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能源] 請問一下太陽能發光效率的簡單問題

看板ChemEng作者 (事情永遠做不完:()時間15年前 (2009/08/10 12:3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ouo (涼涼的)》之銘言: : 發光效率 = FF * Jsc * Voc / Pin : FF又 = Pm / Jsc * Voc : 所以發光效率 = Pm / Pin : 但是為甚麼全世界的書都寫引響發光效率的因子有 FF , Jsc , Voc : 很多研究也討論開路電位跟短路電流對效率的影響 : 但是..Jsc 跟 Voc 不是都被除掉了嘛? : 煩請大師指導 以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為例,在光伏測試中,一般是先以電化學分析儀量測照光下的 元件開環電壓(Voc),再給偏壓量測電流得到電流對電壓(I-V)圖,電壓為零時為短路 電流(Isc),除以電極面積,得短路電流密度(Jsc)。填充因子(fill factor, FF)為 I-V圖上的I與V相乘最大的一點,即此時功率最高(Pm)。 FF = Pm/(Jsc*Voc) 物理上愈接近於1(圖形呈矩形)表示愈理想,但一般會受元件的 電阻而降低 (數學上來看,沒有Jsc與Voc也無法求出FF)。 Jsc是元件吸光後所能產生的光電流密度總量,以IPCE (monochromatic incident photon-to-electron conversion efficiency)可量測各波長下的光電流,積分後 等於Jsc。當染料吸光子後產生電子,電子注入半導體的傳導層傳遞到導電玻璃, 電流愈高,表示電子傳遞過程愈順利(電子也可能會與電洞或電解質再結合而降低 光電流)。Voc則主要與半導體材料性質與電解質的選用有關。 大部分的文章會根據研究主題為染料、半導體材料及形貌、電解質等,討論所探討 的變因對FF、Jsc、Voc的影響,主要的目的或許也是要用來提供解釋光電轉換效率 改變的原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0.112.177.177
文章代碼(AID): #1AVwIBD6 (ChemEng)
文章代碼(AID): #1AVwIBD6 (Chem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