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中醫少喝水

看板ChineseMed作者 (Leonide)時間13年前 (2011/06/01 03:0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11 (看更多)
說後學我不敢當,我年紀輕輕,大家討論討論就好了 : 非常贊同L版友的論點. 後學也趁此把心中的想法給解釋清楚. : 傷寒論立足於後天脾胃,後天脾胃之陷造就了所有雜病之始. 傷寒論立足點為外感傷寒的階段探討,是有稍微強調脾胃為後天,但並非專門講述脾胃 況且傷寒以外感為主,並非雜病,雜病為金匱所談 特別著重脾胃的主要還是李東垣的"脾胃論" : 脾陷肝腎亦陷,然脾喜燥不喜濕,右降之胃土賊於左升之脾土. : 所以中焦運轉一定要先打開. 五苓散後學認為就是用來做這件事情 : 讓痰飲濕氣從尿道排開. 更甚者可從魄門利下. : 濕一除,中焦自然運轉.半夏入肺胃,降衝逆而下濁陰. 除濕有多種方法,並非只有利濕一途 濕在上,可以宣化;濕在中;可以燥濕,濕在下,可以淡滲 痰飲濕氣的出路並不只有利下,瀉下。故治療上須先分辨濕在何處 如濕在中焦,直接平胃散燥中濕,中焦自可運轉,不需遠求利水之途徑 若邪在中焦,不從中焦燥濕,而由下焦利水,只會徒傷其正,不會驅邪 所以治療要講求辨證論治,定出因位性勢才是。 但的確,濕一除,中焦自然運轉 : 金生水,黨參入肺,又加上半夏降胃,可加速陰精之生與存. 金為肺,腎為水,補金得以生水這樣的理論的確存在,但主要是用在針灸的五樞穴治療 其出處為難經。在內科的治療上,並沒有出現腎虛補肺氣的方劑,腎虛也不會從肺去補 半夏雖為下行,但並非下至腎,若要引經入腎,可用牛膝等歸腎經之藥來引經 況現代黨參多用來當人參的替代品,以補氣為主,並非生水 (白虎加參湯為暑傷氣津,人參有補氣生津之功,但漢代的人參為潞黨參,現已絕種, 故人參仍以補氣為主,若需生津可以酌加養陰生津之品) : 左路宜溫潤而生,右路宜清涼而降,附子是用來點火之用. "右降之胃土賊於左升之脾土" "左路宜溫潤而生,右路宜清涼而降" 這兩句因為我沒學過這機制,所以無法評判,不知您的解釋是如何? 我所學的是:肝左升,肺右降。 肝為木,性喜調達,有升發,生長的趨勢,故左升 肺為金,金,金曰從革,有清潔,肅降,收斂之勢,故右降 但其升降的原則是氣機通暢即可順其天性而升降,故只要能驅其病邪 不管溫潤或清涼,只要適其病機即可恢復升降。 : 最後加上了當歸四逆散,後學也才覺得只是用來輔助生陽之用. : 只是後學一點疑惑的是,零零總總一大包,若循序漸進給藥 : 是否會更好? 當歸四逆湯裡面有細辛與通草,可以搭上桂枝可以溫經散寒,使寒閉的經脈溫通 況且要達到通陽而四末不寒,並不一定只是溫陽。陽明腑實, 阻滯氣機也會造成四末不溫,故大承氣湯可以通陽。 氣機堵塞,四末不溫,四逆"散"得以舒暢氣機,陽氣通達四末,手腳自然不會冰冷 傷寒論第227條,陽微結,有手足冷之證,也是以小柴胡湯疏通氣機,手足自溫 以上三方皆偏寒,為何可以用來通陽,溫四末?只因氣機通達。 治療有很多方法,看你選用的策略為何。此方組合同時驅濕邪阻滯,略補中焦助其運水 使邪不再內生積蓄,同時溫通,使陽氣通達四末,這樣治療並無不妥之處。 但你想要先驅邪,後補中,最後溫通,也無不可。 依你的經驗看是要一次就解決他的主病機,抑或是漸漸撥開,只要沒有錯誤都會有效 : 先天之本在腎,後天之本在脾胃. : 火分君相,少陰君火 心與腎. 少陽相火膽與三焦. : 金以重墜之性降斂少陽相火,溫暖天葵水. : 坎中之陽代表的就是在冰天雪地中的命門火也就是腎陽. : 腎陽處在寒冷的下焦,還需三焦相火來相助. 君相二火談得最多的是元代的朱丹溪 他總結了劉河間,張子和,李東垣的理論 張景岳:"陽之在上者,為陽中之陽,故曰君火;陽之在下者,為陰中之陽,故曰相火" 後世演變一般君火多指心火。心為君主之官,為陽之在上者 相火多與薛立齋,張景岳,趙養葵所說的命門之火相近, 但不同的是朱丹溪說"相火寄於肝腎二部" 之後的相火多指腎中元陽 腎為水火之臟,屬水,卦象為坎,其為水中有一點陽, 而這陽氣即為相火(腎陽/命門之火) 清朝唐容川"血證論。陰陽氣血水火論"中提到氣化為:"人身之氣, 生於臍下丹田氣海之中,臍下者腎,與膀胱水所歸宿之地也,此水不自化氣, 又賴鼻間吸入天陽,從肺管引心火,下入於臍之下,蒸其水使化為氣,如易之坎卦, 一陽生於水中而生氣之根。" 所以腎陽不自化水為氣,需"心火/君火"來助其蒸騰。 而朱丹溪認為相火為肝腎二臟主管,分布於心胞絡,膀胱,三焦,膽諸臟腑, 即為"相火寄於膽府,三焦,心胞絡"。其源頭為腎陽,而散出於三焦,膽 否則腎陽就不會稱為元陽,為一身陽氣之根本 : 故三焦之火密於腎臟,則內溫而外清. : 憋尿的目的其實就是減少三焦相火的消耗,進而溫暖腎陽. : 只是不是一味的要求憋到要爆炸才去尿. : 而是起碼每次尿都要有個350cc以上才好. 以上就是各家的看法了,以我所學無以分辨其正確與否。 以上是我的思路,如有錯誤請大家多家指正,大家互相交換意見,謝謝 ※ 編輯: Leonide 來自: 125.225.128.92 (06/01 03:32)
文章代碼(AID): #1DvJhTA_ (ChineseMe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vJhTA_ (Chinese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