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請問賦體 與一聲韻問題

看板Chinese作者 (中華柯比)時間12年前 (2012/01/05 01:2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Majere (我懷念的)》之銘言: : 想請問,漢代以前,楚辭左近的賦體有: : 先讚美一事物之美德(非大賦之鋪張逸樂) : 後讚美另一事物的另一種美德(前者只是用來比對後者) : 的做法與例子嗎? : (我個人印像中是沒有...但畢竟離上文學史年代久遠XD) 這個我也忘了... : 上古韻 二字是否能假借 : 除了韻部相同外 還有什麼條件嗎? : (大學時聲韻幾乎整個放棄 現在需要用整個殘廢...) 這真是大哉問。這非我專長,還有請高手指證! 根據閣下的問題,先從解釋出發。 假借 《說文》:「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他所說的假借,是文字學上的造字方法。 根據許氏的說法,這是沒有本字的情況下,藉著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使用。 例如:「其」,本義是畚箕之形,後假借為發語詞的其。 假借字以虛詞為多,「而、焉、隹」即是。 ◎整理 一、假借字是一種造字方法 二、假借字是沒有本字的情況下產生的 三、假借字關注的單位是字 通假 在古籍上,古人講學時多是口授,弟子在抄寫的時候,為求效率而用一些聲音相同 或相近的字來替代;或臨時想不起來怎麼寫,於是用一個音同音近字替代。隨後不少 人相繼使用,造成廣泛流傳的一種現象。 所以與假借不同的是,他是在有本字的情況下產生的。 那麼情況有哪些呢? 例如:《周易‧繫辭傳》:「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這裡的信,本來應該是伸。 相同情形又可見《史記‧管晏列傳》:「吾聞君子屈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 董同龢《假借字的問題》:「什麼語詞用什麼字來代表,古人不如近代人嚴格,當某 字比較異乎尋常的只以音的關係代表某語詞時,他就是假借字。」 按:有些學者把通假字稱為假借字。 ◎整理 一、通假字是一種現象 二、通假字是在有本字的情況下產生的 三、通假字必須推敲文意、與其他古籍對照證明 假借與通假的區別 比較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在條件上都用音同或音近,但實際二者有不同。 黃季剛《說文研究條例》:「六書中最難解者,莫如假借,許氏謂本無其字,依聲託 事,此假借之正例也。亦有本有其字,而互相通假者,要皆不離聲韻之關係。」 那麼對照前面提到假借與通假的特點之後,再來比較: 一、在出發點上,雖然都是依聲託事,然而假借字是沒有本字的情況之下產生。   而通假字是有本字的情況之下誕生。 二、假借字目的為了造字,以不造新字下造字,而通假字是為了方便。 三、假借字的本字,產生時間一定早於假借字。例如前述的「其」。   而通假字很難判斷誰先誰後,如前述的信與伸。 四、假借字與本字之間,有絕對的關係,在任何情況下不會改變。   而通假字沒有絕對不變,必須看上下文意才能得知關係。 五、因此可以說,假借字是正例,通假是變例。也因此有些學者會把通   假視為假借。 再來繼續閣下的疑問,除了上古韻部相同,還有什麼條件能夠假借呢? 仔細推敲您的想法,應該是說還有什麼條件是能夠通假? 據前面整理所示,至少聲音是最基本的要素。 不過通假是一種現象,還必須其他要素去證明這二字是通假。 陳新雄據黃季剛〈求本字捷術〉闡釋推理通假的過程: 一、切語同音(切語相同)   《切韻》中是否同音,在《切韻》中如屬同一切語,則為同音。   根據此可佐證是否為通假。 二、古韻同音(聲母、主要元音相同)   若《切韻》非同音,則觀察上古韻部是否同音,上古同音的條件   較為寬鬆,聲母相同、主要元音相同,介音則可以寬容。 三、異韻同聲(聲母相同,韻部對轉或旁轉)   又古音若不同,那麼繼續檢查是否同聲?若上古聲母同一聲紐,   其韻部有對轉、旁轉關係的話,亦有可能作為通假的條件。 四、同韻同類(旁紐雙聲,韻部相同)   亦有情況是同韻同類的狀況。這是指古韻部相同,然而聲母不屬   同一聲紐,但卻是同一發音器官的旁紐雙聲,也是通假條件。 五、異韻同類(旁紐雙聲,韻部不同)   亦有情況是異韻同類。則是上古韻部不相同,而聲母為旁紐雙聲   ,也是有通假地的可能。 六、母音所衍之字,衍為幾聲(無關聲母,韻部相同)   這裡說的母音,不是聲韻學意義的母音。它是指文字學上的字根   。這裡指諧聲偏旁所衍之聲來判斷是否通假。 七、異韻異類   這是排除條件,有此情形則必須排除通假的可能。 以上是從聲音上去檢查通假的條件。 光是聲音還不能完全證明此二字是否通假。 必須以古籍去佐證: 一、從古籍中的註解去證明   古籍中有讀若、讀如、讀為、讀曰、某音某、某與某同、某某字通 、某或為某等等註解,是當時人有根據聲音的依據所注。 二、從古籍的異文去證明   同一本書中可能有相近的用法,這是書寫慣性的原因。而在有關書 籍中有可能比較出來,進而證明是否通假。 這樣有解決您的疑惑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6.245.125 ※ 編輯: TWkobe 來自: 59.126.245.125 (01/05 01:30)
文章代碼(AID): #1F18mFws (Chinese)
文章代碼(AID): #1F18mFw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