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後赤壁賦的含意?

看板Chinese作者 (自我要求)時間13年前 (2011/07/19 08:55),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這要前後赤壁賦互相對照才看得出來,   在前赤壁賦裡,「蘇子」表現得那麼豁達、自在   似乎飄飄然遺世獨立,羽化登仙   但在後赤壁賦,「予」卻被冬景的淒怖所震懾,「悄然而悲,肅然而恐」   彷彿和前賦的洞簫客一樣,   不自覺又跌進了「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的悲慨   最後一段,夢中道士(也就是橫江東來的孤鶴)現身、顧笑,再消失無踪,   對蘇軾而言,世間理想已如夢幻泡影,   但想要像孤鶴一樣忘懷得失,飛鳴於天際,又何嘗容易?   到最後,也只落得「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在夜闌風靜的時候,問著孤寂的自己:     「赤壁之遊,樂乎?」 (你真的快樂嗎?真的豁達了嗎?)      蘇軾性格裡糾纒著儒家用世和莊子出世的矛盾,   在前後赤壁賦的對照裡可以看到,   如果只看前賦,就很可能誤以為蘇軾是完全豁達,真的要羽化登仙一般   只看後賦,就可能誤以為蘇軾的主調是悲觀、消極的,      「境界」並不是直線上升的東西,   並不是說你今天大徹大悟了,從明天開始,就不再有悲感和鬱憤...   人生原是在不斷循環的矛盾和背反中突破、挺進、調和,   我覺得應該這樣去理解前後赤壁賦展現的蘇軾思想 ※ 引述《grant0547 (grant)》之銘言: : 看完了後赤壁賦 : 即便有翻譯 老實說我還是不太了解這篇在講什麼 : 我只能感到在這篇文章中蘇軾對於人生的體悟 : 似乎昇華到了比前赤壁賦更高的境界 : 有人能解釋蘇軾寫這篇文的用意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4.108.202 ※ 編輯: neomozism 來自: 220.131.159.182 (07/19 13:39)

07/22 21:22, , 1F
推~
07/22 21:22, 1F

02/03 21:11, , 2F
前後赤壁賦要配合他當時的經歷來理解的
02/03 21:11, 2F
文章代碼(AID): #1E9DNy8h (Chinese)
文章代碼(AID): #1E9DNy8h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