不多。 →發例字生字簿講義與每行十二格的十六開「大格」寫字簿 (12是2,3,4的最小公倍數,寫「合詞」時「單字」不會落單。) 一、認識整體「部件」與「結構」: 查詢處 http://huayutech.org/mtchanzi/ http://coolch.sce.ntnu.edu.tw/chinese2/a3.php 1. 成字 部首本身通常是此結構,但形體較複雜的部首也可視為內有部件。(雙重標準) 雖非部首但其筆畫屬於部首的一部分而無法拆開者也屬此結構。 e.g. 末果兩 雖非部首但總是整個字作部件或偏旁用。 e.g. 左右(雙重標準) 2. 內外(全包圍) 3. 左右 4. 上下 看似傾斜者仍屬於此結構。e.g. 名(因為沒有對角線的三角形結構) 看似合體者其實分開。e.g. 美(因為本義是羊大) 小心與半包圍結構相混。(跟筆畫長度是否能包圍另一邊有關,但常有雙重標準。) 5. 左中右(三個區塊但可能有兩個主要字) 6. 上中下(三個區塊但可能有兩個主要字) (或用3.5.4.6.的順序亦無不可) 7. 兩面半包圍的三種 小心與上下結構相混。(同4.所述) 8. 三面半包圍的三種 (2.的順序原本是最後,但我覺得它跟成字結構近似只是大腸包小腸故提前。) 9. 嵌套(大陸版,我沒教過。) 例字請採用教材頭幾課有的字或直接使用常用且簡單的字。 結構內的區塊像格子而非實際比例,請提醒學生。e.g. 嗎是左右結構但不必寫成口馬 結構以簡化為主,不必太繁複。e.g. 藥熱為上下結構 結構判斷原則跟筆畫、部件、部首、六書有關係,選用例字時請查詢字義以確認合理。 (推薦五南的國語活用辭典) 某些字的結構不限一種,若學生視為另一種不算錯,只需告知不限一種。(雙重標準) part 是結構當中的區塊。e.g. upper part, lower part, etc. component 是筆畫所構成的群組。e.g. 凶的ㄨ(在該字裡ㄨ是 inner part) 兩者都可稱為「部件」,就都說是 ㄅㄨˋㄐㄧㄢˋ bu4jian4 就好。 二、認識部首意義 教詞彙意義帶寫生字簿內的漢字時就會提到,而不是一開始就全講完,以免負擔太重。 不是每個部首都要教,只教有代表性且高頻者即可。 部首有一種原形和多種偏旁形者,需對照。(偏旁形跟結構比例有關) 部首 radical 一定可當部件 part or component 且用以分類,但部件卻不一定是部首。 若有空或學生程度較佳可教查詢詞典用的部首檢字法。 三、帶寫筆畫、筆順 部首其實貫串全程,而不是獨立教學, 故就順序而言筆畫和筆順才是緊接在部件結構之後教。 1. 最好用粉筆、毛筆沾清水+免墨水寫紙或鉛筆帶寫常用筆畫類型。 因為用白板筆不易看出輕重濃淡。 橫豎撇捺折 點提鉤(請特別加強折點提鉤的概念) e.g. 口的第二筆直接轉折即可,不必寫成兩筆。 cf. 又、各的右上角直接轉折,但教的右上角卻是分寫。 點的方向和形狀有很多種,與提區分。e.g. 白市心冷的點或提都不一樣 鉤有很多種,鉤會速離紙面,與折區分。e.g. 艮可乞气戈(犬旁和提手旁線條不同) 其實筆畫的形狀跟輕重快慢、筆意、筆勢有關係。 鉤除了美觀,通常出現在轉換處或結尾。e.g. 小(第一筆鉤完要提筆轉換到左邊) 2. 筆順基本原則。 左右、上下、中旁(左右對稱者)、外裡外(底蓋最後關否則放不進部件) 橫豎、撇捺(這兩種是筆畫交叉處順序,而且若有交叉需先完成交叉再進行下一段) e.g. 十人 e.g. 土是先寫完十這個交叉再寫下一階段的橫,並非寫完全部的橫才寫豎。 3. 有時合乎原則者不限一種筆順,只要合理即可。 我對教育部某些標準不太認同,因為不符構圖原則, 但教學時先以教育部為準,學生有疑問再提供其他寫法,反正重點是讓學生學得完整。 http://stroke-order.learningweb.moe.edu.tw/ e.g. 豎心旁明明是對稱的,我覺得跟小一樣應該先寫豎,但教育部的卻從左邊開始。 或許是為了簡化筆順原則,又或許是為了與原形心的順序相同。 漢典的更妙,豎心旁是先寫左右兩點再寫直豎,為什麼啊,懇請書法高手釋疑。 http://www.zdic.net/ 筆順功能多。 e.g. 就像貝氏刷牙法,按照順序記住,就不會丟三落四。若只拼湊不易固定印象。 e.g. 筆順是共同背景概念,不必寫完或不必看完就可預測下一筆而想出整體, 可提高辨識漢字尤其是手寫字跡的能力。(再亂都能從筆順猜測字形) e.g. 筆順原則與結構原則一致,且部件由筆畫組成。 掌握筆畫筆順可知哪些部分是同一群組的部件,進而注意比例和結構。 四、認識六書中的前四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   也不是獨立教而是在教詞彙時適量補充,期末總整理復習一下。 不必提專有名詞,初級學生記不住也不想學文字學,故知道概念即可。 (轉注假借屬於用字層面,很像翻譯方法,但其造字原理仍屬前四書,故可省略。) e.g. concrete meaning 具體意義:日 e.g. abstract meaning 抽象意義:上下本 e.g. combination of 意義:看是手在目上,配合動作加深印象。見是眼睛人。 e.g. combination of 意義類別與發音提示(近音而非同音):媽(但非母馬,哈。) 五、翻譯外來詞的原則(連結到學生的母語)   這屬於詞彙意義層面,但可幫助記憶常用字的形與音。 六、寫字(字數和步驟可再設計) 七、有空或期末時玩各種漢字拆字組字的遊戲或課堂活動 增加興趣並練習辨認。非常多,可找資料或自己設計。 若有空或學生程度較佳,可介紹拆字的輸入法(根據部件或筆畫)。 八、偶爾介紹異體字   新舊標準字有別,臺港陸日韓的標準字有別, 但即使官方訂了標準,民間仍可見各種異體字,偶爾可介紹幾個常見的異體字。 http://dict2.variants.moe.edu.tw/variants/ http://chardb.iis.sinica.edu.tw/ http://hanzi.unihan.com.cn/CoolHanzi/ 九、簡化字原則   前面主要是教正體字, 視華第五冊有一課會介紹簡化字原則,教師可整理出來,讓學生認字。 -----------------------------------------------------------------------------   我另外一位同學目前人在海外教小學生,今年跟我討論過後, 他自創新方法,改成在課堂上按照筆順寫部件的方式教漢字,而非教所有字,頗有效果。 部件的能產性高,學會幾百個部件就容易辨識數以千計的漢字。 1. 挑選每課必要部件或部首或基本的漢字,示範書寫。 2. 學童需自己製作筆順步驟圖,以鉛筆寫舊筆畫,以色筆寫新筆畫。 教師只需要批改筆順步驟圖而不是一堆寫錯亂湊的字; 學童在課堂上分批輪流進行口說和書寫筆順步驟圖的活動。 省下很多時間。 3. 定期小考中有一大題是塗滿指定筆畫。 e.g. 四 第三畫(應塗滿內部撇,沒有筆順概念者會塗成右邊豎或底部橫。) 若要考筆順必須選擇筆順沒有爭議的字,不必考太多,挑重點意思一下就好。 WORD 的字型中的外框字可讓字變成空心。 這是我發明的方法,馬上就測得出來學生是否確實思考過筆畫和筆順。 感謝我同學將這個考法帶到海外實施,哈。 ----------------------------------------------------------------------------- 一般語言中心除非課程設計另有漢字書寫課, 否則教師在正規語言課內很難面面俱到, 只能挑選重點告訴學生概念而已。 學「寫字」,學結構部件和筆畫筆順是一定要的。 而部首和六書則是「詞彙意義」的輔助工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218.19.228

11/05 18:49, , 1F
大推
11/05 18:49, 1F

11/05 19:13, , 2F
推! 謝謝分享!
11/05 19:13, 2F
※ 編輯: nanpyn 來自: 124.218.19.228 (11/05 20:09)

11/06 14:17, , 3F
很詳細! 感謝!!
11/06 14:17, 3F

11/07 01:15, , 4F
不推不行
11/07 01:15, 4F
文章代碼(AID): #1GbgdCpE (ChineseTeach)
文章代碼(AID): #1GbgdCpE (ChineseT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