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2008年寒假大學青年「中華文化研習營」

看板China_Travel作者 ( )時間16年前 (2007/12/06 14:47),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7 (看更多)
路人飄過,多嘴地說幾句... 首先,網絡文案也屬於個人著作權,非經許可不應任意引用,尤其是這種涉及商業 的行為。所以,最該被指摘的就是這一點。希望賺錢(或服務)的人也該動動腦想 一點新的文案來吸引人參加。 其次,這類冬令營、夏令營(下稱「參訪團」)的對口單位,通常不外乎是全國台 灣同胞聯誼會(全國台聯)、各省市台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台灣 民主自治同盟(台盟)、宋慶齡基金會、全青聯、全婦聯等單位,但是背後的財源 只有一個,就是中共中央統戰部。年度編列預算,統一撥款。這年頭,大家發現參 訪團辦下來皆大歡喜,玩的人開心,辦的人有好的業績,所以就一窩蜂地辦下去, 反正大家不去幫忙消化預算的話,錢也不會拿去做希望工程,所以沒差。 台灣方面,早年都是一些統派色彩濃厚或者與大陸方面較為友好的人士來負責招生, 前者例如夏潮,後者例如華界(馮教授)。在此之前,台灣赴大陸參訪的青年團隊 比較少,而且多係自費為主,例如夏潮早期的營隊。千禧年前後,華界第一次打出 「中華文化研習營」名號,而且標榜低團費,只需負擔機票錢與證照費之後,慢慢 地,這個領域就變成今天的戰國時代了。而夏潮後來也陸續跟進,反正得益的是消 費者。當然,夏潮的團也很有特色,好幾位朋友參加回來也都很稱讚。 參訪團戰國時代的來臨,不知道是好還是壞。2001年初春我第一次參加華界的中華 文化研習營,當時北京大學以校方規格接待,還頒發蓋有北大正式鋼印與封套的證 書,讓人覺得馮教授的面子當時在大陸真的很夠力。憑良心說,那一年活動的規格 之高,以及主辦單位的熱忱,應該是最好的時刻,真要比較的話,頂多就是後來華 界所承辦的「傑出青年參訪團」可以相提並論。2005年夏天,我參與了全國台聯對 來自台灣的參訪團的部份接待工作,當時,各個分包自全國台聯與各省市台聯的參 訪團,已經正式結合成為「台灣青年千人夏令營」的大型活動,細數夏令營細分下 的各營成份,有傳統的夏潮團,有某公共事務協會,有一些我沒聽過的基金會,有 台灣創價學會,有原住民團體,有若干學校老師承攬的團隊,最奇特的是居然還有 時報旅遊!時報旅遊團裡面的都是一群來自台南的叔叔伯伯,他們這群參團的人是 同一個外燴總鋪公司的,一點也不像青年。隨著2006年、2007年的冬天與夏天過去, 台灣各種新興的基金會啊社團法人啊都加入了參訪團的逐鹿群雄之列,直到今天。 其實,有的人說這是一種統戰團,統戰歸統戰,統戰一詞本係中性,意味統一戰線, 但是我們台灣的教育將這一個名詞賦予了太多的負面含義,政府對人民的信心也太 薄弱了,彷彿參訪團回來就必然會被中共給統戰走了,也就是洗腦。當然,這不是 我要討論的。坦白說,參加過這類參訪團的藍綠知名人士,我也都見多了,自爆泛 藍泛綠的青年學子,在參訪團裡都有,而且不是呈現一面倒的分布態勢。本來就不 是說人家要統戰就會被統走,除非那個人自己意志太不堅定了。去看看人家的一些 現況,也不是什麼壞事。 台灣方面的人民團體要怎麼承攬參訪團呢?唯一方法就是人脈。例如2008年寒假的 營隊,可能2007至遲上半年就要跟有關單位預定了。預定的方法不外乎就是打打文 件,送送材料,保證出團人數,保證配合接待工作,加上多年的默契,然後就會有 新一次的合作。很多新的基金會與社團法人能夠承攬,有的人民團體負責人以前在 別的單位承辦、接觸過類似活動,積累了人脈;有的人則是從別的管道得到相關的 名額。反正,對於大陸方面來說,你是誰招生的並不重要,他們只管你人數夠了之 後過來,然後負責接待就是了。 台灣各單位承攬參訪團有什麼好處呢?這個不一定。有的是作口碑的,有的是做公 益的,有的還真的是為了賺錢。例如全國台聯的台胞青年千人夏令營,一次台胞千 人,是要去哪裡找那麼多台灣人啊?所以各單位在台灣招生的時候,就會有類似搶 人的情況。大陸方面的對口單位有時候(但不總是)會給人頭費,例如你這一團每 招一個人,我不但全程落地招待,還給你人頭費一人或許是新台幣三五千(這只是 我聽過的行情,聽聽就算了,因為也不是常態),反正都是對方經費,花完就是了, 於是大家就會更努力地招人、拉人參加。有時候,台灣方面的承攬單位也可能在機 票上動手腳,例如切下更便宜的團票,或者用15+1的方式省機票等等,或是稍微拉 高證照代辦費用等等,總之,花樣很多。不過,我個人覺得,就算台灣的承攬方面 賺點錢,也無可厚非,重點是參加的人覺得經濟實惠就好了。更何況人家又不是義 工,拿一點也不算過分吧! 再者,既然是參訪團,其實內容都大同小異,我個人推測額外附加大量shopping行 程的機率不高,為什麼呢?因為妨礙落地招待工作的進行啊!通常,都是台灣團員 自己主動要求要去血拼、去泡吧的機率高很多,事實上主辦單位都是多一事不如少 一事的。參與接待的當地人員,主要都是基於其自身的職責在從事工作,既然本質 上是工作而不是遊玩,那當然是越單純越好了,通常也難出現放任導遊把全車拉去 強迫買東西的情形(雖然我不敢打百分之百的包票,但的確殊難想像)。 最後,大家選擇台灣方面的承攬方之時,的確要盡量選擇有負責能力的機構為宜, 雖然參訪團的活動都還蠻安全的,不過呢,未雨綢繆的確總是好的。 就這麼多啦,我沒有偏袒誰,只是基於曾經當過團員,也曾從台灣帶團過去,還在 大陸接待過很多次台灣來的團的這三種不同角色所積累的經驗,聊一聊而已,謝謝 各位。 以上。 ※ 編輯: hsiawenc 來自: 58.207.2.57 (12/06 15:32)

12/07 00:45, , 1F
推!
12/07 00:45, 1F

12/14 21:24, , 2F
好文
12/14 21:24, 2F

12/23 18:15, , 3F
原來如此啊!感謝分享...
12/23 18:15, 3F
文章代碼(AID): #17LviUlT (China_Travel)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LviUlT (China_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