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反《老子》八條

看板Chinese作者 (韶音)時間14年前 (2010/03/06 23:23),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chunzai@newsmth.net-SPAM.no (cz)》之銘言: : 一、反《老子》﹕域中僅二大半 : 第二十五章 :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春齋﹕其中人是宇宙蛀蟲﹐不大﹔道且大且小﹐隻能算半大﹐所以域中充其量中有二大半 這句話是命題,命題沒有真假,只有信不信的問題。 如同「上帝用七天創造世界」, 或者是孟子:「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你信,它就是真的,你不信,它就是假。 這句話是《老子》的基本條例之一,也就是說, 你不認為它是真的,那麼,《老子》一書也不必看了。 再者,「大」,是形容詞,至於形容什麼,那就是隨文而轉的了。 拿年紀比體積,是沒得比的。 : 二、反《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不爭 : 第二十九章﹕ :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     春齋﹕遵此者傻瓜﹗ :   大家捫心自問﹐誰不想做皇帝﹖萬物為我而備﹐任我取用﹐指鹿為馬﹐徹底享受這勝過黃金與性命的人生自由﹐才是無掩飾的真“人性”。而這一切隻有執了神器才能辦到﹐多少豪傑為此喪命而終不悔。所以天下神器不可不爭﹐不可不執。唯恐不得。執者獨尊﹔失者拋顱或為奴。 :   老子哲學在特定時期可不失為一帖有效的麻痹劑或障眼法﹐特別當天下疲勞窮困﹐或一個人官場競爭失敗時。而一旦復原便可扔掉。比如以黃老思想為理論基礎的“文景之治”就是出於天下窮困時的一時權宜之計﹐等到劉徹時恢復了元氣﹐時過境遷﹐黃老就跟著成為用過的芻狗。古往今來﹐沒有產生過一個真正信奉老子哲學的高人﹐“竊吹草堂﹐濫巾北岳”的倒不少。事實上﹐真正“無為”也辦不到﹐它隻能紙上談兵﹐說說而已。老實人才相信那一套。 :   從另一方面來看﹐打落水狗精神倒應發揚﹐“宜將乘勇追窮寇”﹐不要等“毒蛇”用黃老做掩蓋﹐躲過了這“劫”﹐復原後反被咬一口才看穿而悔之無窮﹐悔之晚矣。楚漢戰爭後﹐匈奴沒有受傷﹐可惜他們沒有抓住這次統一中國的千載難逢良機﹐讓全中國人民“被□左衽”而由夏變蠻﹐結果讓漢劉政權恢復了原氣﹐以至自己後來受害無窮﹐被衛青霍去病打得落花流水﹐一直逃到外蒙和前蘇聯。豈不蠢哉。 :                        春齋 :                         2009-8-5 : 如果任貪官剝削﹐甘願墮落成弱勢群體而討飯。老子是貪官的幫兇﹐我儕不可不察。 : 是以勝者專執﹐故無敗﹔不懈﹐故無失。 《老子》此處乃論不爭,閣下以爭論之,失之遠矣。 以不爭的角度去看,自是如此。 閣下全是以統治者的角度去看這一條的, 而非從民的角度去看的。 順便說一下,可不可以不要「想當然爾」的觀念, 或是「今時今日才會出現的觀點」去看二千多年前的觀念? 這樣子討論起來,會很累。 : 三、反《老子》﹕果而矜之伐之驕之可也 : 第三十章﹕ :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兇年。故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     春齋﹕非也﹐無數實踐證明﹕為了鼓舞士氣﹐瓦解敵志﹐果而矜之、伐之、驕之可也﹐勝利後大慶功﹐讓捷報頻傳﹐為非常重要的一舉。 還是那句話,《老子》講不爭,自然會如此, 閣下以「爭」的角度去看這一句話,自然全是問題。 還是閣下可以以「不爭」的觀念去講述上面那句話, 如可,煩請賜教。 : 四、反《老子》﹕兵者﹐祥器也。 : 第三十六章 :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第三十一章﹕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     春齋﹕夫兵者﹐祥器也。豈不聞“槍桿子裡邊出政權”之偉訓﹖。物懼而惡之﹐故耀而畏之可也。何以耀之﹖曰﹕廣場閱兵。 : 勝而美之﹐當開慶功會。美之者﹐謂解放也。解放則得志於天下矣。殺敵之眾﹐若“戰役”之勝者﹐則當向全球廣播﹐歡樂而山呼之。是我軍取勝蔣匪法寶。 閣下此句以舊是以爭的角度去看, 要爭,自然是兵者祥器, 可是不爭,自是視兵者為不祥之器。 你反《老子》,非是就著《老子》本身內容的理論反的, 而是從自已個人的觀點所反的。 順便說一下,「槍桿子出政權」。自是必然, 但是爭出來的,就不一定是好的, 而既然,發生過一次,自是可以發生第二次。 不要只碰到一次好的結果,就認為結果都是好的, 也別碰到壞的結果,就認為都是壞的結果。 有兩點補充, 第一,槍桿子裡出政權,是事實,但不是定律, 至少,希特勒就不是。 第二,我想,老子真的沒聽過「槍桿子裡出政權」。 : 五、反《老子》﹕不知足乃人性 : 第四十六章 :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春齋﹕此言一分為二﹐對於貪官是良言。但於整個人類來說﹐知足則不進﹐社會停滯。不知足才是人性。欲得乃人性。社會進步是不知足的結果。 既是指貪官,又何需言整體? 這應該是沒有一句話,可以同時在對立的兩方都適用吧? : 六、反《老子》﹕其政察察其民方能淳淳﹔其政悶悶其民必缺缺 : 第五十八章 :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害﹐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春齋﹕其政悶悶昏昧﹐不透明﹐民必缺然含恨﹔其政察察昭明﹐天下公平﹐則民風歸厚﹐以至淳淳。聖人方而割﹐廉而害﹐則世無倖民而人始純厚矣。 這個,字句解釋上的問題我就不說了, 句子沒解對,自然會覺得《老子》所言是錯的。 不過,閣下從一開始至此都沒有從《老子》本身出發, 也不依循《老子》所說的大前提去看《老子》, 那麼, 說得再多,似乎都沒在同一個平臺上對話。 : 七、反《老子》﹕被動挨打非王者 : 第六十九章 :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 :     春齋﹕君子貌退實進﹐甚至誘敵深入。然戰爭主動權亦不可忽視﹐被動挨打者未必即“哀兵”﹐往往敗。非大智不可任。 : 鄙齋敢斷言﹐現世軍官若敢聽老子此言﹐不久當被其司令槍決。 《老子》所講是在戰前, 閣下所言則是在戰時, 勢不同,則不可等同視之。 而此,《老子》依然在講「不爭」, 閣下依舊以「爭」的角度去看《老子》的文句。 : 八、反《老子》﹕寧死不投降 : 第七十三章 :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     春齋﹕沖鋒則死﹐投降則活。身與名孰重﹖故前者炮灰﹐後者君子。 :        一笑 這是我第一次知道《老子》這章在講戰爭, 而不是在講生命的保全。 閣下所言,不可否認亦有其理, 然而皆非以《老子》思想持論, 是以閣下本人的想法去批評。 我不能說你說的沒有道理, 但是,我要說, 你所言,並非學術, 而僅僅止於評點罷了。 真的,太多地方是「想當然爾」了,很難跟你在同一個平臺上對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7.126.158

03/06 23:27, , 1F
你還真有慈悲心
03/06 23:27, 1F

04/04 10:14, , 2F
原PO為什麼這麼討厭老子爺爺啊?
04/04 10:14, 2F

06/29 23:35, , 3F
原來那篇寫的感覺是為了譁眾
06/29 23:35, 3F
文章代碼(AID): #1BadE80c (Chines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adE80c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