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錢穆

看板Chinese作者 (尊孔,揚荀,思孟,尋墨)時間15年前 (2009/03/11 14:00), 編輯推噓1(106)
留言7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8 (看更多)
※ 引述《MilchFlasche (實踐才能發光)》之銘言: : ※ 引述《stanlyleu (為愛朗讀)》之銘言: : 話說回來,為什麼這篇是發在 Chinese 板問? : PTT 是有歷史板的,叫作 historia。 : (不過沒辦轉信,歡迎有興趣的友站朋友移駕。) 其實,何必硬要分得那樣清楚呢?錢賓四先生儘管是學歷史出身,然而其所 關注、所研究的問題意識本根源於中國文化。又俗謂:「文、史、哲不分家」, 在討論中華文化之問題時,自然須得從政治、經濟、社會等多方面探求,其中有 歷史流變的線索,有歷史史觀的建立,也有中國文化、甚至文學的影響及發展。 那麼,又何必硬要分得那樣清楚呢?在此板一樣可以討論呀! : 既然本來就是非純粹中國文學而是歷史、政治、文化的問題, : 那請容我再回一下。 : cjohn 兄覺得看到一些中國傳統政治不錯的制度, : 因此我蠻好奇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有什麼值得欣賞的。 : 是明儒暗法?重農抑商? : 科舉?八股文?文學取士? : 皇權?寵任宦官?重文輕武? : 我可以理解傳統中國很多為人詬病的制度和文化, : 往往都是「為了治理廣土眾民的大帝國」的「必要之惡」, : 所以不能苛責歷史現場中每個做出選擇的人, : 因為他們無法選擇所居住的是這個高度農業化、人口眾多的土地、 : 無法跳脫出地理環境導致的統一皇權大帝國傾向, : 也因此在國家的治術選擇上跌跌撞撞、周而復始, : 無法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強大管理能力、能夠整合資源、發揮國力的統治機構。 : 可能我個人比較傾向將西方近代從小型邦國及重商主義 : 開始發展起來的務實態度以及市民文化、民主意識設定為更好的理想吧, : 總讓我感覺到打從戰國加強富國強兵、務兼併、加強君主和國家威勢開始, : 中國就已經走上了讓近代西方範型的政治文化社會經濟複合體不可能在東方出現的不歸路 : (這是難免的,因為環境和生存需求根本不同) 錢賓四先生在《中國歷史精神》一書中,有過這樣的意思: 「再好的制度,若是原始精神亡了,都會腐敗。」(我手邊沒書,只記得大 意如此。) 周代建立的禮樂制度值不值得欣賞?且觀《周禮》之繁複,上至天子,下至 庶人,服儀、言語、須遵從的社會規範,鉅細靡遺。再觀《儀禮》、《禮記》, 記各階層人士宜措手足處,及其背後之深遠意義,這些值不值得欣賞呢? 然而,最終仍舊「禮壞樂崩」,有人說,這都是因為「禮」太繁複,才會出 現如墨者一般「非禮」、「非樂」。其實,不正如錢賓四先生所言?因為後代人 不記得、不知道、不能深切明白最初制定禮樂制度的意義,所以才會漸漸使人感 覺禮便是繁複冗雜,而不知變通,方見「始作俑者」。 禮壞樂崩,儒家亦且深切反省其中之弊,孔子便有「因革損益」之言,《古 文觀止》中〈有子之言似夫子〉(原文出自《禮記‧檀弓上》)記載有子聞夫子之 言於曾參。曾子曰:「喪欲速貧,死欲速朽。」有子曰:「非君子之言也。」曾 子說是從孔子處聽來的,有子卻仍堅定地說:「那不是君子所應講出來的話。」 後來真相大白,果然是夫子有所感而發,不是一概而論。 舉這些例子只是加強說明錢賓四先生那一句話的意義。 漢代察舉孝廉,值不值得欣賞呢?唐代的科舉制度,亦不正為了一掃魏晉以 來「九品官人法」所造成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之流弊嗎?而使得真正 的人才得以通過國家考試,而為廊廟構廈乎?此點值不值得欣賞呢? 後來又因為失去了「原始精神」而使弊成流,才會有更後面的朝代起而代興。 西方古代政治制度,難道便不是如此嗎? 區區淺見以為,尊意言「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有什麼值得欣賞的」似言重了。 : 我覺得不用以今非古,但是合理地指出傳統中國在政治和制度上的缺陷與局限, : 以及這些文化和制度哪些對於當代華人在政治實踐上是有弊無利的, : 以期能夠檢討出真正符合「中國特色」又能讓人性的創造力和善性合理伸展 : (不是中共定義的「中國特色」……)的制度, : 這是很重要的。 極為同意此段論述,只是句子好長啊@@ : 因此對於錢穆那樣常常為古代中國辯護的部份, : 我會覺得這樣稍嫌保守了。 : 當然他應該是為了與共產黨當年對傳統的批判抗衡, : 不過既然 A 方的批判是偏頗的,那麼 B 方的辯護也容易受到局限了…… : 因此我會建議用既非馬克思亦非傳統的觀點去評價傳統中國的歷史和文化, : 以及看待東西方的差異。 其實,生在錢賓四先生那樣的時代,能為傳統政治文化說說話,亦且能堅持 信守一生,德操可謂極為不易。那是個五四以後凡事求「新」的時代,那是個 「打倒孔家店」的時代,那是個風雨飄搖,國已不國的時代。錢先生能為傳統文 化付出如斯心力,難道不值得肯定、讚揚? 儘管有各位所謂的「稍嫌保守」或是「過於辯護」之慮(事實上我也承認), 然而「創始之功不可沒」,我們不能忽略先進博雅的貢獻,而只針對其中有問題 的部分大挑骨頭。 許慎《說文解字》書成,後世已有多種駁議補正本,可是,誰敢說自己對於 文字學的功德、貢獻超越許慎?若無叔重先生此書,後代能如此輕易的對中國文 字溯本清源嗎? 牛頓不也說過他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看得遠」? 我想以這樣的角度看錢先生。當然,我也並不是全然反對尊駕意見,僅就區 區不同意處加以提出討論而已。得罪之處,謹望大德海涵。 若文中有誤,亦尚祈方家君子正教,成後生登高行遠之助。 -- 少維特的年紀已然逝去,我卻扣不下扳機。 馬蹄聲美麗誤認亦遠去,人依舊等待奇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0.133.77 ※ 編輯: cutetaipei 來自: 61.20.133.77 (03/11 14:00) ※ 編輯: cutetaipei 來自: 61.20.133.77 (03/11 14:07)

03/11 14:31, , 1F
不記得、不知道<--其實不只在經史,就算在醫學,也對此
03/11 14:31, 1F

03/11 14:32, , 2F
深有感觸。綜觀歷史,你會發現,人類的記憶力真的沒有特
03/11 14:32, 2F

03/11 14:33, , 3F
別好,就算只在半百年內,政府或民風一變,你會發現很多
03/11 14:33, 3F

03/11 14:35, , 4F
東西遺忘的速度之快,是難以想像的。因為遺忘,而遺留下
03/11 14:35, 4F

03/11 14:36, , 5F
的儀式,精練文字,器皿等等等 就變成一種形式上的東西。
03/11 14:36, 5F

03/11 14:38, , 6F
然後最後大多的動作就是-->刪減 或 "隨意"變更。
03/11 14:38, 6F

03/12 00:31, , 7F
所以重回原典是極為重要的工夫,讀的人也須得活讀經典
03/12 00:31, 7F
文章代碼(AID): #19jrDXul (Chines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8 之 8 篇):
討論
文章代碼(AID): #19jrDXul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