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李安VS張愛玲---失色之戒

看板ChangAiLin作者 (alessio)時間16年前 (2007/10/20 07:11), 編輯推噓8(804)
留言12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Ang_Lee 看板] 作者: bucklee (alessio) 看板: Ang_Lee 標題: [新聞] ■李安VS張愛玲---失色之戒 時間: Sat Oct 20 07:09:22 2007 中國時報  2007.10.20 ■李安VS張愛玲---失色之戒 李黎  李安的「色?戒」10月5號在舊金山一家電影院首映,一週後才在舊金山城和灣區其 他七家戲院上演。這次沒有那種放映熱門新片的大型院線加入,主因是「色?戒」被美國 電影協會評入NC17級,十七歲以下嚴禁入場;那些擁有多個劇場的大戲院一般不上這個級 別的影片,怕萬一有十七歲以下的小朋友混進去,電影院可是要吃官司的。 美國的主流 影評多半譭譽參半,沒有像對「斷背山」那樣的推崇。紐約時報的影評人Manohla Dargis 顯然還讀過張愛玲原作的英譯,說「色?戒」的編劇們「吹脹了、用『性』膨脹了張愛玲 的原著,卻沒有加入任何心理深度,或者社會政治的力度。」對於這些負面的批評,反駁 的說法是他們未必看得懂那個時空發生在中國的事。這是有可能的,可是電影需要回應的 還不止於此,因為來自華人的質疑就不能以語言、文化、歷史的隔閡作辯解了。  主要問題出在電影需要說服觀眾:女主角處心積慮參與暗殺男主角的行動,甚至不 惜犧牲貞操,卻在關鍵時刻放走了他 ──為什麼?在張愛玲的原著裡,有現場的「近因 」,也有回溯的「遠因」。  近因,張愛玲洞澈地把當事人置身於情思恍惚的場景:買戒指的地方,行刺的現場 ,「緊張得拉長到永恆的這一剎那間」,王佳芝發現「他(易先生)不在看她,臉上的微 笑有點悲哀。………他的側影迎著台燈,目光下視,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 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轟然一 聲,若有所失。」於是,「『快走,』她低聲說。」  「在『她』看來,『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張愛玲真是既冷且酷,讓死到臨頭的 女人還在自說自話,自以為男人溫柔憐惜真愛上她了,於是臨時意外演出捉放曹這齣短戲 ,接著卻是一夥人頭落地的大慘劇。  至於「遠因」,張愛玲自己在〈羊毛出在羊身上──談「色,戒」〉這篇文章裡說 得相當清楚:  「王佳芝的動搖,還有個遠因。第一次企圖行刺不成,陪了夫人又折兵,不過是為 了喬裝已婚婦女,失身於同夥的一個同學。對於她失去童貞的事,這些同學的態度相當惡 劣──至少予她的印象是這樣。……她甚至於疑心她是上了當,有苦說不出,有點心理變 態。不然也不至於在首飾店裡一時動心,鑄成大錯。」  然而電影似乎並不重視作者本人陳述的這個「遠因」,而是不顧NC17的大忌,下了 重手鋪陳男女的歡愛場景,來建構王佳芝對易先生從身到心動了真情;以致到了關鍵時刻 ,面對璀燦奪目的粉紅色大鑽戒和動了真情的男人,就似乎是順理成章地放他走了。  放走了易先生,王佳芝隨後倉皇出奔,原著和電影又有一處微妙的差異:原著裡, 王佳芝內心惴惴,既怕特務來抓她,又怕同夥人知情而疑心她;於是叫三輪車拉她到「愚 園路」──連她的同夥人都不知道的親戚家,去躲幾天避風頭。電影裡呢,她卻是叫車去 「福開森路」──那是她和易先生買鑽戒之前原先要去幽會的地點。所以,電影版的王佳 芝,放了易先生還不知死之將至,還想到「老地方」去會他呢。 ◆  更嚴重的分歧在結尾。這已經不是怎樣說故事的分別了,這是最基本的精神和原意 的全面顛覆。  且看張愛玲在〈羊毛出在羊身上〉裡的夫子自道:  「易先生恩將仇報殺了王佳芝,還自矜為男子漢大丈夫。……她捉放曹放走了他, 他認為『她還是愛他的,是他生平第一個紅粉知己。想不到中年以後還有這番遇合。』這 是槍斃了她以後,終於可以讓他儘量『自我陶醉』了。……他並且說服了自己:『得一知 己,死而無憾。他覺得她的影子會永遠依傍他,安慰他。……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 關係,最終極的佔有。她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小說裡,易先生殺完了包括王佳芝在內的一批學生,擺平了日本憲兵隊、其他的特 工政敵,洋洋得意的回到家裡,從夫人的牌友馬太太眼中(其實也是易先生自己的自視) ,看見他「臉上又彆不住的喜氣洋洋,帶三分春色。」不止於此,他還籌劃家裡的善後事 宜,如何應付夫人:「好好的嚇唬嚇唬她,免得以後聽見馬太太搬嘴,又要跟他鬧。」易 先生非但無悔無憾,還自得自在,說得再明白也沒有了。  這才是搞特務的、尤其是替日本人作漢奸的特工頭子的鮮活描繪,被張愛玲那麼冷 靜的、理所當然地寫來,讀著才令人毛骨悚然。張愛玲自己便說:「『毛骨悚然』正是這 一段所企圖達到的效果。」  這麼重要的冷酷精髓,電影裡卻是哀感頑艷、溫情漫漫:佳人已去,易先生坐在她 曾睡過的床上,深情款款地撫摸著床單,眼中好似還噙著淚,簡直是「斷背山」裡那段最 感動人的一幕:活下來的一個捧著死去的情人的襯衫,哀傷憑弔,難以自己。李安忠於安 妮?普露的原作,卻把張愛玲的原意做了徹骨的顛倒。  張愛玲寫得極冷,李安卻拍得極熱。張愛玲的易先生自始至終無情無義,李安的易 先生卻脫胎換骨了。 ◆  湯唯真是會演,這整個是齣戲中戲,她即便是在濃妝艷抹中也有一份戲外的純真美 。接下這個角色時,她並不知道有暴露的床戲,在被李安說服的過程中,不知她可有類似 王佳芝為「戲」而「獻身」的天人交戰?她雖演出了昔時的懷舊之美,但穿起旗袍的風情 和身材──尤其是身材曲線,卻遠不及「花樣年華」裡的張曼玉。這是不符合張愛玲的敘 述條件的呀﹗看到電影海報已經暗暗吃驚於她的扁平,見到全裸鏡頭果然證實了原先的疑 慮。奇怪的是這樣重要的條件不符,李安既不找替身也不作修飾彌補。易先生是個好色之 徒,這批愛國大學生才會想到用「美人計」;要勾引老奸巨猾、經驗豐富的老手,王佳芝 必須具備「天使面孔、魔鬼身材」。且看張愛玲如何三番四次的重複強調王佳芝的豐滿的 胸脯──這在張愛玲其他小說中是少見的,更可見其重要性:  「酷烈的光與影更托出佳芝的胸前丘壑。」  「簡直需要提溜著兩隻乳房在他眼前晃。」  「『兩年前也還沒有這樣嚜,』他捫著吻著她的時候輕聲說。」  「一坐定下來,他就抱著胳膊,一隻肘彎正抵在她乳房最肥滿的南半球外緣。」  從打上海麻將的手法、宵夜,易先生辦公桌上的一個茶杯,到重建當年法租界上一 百多家店面,李安真是下足了絲毫不苟的考證工夫;至於對原作細節的遵循,就連王佳芝 乘坐的三輪車把手上拴著一隻紙紮紅綠白三色小風車都到位了,卻怎麼偏偏、竟然在這麼 重要的節骨眼上「失色」呢? ◆  「色,戒」原名就有豐富的雙關涵義,「戒指」這個「角色」自然重要,但是重要 到什麼程度,負擔著什麼樣的任務?小說裡,王佳芝因為怕被特工老手易先生疑心,故意 裝作愛慕物質虛榮,開口問他討戒指,所以看到那顆鑽戒時,似乎並沒有被鎮懾住,反倒 有一份惆悵之感:  「其實不過微紅,也不太大,但是光頭極足,亮閃閃的,星星一樣,紅得有種神祕 感。可惜不過是舞台上的小道具,而且只用這麼一會工夫,使人感到惆悵。」  如此美麗昂貴的小物件,卻如此短暫,只是最後一場刺殺高潮戲的「道具」而已, 當然令留戀戲台的王佳芝心生悵惘之感。在那自憐自戀的感傷的瞬間,易先生的溫柔憐惜 的神態給了她錯覺:「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轟然一聲,若有所失。」  可憐王佳芝一直到死,都不清楚自己愛上易先生沒有,只是在買戒指的那個恍惚如 夢的氛圍裡,被催眠似地以為易先生愛上她了。電影裡無法鋪陳這樣委婉轉折的心境,卻 誇大利用了戒指的視覺效果,變成用來收買芳心的「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了。甚至 不惜改動了情節,讓易先生主動給王佳芝一個驚喜,先叫她自己去一家神祕店鋪挑鑽石, 再陪她去取鑲好的戒指……。一樁買戒指的事分兩次進行,張力大減,難道為的就是讓王 佳芝充份感受到易先生的款款深情? ◆  一個嚴肅的導演肯下重手拍暴露的床戲,甚至不惜被評進NC17也義無反顧,足以證 明這不是基於票房考量,而是相信劇情的需要。那麼劇情需要的是什麼呢?就是說服觀眾 :經由這樣的激情歡愛,原先的政治對峙、國仇家恨都消融了;彼此這樣激烈徹底的進入 對方的身體,肯定就進得了對方的心了。  真是這樣的嗎?現在大家都知道原作裡的那句話了:「據說是民國初年精通英文的 那位名學者」(指辜鴻銘)的話:「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問題是有幾個人細細看 了原作的上下文呢?張愛玲引用這句話時是王佳芝在自說自話、自我辯駁,所以接著還有 :「至於什麼女人的心,她就不信名學者說得出那樣下作的話。她也不相信那話。」但還 是疑惑:「那,難道她有點愛上了老易?她不信,但是也無法斬釘截鐵的說不是,因為沒 戀愛過,不知道怎麼樣就算是愛上了。」  連愛上與否都不確定,通過哪裡到達哪裡又怎能有定論?接下來的疑問是:那麼, 書裡的王佳芝可有像電影裡那麼銷魂享受肉體之歡?  答案很清楚,張愛玲著墨不多但不容置疑:「跟老易在一起那兩次總是那麼提心吊 膽,要處處留神,哪還去問自己覺得怎樣。」尤其籌劃行刺這一回,她擔心「在公寓裡見 面,一到了那裡,再出來就又難了。……怕店打烊,要急死人了,又不能催他快著點,像 妓女一樣。」  這方面,書裡的王佳芝確實很「敬業」,顯然以安全穩妥為重,身體的「感覺」哪 裡還顧得上。張愛玲也在〈羊毛出在羊身上〉裡解釋過「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個熱 水澡」這句曾被「斷章取義」的話,其實意思是「把積鬱都沖掉了」,因為「一切都有了 個目的」,因為「沒白犧牲了童貞」,還加上一句「極其明顯」。偏偏編劇們堅持的仍是 「通過身體到心裡論」。  「通過身體到心裡論」其實很危險,被誤讀的後果很可能會引出反女性的雜音。電 影裡的王佳芝對她的「上司」老吳(那位演員表情過火,完全沒有職業諜報人員的「酷」 ),激動地表白易先生「像蛇一樣」進入她的身體又鑽進了她的心,讓她很難再做下去了 。小說裡雖然讓王佳芝想到這句「下作的話」,但她又立即推翻了這個論點,理由很簡單 :第一個發生關係的男人她原先就討厭,事後更討厭他了。可是電影沒有這段自我爭辯, 如果被解讀成男人用強暴的手段也可以征服女人的心的話,那第一場SM的床戲豈不是有被 嚴重誤讀的危險﹗  其實就電影論電影,就算李安另闢蹊徑,創張愛玲所未有之新意,以極盡視覺衝擊 力的激情床戲,來詮釋一個女人對性事的覺醒與耽溺,進而頓悟了超越生命之愛……這是 電影導演再創作的權力,無人能以「不忠於原作」來干預。但創作出來的效果卻是要留待 觀眾檢驗的:恣意的袒露並不豐滿美麗的女體、踡曲怪異的肢體方位,似乎很難說服觀看 者這兩名主角是在「歡」「愛」。重量級導演拍驚世駭俗的情慾戲,貝托魯奇、大島渚都 有過先例。比照大島渚的「感官世界」,同是亂世男女的激情耽溺,「感官世界」拍得淋 灕酣暢,成就了一種強悍的情色美感。  「色?戒」床戲氣氛營照最成功的地方,反而是忽然切出的對比:室外,是肅殺的 寒夜、警衛、狼犬……,強烈對照出室內不顧性命的交歡,效果竟比肢體語言有力得多了 。 ◆  「易先生」的原型大概已經眾口一詞是丁默?了,雖然張愛玲的至交宋淇(林以亮 )早在一次訪問中就提到過:其實這是一批燕京的大學生在北京幹下的「殺漢奸」的故事 (見《印刻文學生活誌》2007年8月號,符立中〈間諜圈,電影圈〉一文)。不過這個「 撇清」好像沒有多少人理會,大家不僅跟鄭蘋如謀刺丁默?事件對號入座,而且還跟張愛 玲和胡蘭成的關係掛上鉤。電影就坐實了這個附會:編劇給有姓無名的老易取了個名字: 「默成」──默?、蘭成。  其實拉進胡蘭成並不合適,雖然同為漢奸,搞特工的丁和搖筆桿的胡到底有本質上 的不同──特工特務祕密警察這一類人,他們的特殊訓練、心理狀態和行事手段,使得他 們是另一類人種。這點張愛玲倒是很清楚,對易這種人絕對沒有心存半點幻想,才會有小 說結尾那樣令人「毛骨悚然」的句點。電影卻把下完毒手後還沾沾自喜、自鳴得意的老牌 特工描繪成動了真情的男人──加上迷人的梁朝偉的「電眼」裡那點若隱若現的淚光,任 誰也要心軟了,自然而然相信:有半個多情才子胡蘭成在裡頭呢。不過話說回來:書裡易 先生對自己人到中年還遇上一個紅粉知己的「沾沾自喜」,倒是隱隱有點胡蘭成的味道, 李安反而錯過了這一處。 ◆  這是一個關於背叛的故事:易先生背叛了他的國家、背叛了救他的女人;王佳芝背 叛了自己早先的愛國情懷、背叛了她的同夥;易和王在面對「愛、不愛」時其實都是自欺 ,在情感上背叛了自己。李安在一個訪問中曾說,他是回應張愛玲的「感召」(calling )而拍這部電影的,然而,在重新創造他的「色?戒」時,李安多少也背叛了張愛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3.7.22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3.7.225

10/22 09:56, , 1F
胸部尺寸沒那麼重要吧 湯唯的媚還不夠嗎 還是作者認為扁平
10/22 09:56, 1F

10/22 09:57, , 2F
女體吸引不了男人上不了大螢幕
10/22 09:57, 2F

10/22 09:58, , 3F
先道導演有再創作權力 文尾卻又說李安背叛了張愛玲...
10/22 09:58, 3F

10/25 01:17, , 4F
推一個
10/25 01:17, 4F

10/25 17:29, , 5F
這篇至少比上面那篇「湊熱鬧」的中肯多了
10/25 17:29, 5F

11/01 16:46, , 6F
其實我不懂不斷地拿原著來檢視電影究竟有什麼意義......
11/01 16:46, 6F

11/01 16:47, , 7F
對我來說,張愛玲的冷和李安的熱都是人間世,都吸引我。
11/01 16:47, 7F

11/09 19:54, , 8F
推樓上
11/09 19:54, 8F

11/19 10:00, , 9F
我覺得寫的很好:)
11/19 10:00, 9F

11/21 22:18, , 10F
至少張太冷 我在電影裡才看見了王佳芝真的骨肉
11/21 22:18, 10F

03/15 21:42, , 11F
推樓上,對我來說,李安的結局才真正符合人性呀!
03/15 21:42, 11F

08/10 20:45, , 12F
借轉~~~謝謝!!!
08/10 20:45, 12F
文章代碼(AID): #176JcycD (ChangAiLin)
文章代碼(AID): #176JcycD (ChangAi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