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轉職方向

看板CS_TEACHER作者 (陳吉兒)時間11年前 (2013/01/17 23:33),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引述《tomato417 (tomato417)》之銘言: : 想請問曾經轉職或是同事們有轉換跑道的兒美補教老師 : 通常會轉到甚麼或是產業和職務呢? (行政職?) : 或是說對補教老師來說醉號入門的職務是? 我個人也常被家人問起這個問題, 因此也思考過回到其他領域的可能性。 (我比較特別,非本科系,是最近才進來補教業的,之前在外商法律事務所擔任秘書) 我的經驗是:廣告助理→秘書→兼職兒美→全職兒美→兒美+國中→安親班櫃台+兒美 未來的發展考慮:轉做主任、回去做秘書、其他行政職、馴狗相關(對你沒看錯) : 我目前28yr : 曾經做過非常短期的業務助理 : 但轉職之路非常的痛苦 : 好不容易轉成功了 : 帶我的人不斷的懷疑補教老師過去的經驗 : 我也承認國貿,商業的東西對我來說完全空白 : 讓我深深的懷疑難道補教業真的這麼不適合/不被允許轉職嗎 轉職困難並不是補教業的問題,大部分行業都同樣隔行如隔山, 況且,無論你在甚麼領域, 當你手上擁有一個30歲左右適任的職缺, 你會希望錄取的是junior還是senior的應徵者呢? : 而我開始檢視自己的部分就是"工作步調" & "作息時間" : 作息時間我可以慢慢去調整 這個都不是大問題 : 讓我非常頭痛的"步調" : 各位也認同補教業的步調真的比起一般業界來說慢很多嗎? 我覺得相反耶,我開始從事補教業後更加注重自己的步調了! 動作太慢的老師很容易有學生沒事作而吵鬧搗蛋的問題, 因此老師必須要快一步地掌握學生的行動, 節奏明快的課程才會讓學生專心、並且充分吸收。 而行政櫃檯的職務更是要相當多工, 同時間內處理不同的事情,迅速作出優先順序判斷,再逐一快速解決。 常有家長說,看著我們的工作內容和忙碌程度,都覺得我們實在是太厲害了! : 不管是學習另一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工作內容 : 甚至是我們處理事情的觀點上...(畢竟以前面對的是家長、學生) : 而現在面對的是較具有商業關係的客戶、廠商 家長、學生,對我們來說,就跟客戶、廠商一樣具有商業關係, 亦同樣需要應對,我想這應該是各行各業的基本, 找到正確的應對方式後,才能去思考應對能力的問題, 建議你多觀察。 : "環境太單純、工作太單純、不適合"等莫須有的罪名就這樣被冠在補教老師的身上 無論是面試、或工作時,都必須要展現出在該領域專業的態度! 如果你表現得夠專業、夠優秀,沒有人會質疑你的背景經驗, 反之,你要讓它成為你的助力。 在從事廣告業時,沒有人質疑我念政治對這個行業毫無助益, 我反而告訴上司,是因為念政治,才擁有這樣分析和思考的能力; 擔任秘書時,沒有人質疑我的科系和廣告業常帶給人的跳tone感, 我當時說,這是在擔任助理時所累積的文書底和危機應變能力; 進入補教業後,沒有人懷疑過我是非本科、非本行出身, (曾有家長問我是不是留學,或者幼教相關科系出身……) 當然,這也同樣是我先前的工作經驗所累積的成果。 若之後轉職,我想,補教業所教給我的應對能力、彈性、變化性和多工能力, 一定也會幫助自己面對日後所有的工作, 端看你要如何學習、如何運用罷了! : 想請問各位補教業的工作壽命大概是到幾歲呢? 根據目前身邊的實例, 主任職如果具有招生能力的話可以做到50多歲, 兒美有人教到45歲,作文有人教到60歲,美術有人教到50歲, 這些都是跑堂老師,不算自己出來開班的。 : 2. 但如果只是單純想要當全職老師呢? 一般來說老闆看到幾歲以上會先擱在一邊? 有能力才是重點,我只能這麼說。 任何行業都不乏有人越做越怠惰,年歲越大就失去變化性與學習的動力, 不想被淘汰就應該要讓自己隨時上緊發條, 否則當你年老色衰(?)動作緩慢記憶衰退時,除了專業、特色和能力, 我們還有什麼值得讓人花錢請自己的理由呢? 雖然少子化嚴重到身邊補習班一間間的關, 但我還是勉勵自己,要將這份工作當成精緻產業在做, 畢竟現在生得起的家長一定都將孩子視如至寶, 就像目前的寵物業一樣,花得起的飼主不一定有錢, 但可以養的幾乎都有那樣的消費能力, 要生存就要走精緻路線才能維持品質跟水準。 至於我自己的轉業選項甚至還有馴狗相關,我想那又是另一個主題了。 希望你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囉,加油! -- My Blog: http://jillchen.blogspot.com My Doggy: http://lolijill.pixnet.net/blog My Flickr:http://flickr.com/photos/jillch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24.218.13

01/25 14:47, , 1F
推~
01/25 14:47, 1F
文章代碼(AID): #1G-1dD8n (CS_TEACHER)
文章代碼(AID): #1G-1dD8n (CS_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