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病] 舌苔黃,後段苔膩

看板ChineseMed作者時間17年前 (2007/05/03 13:10), 編輯推噓7(7017)
留言2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9 (看更多)
看了版上的高手出招,似乎以傷寒方為主。著實佩服。但是小弟經驗: 天氣愈來愈熱了,傷寒方溫則易化熱、涼則濕不去。 依患者的主訴,末學斗膽提供一些另外的思考方向。望眾賢者指教: 患者的主訴,似乎中焦濕象明顯,且已阻滯氣機。謹節錄一些條文: 一、穢濕著裏:舌黃,脘悶,氣機不宣,久則釀熱。 三加減正氣散主之。 方:藿香、陳皮、茯苓、厚朴、杏仁、滑石 二、穢濕著裏:脘悶,便泄。 五加減正氣散主之。 方:藿香、陳皮、茯苓、厚朴、大腹皮、穀芽、蒼朮 三、濕鬱經脈,身熱身痛,汗多自利,胸腹白疹,內外合邪。純辛走表,純苦清熱, 皆在所忌。辛涼淡法, 薏苡竹葉散主之。 方:薏苡仁、竹葉、滑石、白蔻仁、連翹、茯苓、通草 四、脈緩,身痛,舌淡黃而滑,渴不多飲,或竟不渴,汗出熱解,繼而復熱。 內不能運水穀之濕,外復感時令之濕。 發表攻裏,兩不可施。誤認傷寒,必轉壞證。 徒清熱則濕不退,徒袪濕則熱愈熾。 黃芩滑石湯主之。 方:黃芩、滑石、茯苓皮、白蔻仁、豬苓、腹皮、通草 以上為溫病條辨.中焦篇的條文。 對於濕 加 熱的處理,一直覺得頭大。尤其是台灣的夏天,溫陽極易化燥。 忘了在哪裏讀過:「通陽不在……,而在利小便。」 「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謹提供另外的想法。

05/03 14:56, , 1F
近日,苔黃漸消,膩仍在,昏沉,腹脹。醫生說感冒、扁桃腺炎
05/03 14:56, 1F

05/03 14:59, , 2F
方三日:杏蘇飲、麻杏甘石湯、穿心蓮、魚腥草、栝蔞皮、
05/03 14:59, 2F

05/03 15:00, , 3F
蒲公英、浙貝、乾薑。
05/03 15:00, 3F

05/03 15:01, , 4F
再更早先,有醫師稱我病在下焦,所以我吃了幾各月的腎氣丸、
05/03 15:01, 4F

05/03 15:03, , 5F
小建中湯、蔘苓白朮散、補中益氣湯。我注意到,那段期間,尿
05/03 15:03, 5F

05/03 15:05, , 6F
尿的開關開啟延遲特別明顯,睡覺也從那開始逐漸睡不好...
05/03 15:05, 6F

05/03 15:09, , 7F
不過我注意到,若單僅吃小建中湯,睡眠會改善。
05/03 15:09, 7F

05/03 16:19, , 8F
所以你睡不好是人參造成的
05/03 16:19, 8F

05/03 18:59, , 9F
腎氣丸、小建中湯、蔘苓白朮散、補中益氣湯是分開用
05/03 18:59, 9F

05/03 18:59, , 10F
還是混在一起開、幾個方混在一起呢
05/03 18:59, 10F

05/03 19:07, , 11F
iloveearth大大,那你對你舉的這些條文的見解呢~
05/03 19:07, 11F

05/03 19:08, , 12F
分析一下吧~造福大眾
05/03 19:08, 12F

05/03 19:12, , 13F
最後推一個~有見地!
05/03 19:12, 13F
謝謝!不敢當。 謹節錄大師葉天士.溫熱論部份文字,供大家參考: …且吾吳濕邪害人最廣,面色白者:須顧其陽氣,溼勝則陽微也。 雖溼邪化熱後,法應清涼,然到十分之六七,不可過用寒涼,恐成功反棄。 何也?溼熱一去,陽亦衰微也。 面色蒼者:須顧其津液。清涼到十分之六七,往往熱減身寒,不可遽謂虛寒而投補劑, 恐爐焰雖熄,灰中有火也。 須細察精詳,方少少與之,慎不可直率而往也。 …凡溫熱病:救陰易,通陽難。 救陰不在血,而在津與汗; 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較雜症自不同也。 另外, …人之體,脘在腹上,其地位處於中,按之痛,或自痛,或痞脹,當用苦泄,以其入腹近 也。 必驗之於舌:或黃或濁,可與小陷胸湯或瀉心湯,隨證治之; 或白不燥,或黃白相兼,或灰白不渴,慎不可亂投苦泄。 其中有外邪未解,裡先結者,或邪鬱未伸,或素屬中冷者, 雖有脘中痞悶,宜從開泄,宣通氣滯,以達歸於肺, 如近俗之杏、蔻、橘、桔等,是輕苦微辛,具流動之品可耳。 末學覺得,葉天士是天才。 見原po推文,似乎又感冒了,再節錄 溫病條辨.上焦篇的條文一條: .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脈弦細而濡。 面色淡黃,胸悶不飢,午後身熱,狀若陰虛,病難速已,名曰濕溫。 汗之,則神昏耳聾,甚則目瞑不欲言; 下之,則洞泄。 潤之,則病深不解。 長夏深秋冬日同法, 三仁湯主之。 方:杏仁、飛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葉、厚朴、薏仁、半夏 末學淺見:可能現在適逢外感,三仁湯來開泄(苦溫)比較符合; 待外感症止,再換回“治中焦濕”為主的方藥。 如果濕熱重,也許配合苦泄法(如半夏瀉心湯的辛開苦降), 並以淡滲、芳香等為主(如滑石、茯苓、豬苓、藿香、白蔻仁、薏苡仁), 稍佐苦溫燥濕(如陳皮、厚朴); 如果熱重,稍加黃芩、連翹;如果濕重或寒重,則芳香、苦溫加強。 這樣患者可能會舒服一點,也許可以減少在冷、燥之間擺盪的痛苦。 還望大家指教。謝謝。

05/04 08:53, , 14F
腎氣丸空腹吃,飯前小建中湯,飯後蔘苓白朮+補中益氣。
05/04 08:53, 14F

05/04 09:06, , 15F
處方:半夏瀉心湯、濟生腎氣丸、百合、四逆散、阿膠、五味子
05/04 09:06, 15F

05/04 09:08, , 16F
我吃過幾週,不過都沒有感覺有改善,仍昏沉,腹脹,頸肩硬。
05/04 09:08, 16F

05/04 09:27, , 17F
這看起來像是脾胃虛弱、清陽不升的證型...^_^;
05/04 09:27, 17F

05/04 09:30, , 18F
如果眼睛脹痛的情況比較嚴重的話,可以考慮試試益氣聰明湯,
05/04 09:30, 18F

05/04 09:32, , 19F
另外,飲食要節制瓜果生冷、飲料冰品之類的,最好是不吃。
05/04 09:32, 19F

05/04 09:34, , 20F
肩頸硬的話,適度的運動,會比吃藥還有效。^_^;
05/04 09:34, 20F

05/04 16:17, , 21F
建議:樓上不如回一篇文吧~ 講講你的看法
05/04 16:17, 21F

05/04 16:18, , 22F
畢竟你講的脾虛跟iloveearth講的溫病觀相差甚多
05/04 16:18, 22F

05/04 16:19, , 23F
治法也差異頗大,我想還有許多可以討論的空間喔~
05/04 16:19, 23F

05/04 16:20, , 24F
話說ilfeb,你藥方吃法這麼複雜、你能都遵守還真不簡單XD
05/04 16:20, 24F
※ 編輯: iloveearth 來自: 218.187.10.147 (12/08 00:26)
文章代碼(AID): #16EMxCV5 (ChineseMe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EMxCV5 (Chinese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