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綸」字

看板Chinese作者 (elleryhuang)時間17年前 (2007/01/21 12:12),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6 (看更多)
所謂假借, 就是某個還只有音、義沒有漢字的word, 為了把他寫出來,就不管意思而只用另一個同音的漢字來表示。 例如假借原本代表腋下的「亦」來代表「也」的意思。 現代來講,所有音譯外國語言的詞,其實都可以算是廣義的假借啦! 不過當然因為漢字是單音節而其他語言不是, 所以modern翻譯成「摩登」,當然不能說「摩登」是假借「字」囉! 不過原理是一樣的,在這裡提出這個觀念只是讓人容易瞭解假借的概念。 總之,假借的字,跟他所代表的意思基本上是沒有關係的。 而訓讀呢,其實原本是日語的概念, 例如「今」唸成yima、「君」唸成kimi。 也就是原本yima的意思,日本人使用同義的漢字來表示, 並且改變「今」的讀音。 基本上,這種訓讀漢字的情形只發生在日語,重點是他們這樣的行為, 是「藉由同義的關係,假借漢字並且改變讀音」, 你要說是廣義的假借也可以。 一切只是專有名詞的問題。 而訓讀出現在漢語中,是我看台語研究者洪惟人教授的書寫的。 不過,要知道,台語出現訓讀字的情形,動機跟日語並不一樣! 台語出現訓讀字,通常是因為「不知道原本的字該怎麼寫而寫錯字」! 例如「儂」寫成「人」、「青」寫成「綠」、「我ㄝ」寫成「我的」 其實,寫錯字的人並不一定是因為不知道原本的字怎麼寫, 而是因為受到國語的影響(承認吧!雖然我愛台語,雖然我們的母語應該要是台語 ,但是我們的母語是國語!) 總之,台語出現訓讀的現象,其實只是寫錯字而已, 勉強把日語訓讀的概念套用進來罷了。 那麼,國語有沒有出現訓讀的情形呢? 有的,不過很少,而且古代就算出現很多訓讀字,我們現在也很難從文獻上看出來。 就舉個例子:「骰」。 「骰」這個字很紅很有趣,大家都唸ㄕㄞˇ, 新注音也要輸入ㄕㄞˇ才打得出來, 可是在我念高中的時候,教育部規定要唸ㄊㄡˊ, 而前一陣子,教育部又改成要念ㄍㄨˇ了(應該是吧,我記得我是看綜藝大哥大說的) 那麼到底是怎樣呢? 其實,「骰」字唸ㄊㄡˊ唸ㄍㄨˇ不重要,總之根據聲韻學,不太可能會唸ㄕㄞˇ, 不過「骰」的意思的確就是我們在用的骰子。 而ㄕㄞˇㄗ˙其實應該寫成「色子」才對。 「色」怎麼會唸ㄕㄞˇ呢? 根據我高中國文老師的說法,是大陸北方的方言,他聽過有北方人把「色」 唸成ㄕㄞˇ的。 不過,因為大家都不知道應該寫成「色子」, 而寫成同樣意義的「骰子」, 並且改變「骰」的讀音, 在習非勝是之下,教育部的部的國語字典,雖然寫說: 「骰子 注音一式 ㄊㄡˊ ˙ㄗ ...此詞常混同色子一詞之音,讀為ㄕㄞˇ ˙ㄗ。 亦作色子、色數兒。」 好像是知道「骰」其實是寫錯字, 但事實上也不得不把「骰」多加一個語音ㄕㄞˇ。 至於「綸」這個字, 我之前是沒想過他可能也是訓讀字, 不過聽alcawei大大一講, 好像還滿有可能的。 ※ 引述《alcawei (海潮聲)》之銘言: : 東坡的大江東去,羽扇「綸」巾, : 這個字,有兩個讀音,同「關」和「倫」, : 但是「侖」這個右邊偏旁的, : 唸「關」的只有綸 : 唸「倫」的卻有輪倫淪崙掄綸,甚至侖也是, : 我推測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綸假借為冠, : 不過這是從文字學角度觀察的,也不知道對不對, : 另外再徵求從聲韻學角度觀察的原因, :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2.201.162

01/22 19:37, , 1F
感謝您的講解^^
01/22 19:37, 1F
文章代碼(AID): #15ikWH1e (Chinese)
文章代碼(AID): #15ikWH1e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