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今天的玉簪記

看板ChineseOpera作者 (期待另一次的日出)時間15年前 (2009/05/24 13:47), 編輯推噓4(408)
留言12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5 (看更多)
淚推....僅僅補充一些感想: ※ 引述《yacht (冬季感)》之銘言: : 幾點感想,跟原po可以說是完全相反 : 純粹只是個人感想啦^^ : 1.劇本安排有些問題 : 第一折由投庵演起 : 似乎是要凸顯妙常入庵並非本心 : 不過就今晚的折子來看 : 第一折為妙常設定的人物基調似乎太過沈重 : 所以在琴挑、偷詩甚至是問病的一些橋段中 : 我個人頗有突兀之感 : 覺得無法與第一段的鋪陳有所連結 : 所以話說回來,我認為就照上海版的關目演出應該是更好的選擇 : 最早的華岳版第一折演的是茶敘 : 反而比較能夠凸顯陳妙常在庵中的特殊處境 白玉簪的製作團隊非常學術, 他們很懂得如何製造前呼後應、意象對比等等。 張淑香老師很清楚他要作聖與俗的對立,加了投庵、催試的一些內容, 加上奚淞的菩薩始終低眉相看,我覺得某種程度上是有意義的。 只是這些元素象徵分開來檢視都不錯, 可是合起來就怪。 好比說投庵明明要作聖俗對照, 道姑開場的群舞除了最開始幾步緩步之外,幾乎純在表現群舞的畫面穿插, 說實在,除了手持雲帚外,就表演的設計而言, 跟堆花的花神並沒有很大差別, 且如yacht所說,道姑們為何要用長水袖?且是粉色長袖? 如果水袖是人物心緒的延長、是舞蹈線條的延伸, 那麼設計者特別加長了水袖來跳舞, 跟女貞觀裡的道姑用以反襯妙常的糾結、是不是不太相稱? 更加上催試裡面的道姑一出場,吱吱喳喳, 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這根本就是宜春院啊。 並不是說放了投庵、大家一起皈依佛法僧就足以拉出愛情與禮法宗教的反差的 知道設計者有想,但是沒有統合好,就失效了。 : 2.音樂相當突兀 : 我不知道第一次看崑曲的人覺得如何 : 但就我自己的感覺來說,配樂太過華麗,而且缺乏崑味 : 以琴曲當作主旋律,立意是挺好的 : 但是我覺得還可以處理得更加精細一些 : 讓古琴的聲音,也有烘托甚至是拉抬劇情走勢的功能 : 比方說秋江小生下場之後,接的那段琴曲 : 個人感覺,到了這裡反而冷掉 : 另外琴挑小生上場時,完全不能理解為何不讓小生冷鑼上場 : 以凸顯秋夜的寂寥和蕭條 : 反而用一段不像崑曲的配樂,讓小生倉促上場 : 我自己覺得類似這樣的處理,對我頗是干擾 : 而且崑曲音樂跟國畫一樣,都是需要留白的 : 用各式音樂把所有空隙統統補滿,真的好聽嗎? 其實音樂已經比白牡丹好多了我覺得。 至少問病偷詩的節奏較多地回到演員身上, 不像牡丹亭每次耳朵跟眼睛都不協調。 常常看到演員hold住在等音樂。 (雖然我看的這場追舟完畢妙常要跳船過去的時候, 還是大家都hold在浪頂一秒半等音樂下....是怎樣?玩海盜船嗎?) 我很喜歡古琴,在前面幾段的安插大致也滿好。 倒是鑼對我產生很大的困擾。 催試沒有鑼,有種催不起來的感覺。 演員的節奏跟鑼常常對不到也很痛苦,有種轉拷失敗畫面lag的感覺。 : 3.演員問題 : 我不知道小生今晚怎麼了,是感冒嗎,為何所有唱段都不帶勁唱 : 對俞來說,他的聲音空靈圓潤,的確是條有特色的好嗓子 : 但是如果因為這樣就都不使勁唱,反而矯枉過正 : 不過俞的台步實在是不像一個演過上百場戲的角 : 如果是因為沒有地毯怕照著規範走台步會滑倒,拜託舞台設計給個地毯吧 : 還有俞的身段我也不懂為甚麼都把手舉到眉間的高度,一點都不瀟灑 我們也發現耶,這個真的很糟糕, 他的嗓子好像大退步,希望只是瓶頸而已。 好多段落只要樂隊齊奏,我就聽不太清楚他的腔。 而且高音悶悶的。 沈也是,他好多處叫板都叫不起來,橄欖不成, 我覺得整個念白的音層過窄。 如果他高音叫不上去,為了聲音表情的層次,開口的音高應該要放低一點才好, 不能總是自己起音很高,逼的自己上不去,何苦呢? 他們倆都很流暢,可是如果不在唱工上面下功夫, 就快要變成崑歌舞了。 : 但是全場觀眾依然起立鼓掌(我相信掌聲是給白老師的) : 難怪演員要迷失在掌聲中了 我相信玉簪記他們演很多次了, 2000年我去蘇州還正好就看到俞沈的琴挑, 當年他們小蘭花班剛畢業吧,還沒被白先勇選走, 當然現在的基本功是好的,也看到他們從華岳身上學來的功夫, 可是我依稀覺得他們那個時候比較有默契, 這次看演出看到很多反應的破綻。 華岳最棒的地方就在於真。所有的功夫都消融了, 令人直接感受其熱情與純真。 很可惜他們個人的部份好像有學到,可是合起來就怪怪的。 這點我不太能說得明白.... : 4.服裝.... : 簡單說,緞面的料子真的不好看,亮晃晃的 : 小生秋江的褶子竟然用了那個黃不黃綠不綠的怪顏色 : 不只是那一件,我猜想看慣傳統戲曲的人應該都覺得整台戲很刺眼 : 小道姑為甚麼要使長水袖呢?還一手一個顏色?投庵的小生為甚麼要用旦角長度的水袖呢? : 褶子之外罩上一層紗袍,有特別好看嗎?有幫助人物傳達劇情嗎? : 我都想不出什麼解答 : 5.燈光 : 非常不專業,有好幾次都沒有跟到人物的動線 : 不過我是想說,像傳統戲曲那樣把舞台的燈通通打開會怎麼樣嗎 : 從白牡丹到現在,舞台燈光一直都使用冷色調 : 我個人也是看了相當不習慣,對劇情推展有明顯的幫助嗎? : 不能依靠演員的功夫傳達應該有的氣氛和情境嗎? 其實服裝、舞台、燈光應該要一起講的。 緞面的衣料會反光,兩位主角面部化妝又偏新式比較粉, 然後補光的方法是打follow, 這樣一來,臉經常是黑的,因為相對照之下, 最亮的部份在演員的身上,尤其是胸口。 (豈不正應了小虹老師所說XD) 服裝求淡雅無妨,小生褶子下擺的繡花因為follow只打到膝蓋, 總是看不到,這也就算了。 (所以我不明白服裝說繡什麼梅竹有象徵意涵之類的有多重要,根本看不到) 然後呢,又加上大師加持的書與畫, 書畫本身無罪,用得好不好罷了。 女真觀三個大字美則美矣,墨荷姿態窈裊,可是亮度超亮, 天幕亮了,舞台又相對暗了,演員的臉黑了, 經常看到胸口的一圈光,整個focus被拉到畫面的層次, 可是這又不是Robert Wilson! 如果整個折子戲都因為光的問題,使得焦點容易跑到天幕、演員胸口, 對於表演是非常不利的。 : 坦白說,身為崑曲的忠實觀眾 : 我今晚看完了戲感到非常的難過與生氣 : 個人非常佩服白先勇老師的毅力與大願 : 但是並不能因此就說他的製作如實展現出了崑曲的美好 : 玉簪記比起牡丹亭,本來就是一盤輕鬆的小菜 : 但是如果觀眾看完了,只記得這是一齣好笑的崑曲 : 沒有帶走任何對於潘陳兩人之愛的感動 : 那我還真的覺得挺可惜的 我只希望透過白牡丹跟白玉簪,有跟多新觀眾喜觀崑曲, 可是不要只是喜歡看起來美麗,的確也算有品味, 可是兜在一起並不那麼恰當的崑劇。 希望新的觀眾可以從熱鬧開始, 看到唱唸作打自身在表演上、且統合在戲裡面的美。 這才是重點吧。 -- 潤紅。淡藏花紅。指甲紅。谷鞘紅。桃紅。頰紅。潮紅。罌粟紅。蘋果紅。瓜瓤紅。鐵水 紅。桂紅。烹蝦紅。曲紅。法螺紅。榴花紅。汞紅。胭脂紅。蟹螯紅。草莓紅。洋紅。十 二紅。躑躅紅。絳紅。一串紅。炮杖紅。半折紅。一點紅。腮上紅。緋紅。花無百日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03.206 ※ 編輯: magenta 來自: 218.167.103.206 (05/24 13:51) ※ 編輯: magenta 來自: 218.167.103.206 (05/24 14:03)

05/24 14:05, , 1F
最後一段 @@
05/24 14:05, 1F

05/24 22:39, , 2F
只看了第一段,先推。不過催試那裏比較像大觀園的丫頭們
05/24 22:39, 2F

05/24 22:41, , 3F
投庵一演完,我右邊的忍不住湊過來說:是武則天跟媽祖嗎?
05/24 22:41, 3F

05/24 22:51, , 4F
推,其實那一群道姑只讓我想起許多明清小說中的寺廟道觀,
05/24 22:51, 4F

05/24 22:53, , 5F
往往掛羊頭賣狗肉...推燈光那段說得好,我用望遠鏡看也常常
05/24 22:53, 5F

05/24 22:54, , 6F
看不清楚服裝上的繡花,那些閃光緞真的很礙眼
05/24 22:54, 6F

05/25 01:14, , 7F
推~~(也還是認識的)
05/25 01:14, 7F

05/25 08:01, , 8F
老闆偷把噗的梗拿來用@@
05/25 08:01, 8F

05/25 08:05, , 9F
to 四樓:其實我看的時候也有想到武則天豈不是假出家真賣X
05/25 08:05, 9F

05/25 08:05, , 10F
觀眾可以依據自身的學識經驗有聯想,產生不同的感受
05/25 08:05, 10F

05/25 08:06, , 11F
但導演究竟想要傳達什麼、怎麼處理,這點是我文章裡覺得
05/25 08:06, 11F

05/25 08:06, , 12F
不足之處。
05/25 08:06, 12F
文章代碼(AID): #1A6DzbUN (ChineseOpera)
文章代碼(AID): #1A6DzbUN (Chinese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