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 「簡」直忘本 美青年愛學繁體字

看板ChineseTeach作者 (熱啊!)時間15年前 (2009/07/08 21:49),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前一陣子, 跟中正語言所的一位教授聊天, 他提到一個很有趣的故事. 他說, 他一位 大陸朋友在Stanford教中文. 他在初級班 教簡體字, 被許多來自台灣的家長搞議. 原因無外乎是正體字才代表正統文化之美 什麼的. 那位大陸仁兄不慌不忙, 回說: 我不是不教繁體字, 等到第五個學期, 我 就會開始教繁體字, 我們的學生會是簡繁 兼俱. 這個說法說服了學生(大概也說服了 學生家長). 不過, 其實這裏隱含了一個重要的問題: 到底哪一種文字會是這些學生主動使用的 文字? (在這裏所謂主動使用, 跟教學法裏 說的active vocabulary一樣.) 答案是: 因為這些學生一開始學簡體字, 一用兩年, 已經習慣了, 後來就算看得懂, 也不見得 願意轉過去用繁體. 這個故事說的是, 很多大陸人, 把學會繁體 字當成是自己的一種資產, 所以會有上面的 兩者兼俱的說法. 如果我們在台灣, 誤把這些 大陸人當成是崇尚繁體字, 而且要放棄簡體字, 那就大大的錯了. 馬英九的談話, 被太多人解讀了, 已經失去原來 的面貌. 但是, 對大陸人而言, "書簡識繁"其實 是已經在進行的事. 台灣呢? 我們並不需要書簡. 我們可以嘗試的是, 書繁識簡. 只要我們的環境 仍以繁體為主, 什麼失去主權、失去主體性都不會 發生. 我自己以前在美國唸書時, 因為太想念武俠 小說, 到學校圖書館去借了一套萍蹤俠影錄, 結果 是大陸出版的簡體字版. 實在太想看武俠小說了, 就硬著頭皮去看, 大概兩個星期, 閱讀的速度就跟 看繁體版差不多了. 但是, 我寫字時有改用簡體嗎? 沒有. 因為, 看得懂, 跟會寫那些字還差著那麼一 段距離. 當大陸人兩者兼備時, 我們卻只會繁體, 撇開所有 的政治問題不談, 這對我們台灣華語教學的影響, 是正是負呢? 其實真該好好想想. ※ 引述《kaiy (kai)》之銘言: : 這是在yahoo上面看到的新聞 : 新聞出處為以下網址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707/78/1ml17.html : 不知道這版是否可以轉錄新聞,若不合規定,請版主刪文 : 〔記者黃良傑/屏東報導〕美國華盛頓大學生Ryan J. Buffkin愛上繁體字,為學繁體字 : 特地來台參加屏東教育大學語言中心交流活動,他批評中國破壞中文字之美,若台灣當局 : 也化繁為簡,無疑拋棄自己的根,對不起孔子、孟子,因為他們都用繁體字。 : 唸經濟系一年級的Buffkin,中文名字「白福仁」,高中時就愛上中國歷史、文化,在美 : 國學了3年中文,繁體、簡體字都學,也曾經2次到中國學習華語,今年特地到台灣體驗。 : 他表示,中國捨繁體字用簡體字,破壞了中國固有文化,反觀台灣保持中華文化更加道地 : 、用心,白福仁強調,繁體字的外形與構造彷彿是一幅雋永的圖畫,美觀生動,又具藝術 : 氣息,簡體字則是呆板、不生動,尤其是用簡體字寫書法,根本就非常難看。 : 白福仁坦言文言文較枯燥,但只要先了解文句裡的歷史與脈絡,很快就能融入文詞情境, : 為了增進自己的中文能力,白福仁每天一定要看報紙,雖不曾到華人國家長住,華語卻說 : 得很溜。 : 他表示,他第一次到台灣,一下機就感受到這裡的熱情,並到處可見繁體字,忍不住批評 : 中國捨繁體字改用簡體字,比台灣還不重視自己的文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提外話 : 前幾天,我跟幾個中國朋友在聊聊 : 有台灣來的,也有中國來的 (我人在美國) : 因為我們剛好在看一些文章,是繁體的 : 中國朋友A說,怎麼是繁體的阿!? : 中國朋友B說,雖然我自己從小是學簡體,但是我覺得繁體好美阿 : 學中文的人應該都要學繁體 : 說真的,倒也不是老王賣瓜,所以自賣自誇 : 但是繁體中文是真的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2.214.42

07/08 23:42, , 1F
推!!!
07/08 23:42, 1F

07/09 17:55, , 2F
好文 推
07/09 17:55, 2F

07/10 07:46, , 3F
不太同意,台灣的華語老師懂簡體的很多
07/10 07:46, 3F

07/10 07:46, , 4F
反而年輕大陸老師懂繁體的比較少吧!
07/10 07:46, 4F
文章代碼(AID): #1ALAFaOy (ChineseTeach)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LAFaOy (ChineseT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