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大陸的新鮮人起薪

看板CareerPlan作者 (@Bay Area or @Seattle)時間17年前 (2007/03/11 17:24),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 引述《HYL (@Bay Area or @Seattle)》之銘言: :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gd.xinhuanet.com/zhuanlan/tbx/ : 2006-01/04/content_5901186.htm 原文轉過來給大家看看好了,省得有些人搞不懂狀況還在叫中國萬萬好。 戶口魅力還有多少? 十幾年前,我寫過這樣一段話:戶口功能很簡單,也很清晰,不複雜也 不神秘。可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單純、清晰的戶口被蒙上了一層面紗, 戶口在許許多多的人的心中,成了一生追逐的里程碑,成了一種比其他 證件更有價值的"金不換"證件。戶口也是渴望 "吃大鍋飯"、"端鐵飯碗" 、"坐鐵交椅"的人必須取得的第一個合法證件。戶口像神話中的千手佛 ,左攬右抱,上抓下挂,前俯後仰,在城市圈裏的各種優惠、補貼、福 利、入托、就業、上學、轉幹、住房問題上,無一不和戶口牽挂在一起 。也許,關於戶口這方面的功能還找不到確切的文字說明,但在戶口面 前,許許多多人的行為心態已經給今天的戶口加注了新的解釋。為了這 一份比工作證、學生證、榮譽證、代表證……更為值錢的"第一證件", 有的人到處磕頭作揖、可憐巴巴地忙碌一生;有的人則絞盡腦汁,不擇 手段,使出渾身的解數,調動層層關係網,幹出了常人無法想像的荒唐 事;有的人則背井離鄉,別妻離子,為了取得這方寸的"小本本"演出一 幕幕的悲喜劇。 十多年前,宮希魁先生在其《中國戶籍制度剖析》一文中是這樣開頭的 :在中國,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戶口的作用是極為重要的。從生命伊 始到生命終了,從吃喝住穿到婚喪嫁娶,從職業選擇到職業流動,人的 尊卑貴賤、身份等級,無不與戶口緊密相連。 在中國,人生旅途的起點是戶口。你吃什么糧,住什么房,在哪上 學,到哪工作,沒有哪一樣不與戶口相聯繫。人的命運、前途、地位、 尊卑貴賤,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戶口。現在,某些地方的城鎮戶口已經 變為"有價證券",某些所謂"公僕"們堂而皇之地做起了戶口買賣,3 000 元錢一個,願者上鉤。有的人為了自身和子女的長遠利益,寧肯勒緊褲 帶,別的不買,也要先買個城鎮戶口。 宮希魁先生用多年的研究更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戶口與身份、就業、 分配和教育的四大關係的弊端。 戶口與身份:天然的等級 我國素有重視身份的傳統。解放後,按理說身份觀念不應再起多大 作用,人們只有社會分工,沒有高低貴賤。但是,事實上身份的區別是 存在的。我國現行的剛性戶口等級制度,是造成新的身份差別的一大根 源。由於人們各自戶口等級不同,由此造成人格、尊嚴、名譽利益上的 重大差別。農民的子女,找對象也要受到戶口的約束。農民勞作一輩子 ,竟然被說成是沒"工作"。同在一個班讀書,畢業後一個"下鄉",一個 "還鄉",三年後又一起"抽進城"。"下鄉"者就可以比"還鄉"者多算三年 工齡。因為"還鄉"者是個"農民戶",而 "下鄉"者是城鎮戶。 戶口與就業:明顯的不公 現在,人們對機會不均等議論很多,在我看來,由戶口等級制度造成的 就業機會不均等是最大的不均等。招工必先查戶口。不同的工作崗位, 對戶口有不同要求。那些環境較好、技術性較強、待遇較高的工種,往 往必須從持有本市本鎮正式戶口者中選擇。而一些流動性較大、繁重而 艱苦的工作崗位,戶口要求可以放寬,雇請非農戶或農民戶勞力充作合 同工、臨時工。在城裏,有些人沒事幹,有些事沒人幹。那些城鎮人不 願幹的事,才允許鄉下人來"拾遺補闕"。某些專業人才幹部的選拔,往 往也要以戶口為前提。最近從報紙上看到幾個廣告,招聘編輯、記者、 研究人員、播音員等,無一不要求持本市正式戶口。某些高層機關,在 選拔年輕幹部時,也希望最好是家在本地的,以免除戶口遷移之麻煩。 這樣,就業競爭的前提就是不公平的。這種戶口限制,不知扼殺了多少 有志青年,埋沒了多少能工巧匠。 戶口與分配:利益的不均 在現代國家的經濟生活中,消費基金的分配,是個敏感的部位,直 接關係到各階層的相對利益和處境。在中國,這塊蛋糕怎樣分割,很大 程度上取決於戶口因素。 第一,目前的就業制度,剛性還沒有打破,對於有城鎮戶口的人來 說,就業門路較為寬廣一些,選擇的餘地大一些,工資和獎金收入較為 穩定可靠,平均水準比農民要高出一些。農民中當然也有相當富裕的部 分,但只是少數,而且豐年歉年不均衡,風險較大。這種工農、城鄉收 入上的差別,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政策的原因。其中戶口制度把農民 牢牢地束縛在土地上,是造成他們生產萎縮和貧困的重要根源。 第二,工農業產品比價中,農產品價格偏低。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 會前的十幾年裏,農產品收購價基本沒動,農民收入普遍很低。這種情 況當然於農戶不利,但同戶口沒有直接關係。三中全會後農產品收購價 提高幅度較大,農民收入顯著增加。但近幾年來,由於農用生產資料價 格上漲,各種收費和攤派增加,農產品價格又降至谷底,損害了農民的 利益。在比價關係的格局中,從總體上看對農民戶不利。 第三,現在國家為緩解各種矛盾,平衡各種利益關係,每年都要拿出 大量資金用於各種補貼。而補貼的受益對象,往往又是以戶口為依據區 分的。比如,糧食、蔬菜、副食補貼,只能惠及城鎮戶,農民戶則享受 不到這種好處。另外,同是城市戶,不同的城市補貼水準不一樣,受益 的程度也就不一樣。 第四,城鎮戶職工不同程度地可以享受公費醫療、勞動保險、失業 救濟、居住公房等待遇。這些待遇如果用貨幣核算下來,是一個很大的 數值。然而,農民戶則不能享受這些待遇。他們即使在城裏做合同工、 臨時工,這些好處也與之無緣。 戶口與教育:水準的懸殊 在我國,法律認為人人有受教育的權利。但事實上,由於客觀條件的限 制,不可能人人都受到良好教育。造成受教育機會不均等的因素是多方 面的,其中,戶口因素又極為重要。這是因為此地和彼地,城市和鄉村 ,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教育受到重視的程度不同。投資不同,辦學 條件和教師質量不同,因而教育發展水準相差懸殊。那么,一個人從幼 稚園或小學開始,一直到初中、高中畢業,他能上哪所學校,首先決定 於戶口,其次才決定於成績。居住邊遠的農家子弟,只能在附近村莊上 學,學校的教學條件和教學質量普遍偏低,而中心城市的學校,情況要 比這好得多。現實中的這種巨大差別,決定了農民子弟很少有人能考上 大學,成材率明顯偏低。另外,高考錄取分數線各省市也不同。在教育 問題上,馬太效應體現得再明顯不過了。   戶口與公用設施:受益的差異 國家投資興建的大量公用設施,如圖書館、影劇院、展覽館、遊樂場、 公園、商場等,持有不同戶口的人,受益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邏輯非 常簡單,沒有城市戶口,就很難在城市工作,更難定居下來,因而對公 用設施的享用也就極其有限。 長期以來,戶籍是中國人等級、身份的標誌,決定了城鄉的兩重天 地。城鎮戶口作為城裏人享受糧油副食供應、入學、就業的"綠卡",讓 城裏人享受著國家特殊政策的庇護與惠澤。 20世紀90年代以來,橫亙在中國城鄉之間的戶口藩籬開始鬆動。一 浪高過一浪的民工潮和市場經濟大潮,使這道曾經不可撼動的籬笆墻被 撕開了口子。 有專家說,城鎮戶口含金量的貶值得益於市場經濟,它對中國傳統 社會結構和文化價值觀念的衝擊,遠比它帶給經濟領域的變革更深遠。 有人曾對這種農村戶口與城市戶口"待遇"迥然不同的戶籍管理制度 總結出如下"罪證":在限制人口流動方面的巨大威力,不僅限制了農村 人口向城市的流動,也限制了城市間的流動。它窒息了中國城市化的進 程。其次,這種戶籍制及其配套制度演化為兩種不同的身份制度,形成 不平等的兩個社會集團。 在這種分割的二元戶籍制度下,無法形成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 農民被限制進城就業,因而缺少城鄉之間的就業競爭,城市裏勞動力成 本的上升無法得到遏制。另一方面,在現行戶籍制度下,數以千萬計的 民工進入城市後,無法獲得合法的身份,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此 外,農民進城後,由於沒有明確的身份,城市的保障系統將他們排斥在 外,因而農民不願放棄承包土地,他們將佔有土地作為最終保障,這不 利於土地流轉。 列出這些"罪狀"並不是徹底否定戶籍制度,戶籍制度作為一項基本 的社會管理制度,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採用。我們的制度缺陷在於 其二元結構特徵。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後我們改革的目標是消除其二元 特徵,淡化城市戶籍的高附加值,增加農村戶口的含金量,使之不再成 為人才流動的壁壘和資源配置的障礙。 不再對人口流動、遷移進行"畫地為牢"的管理,最需要的是管理手 段的提高。這方面國外有許多經驗可以借鑒,但是中國有自己的國情和 現實,比如,城鄉差別仍很大,流動人口數量驚人等,這決定了我們在 修正戶籍制度缺陷方面不可能完全和西方一樣,或者在很短時間內實現 目標。各地的各種放鬆管制試驗都算得上漸進式改革的一個個步驟。中 國有很多方面是透過漸進式改革獲得成功的,戶籍制改革也應如此。 在普通老百姓的眼裏,戶口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影響到人們生活 的方方面面。而公安部戶政處的黃雙全處長對戶口的作用則解釋得非常 單純。從法律上來說是確認公民的民事權利和行為能力,也就是證明公 民的身份,便利於公民能夠參加各種合法的社會活動。同時,這也為國 家的行政管理奠定基礎。 據介紹,目前戶口在各地所擔負的種種功能都是各地方為了便於人 口管理而附加上的。我國現行的戶口管理是將勞動用工、住房、醫療、 教育、就業等公民權益同戶口性質相挂鉤,並劃分為"農業戶口"與"非뤊A業戶口"。那么,戶口的這些附加功能會給人們帶來怎樣的影響呢?沒 有戶口所帶來的不便是顯而易見的。一份調查表明,所有的人都認為暫 住證的辦理和查驗是他們最頭疼的事情,60%的人認為會對尋找工作產生 影響,而對於子女就學、購買經濟適用房等也會成為問題。 多年來,我們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發生了變化,可是戶口這道藩籬 卻一直橫亙在很多人面前。由於它跟糧油關係、勞動人事關係、社會福 利制度、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等緊密相連,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才 的流動。戶籍制度改革的歷史,也是將這些附著在它身上的利益和使命 逐漸剝離的歷史。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郭國慶談到戶籍制度變革時說: "國際通行的人 口管理辦法是身份證管理制度。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打破計劃經 濟體制下形成的戶籍制度,對於推動中國城市化進程、促進勞動力資源 合理流動、縮小城鄉收入差距、轉變中國人社會生存上的文化觀念,以 及實現公民生存狀態的公平、平等,都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所長陸學藝指出,現代化國家的歷史證明,工 業化、現代化過程,是農民無論絕對量還是相對量都逐年減少的過程。 我國因受舊的戶籍制度所限,使得農民的絕對量逐年增多。而要減少農 民就必須改革現行戶籍制度,讓農民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如果將上億農 業剩餘勞力轉移到其他行業去就業、創業,既可為國家創造財富,也可 給自身帶來收入;既擴大了內需,又使過剩產品有了市場。而且放開戶 口有利於促進社會穩定,推動社會全面進步。90年代以後,城市社會治 安狀況日益嚴重,犯罪案件逐年上升,流動人口犯罪已成為一個嚴重的 社會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有兩個:一是增加政法、公安隊伍,加 強防範,加大打擊力度,重判嚴打。這是治標的辦法。二是從制度的層 面來解決這個問題。可採取50年代搞156項建設時的做法,招收農民青年 進城打工,一年之後轉為正式工人,在當地落戶。這既有助於形成一支 產業大軍,又有助於解決城市社會治安問題。 下刪......( 比較不重要,不引了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1.236.247.197 ※ 編輯: HYL 來自: 71.236.247.197 (03/11 17:25)

06/21 08:04, , 1F
希望對您有幫助 http://Now.to/1l1 (愛台灣!拼教育!)
06/21 08:04, 1F
文章代碼(AID): #15yygrhs (CareerPlan)
文章代碼(AID): #15yygrhs (Career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