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情] 什麼是「好」的(補)教育?

看板CS_TEACHER作者 (娃娃魚)時間13年前 (2010/09/08 22:54), 編輯推噓0(003)
留言3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我認為現在社會上...學歷並不重要..反而是"社會的經驗學"更重要.... 相信現在的大企業家...要是一位以最高學府的學歷去應徵但卻沒有任何的工作經驗...跟一位學歷或許是普通私立大學或是高職....但社會經驗很多... 我相信這兩種人去面試會錄取的是那位經驗學多的人...當然還是見仁見智...因為畢竟很多面試官的需求點不一樣...※ 引述《BOHS (松都三絕)》之銘言: :   語言本來就充滿了歧義,在不同的情境中,會有不同的意涵。讀者隨著自己的認 :   識而產生詮釋與理解,解讀出不同的意義,隨後可能給了某種價值評斷。也許一 :   開始已經與作者的意涵略有所差,接著回覆的語言能力未必與作者具有同樣的風 :   格或層次。一旦加上強烈的情緒或某些修辭,那麼相互理解的可能就越來越小了。 :   所以說,溝通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麼,究竟的目的到底是為了溝通觀念,還 :   是為了發洩情緒? :   如果只是發洩情緒,無可厚非,那我這篇心得不是為你而寫的。 :   什麼叫做語言充滿了歧義呢? :   「學歷」「重要」嗎?請問是什麼階段的「學歷」,請問什麼是「重要」?學歷 :   高的「老師」未必教得「好」,請問什麼是「好」?讓學生分數進步算好,還是 :   獲得不同的見解算好?還是啟發學生具有思辨能力算好? : 一、學歷、教程與認證:符號與本質的錯位 :   因為我前面已經說過語言的歧義問題,先不談「學歷重要與否」的問題。我 :   想說的是,學歷只是一個符號,某人學士,某人碩士,某人博士,某人台大, :   某人政大……,當然很多時候那是個品牌,但是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很多時候 :   學歷與本質學能並無法畫上等號。 :   可是在補習班教書,本質學能又無法絕對跟「教得好不好」或「不可取代性」 :   劃上等號。那麼在這麼不確定的條件之下,要說學歷成為補教市場的保證, :   當然說不過去。 :   我想徐崴老師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我相信,她的也多少出自於情緒。無論 :   是真的覺得這些新聞太亂了所以生氣,或者是想藉機再曝光博得版面。但恕 :   我直言,如果版上的朋友也只是為了一吐怨氣,那麼其實跟徐崴老師一樣, :   終究是揚湯止沸、無濟於事。 :   如果大家能夠接受「學歷只是一個符號,不能夠成為本職學能的保證」的概 :   念的話,那麼同樣的,「教育學程」當然也不能成為「本職學能的保證」。 :   我很認真地思考過這個問題,請教在高中教書的朋友:教程學些什麼,對教 :   書有幫助嗎,我是不是該去上一些課。我相信如果我去上一些課程,在具有 :   反省的前提之下,一定會有所收穫,因為人都是會成長的。但是未必每個上 :   教程的學生,都具有認真吸收與反省的意識,每個教授教程的老師,也未必 :   具有讓學生成為一個更優秀老師的能力。 :   這些都是未必啊。 :   有時候我去看實習教師版,看到考上正式老師的版有分享心得,看他們試教 :   的過程真是覺得不忍。他們必須窮究心力,不斷設計吸引評審眼光的教學模 :   式,藉此獲得進入學校的機會。但是真正進入學校之後,他們會按照他們試 :   教的時候那樣慢慢地動機引導、運用這麼多豐富的教材、或者還進行課後的 :   回饋反思嗎?很多時候都不會的,也許主觀意願不強,也許那套方法不適 :   合,也許要趕課,客觀的教育環境就不允許。 :   但這不是荒謬嗎?考選老師的標準,和老師進入學校之後的教法,根本不一 :   樣啊。 :   當然我不是否定教育學程的價值,也許有修教程的人會認為,教育不只是授 :   予知識,教師還必須顧及人格教育、情意發展以及許多非知識性的關懷。的 :   確如此,但我仍然會想問:沒有修過教程的人,真的做不來嗎?難道補習班, :   一定不會有這方面的付出嗎? :   一樣是未必。 :   那問題來了,學歷如果只是個符號,教程如果只是個進入正規教育的基本門 :   檻,我們都看清楚符號與本質之間未必能夠產生正向關係,那麼如今要拿出 :   另外一個「符號」──『教師認證』來框架補教業的老師,不也是奇怪的嗎? : 二、 好的定義:價值的歧異 :   談到本質的問題,現在要問的是「教育的本質」是什麼?這沒有一定的答案 :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心中的想法,甚至有些人還在尋找,沒關係,只有時時 :   思考,都很好的。 :   去思考這個問題,就會觸及到「好」的定義。同樣,就算我只是把焦點鎖定 :   在「教書」或「傳授知識」這件事情上,「好」的定義一樣是多元的。 :   我想大多數的人會以學生人數多寡或是留班率來衡量一個老師的好壞,但我 :   卻不這麼認為。尤其是大補習班,人數的多寡牽涉的原因往往很複雜,當然 :   授課老師的魅力會是很主要的部份,但是招生企劃與其他硬體設備或同儕之 :   間的群聚/排擠效應都可能產生關聯。 :   那講更細一點,等夠讓學生分數進步,就一定是好老師嗎?就算是在補教 :   業,我個人也不這麼認為。(當然別人可以這麼認為)。 :   以前高中我在台北補英文,那位老師上課的風格不像是在講解「語言」,反 :   而比較像是在欣賞「文學」。所以每次上完課,我課本的筆記都除了基本的 :   文法字彙之外,很多時候是老師帶領我們去分析課文的章法結構,並且從其 :   他小說電影使我們理解該篇文章的微言大義。 :   我英文非常地爛,那個老師這樣的上法,加上我自己不認真,所以我英文成 :   績當然不好囉。不過那時我就覺得那個老師上得很好,也很有學問。現在我 :   的英文稍微進步了,我回想起來,還是覺得那個老師是個好老師,很棒。不 :   過顯然他的教法無法帶領很多學生面對聯考,所以就退出了台北的補教圈 :   了。 :   這是我當學生的例子,當我認為那樣的老師是好老師的時候,我自己得承受 :   世俗價值下的眼光。 :   現在我成了人家的老師,我也覺得帶領學生分數進步當然是重點。但就像我 :   以前發文曾說過的,很多時候是課本、參考書、題庫出現了問題,積非成是, :   我怎麼可以為了讓學生分數變高而教導他們錯誤的語文知識呢? :   所以我常常會挑出課本可議的地方。譬如,某一次我在班上談到時下新聞常 :   常說錯的「孰可忍,孰不可忍」。這是個錯誤的用法,應該是「是可忍,孰 :   不可忍」。出處來自論語: :   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我相信大部分的老師會將「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忍」解釋為「忍耐」, :   這也是我們現在俗與流行中的意思:連這事都能忍,還有什麼不能忍呢?藉 :   此表達極度的不滿。 :   但是我並沒有按照這個意思告訴我的學生。我將「忍」解釋為「忍心」,孔 :   子說季氏連僭越的事情都忍心做,這個人還有什麼不忍心做的?(意味這個 :   人恐怕會為亂)。我告訴我的學生這兩種說法在古注中都存在。 :   結果段考果然考了這句的意思,我班上兩個學生按照後一種解釋,結果一個 :   得分,一個失分。沒有得到分數的學生跑來跟我說,我只能安撫他,告訴他 :   這兩分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學到了更多的東西。 :   這是我為人師的例子。當班主任為了學生分數不夠高而指責我的時候,我也 :   願意承受。 :   我還是不認為,身為一個補習班的老師,我會因為那學生失去的分數而成為 :   一個不好的老師。 :   那麼,會不會在學校,有些老師也能告訴學生更多的東西,雖然考試不考, :   但無礙於他是一位好老師呢?我相信是有的。會不會在學校有老師上得很 :   好,但是學生自己不喜歡學習,寧願到補習班只是為了跟同學相處,聽老師 :   哈啦呢?我想也是有的。 :   所以我的淺見是,真的很難用一個表面的現象,去下判斷。怎麼樣去判斷學 :   歷和教書的關係,學校補習班哪個比較好? :   我們可以做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別人交換。然後我們才會發現,喔, :   原來不是只有我的看法是這樣。當我們知道別人的看法之後,也試圖去想 :   想,他為什麼有這樣的看法,如果我處於他的處境,和他有著同樣的背景, :   會不會產生類似的想法? :   這叫做「交互主觀性」,那我能夠從自身的立場去體諒別人的主觀,然後跟 :   他產生類似的看法時,我便會明白他的「主觀」也許是可以被接受的。同樣, :   我的「主觀」也有待別人的體諒與證成。 : 三、補習班會消滅嗎? :   那麼,補習班該不該消滅呢? :   那要看你要消滅的是補習班的什麼東西?一個產業可能隨著時代環境的不 :   同,或盛或衰,但是既然叫做補習,就是提供不一樣的學習管道。 :   因為我常常糾正參考書或題庫的錯誤,這明明可能會導致學生的混淆。但每 :   當快要段考,甚至在趕課的時候,某些班級的學生和我默契較好,他們會要 :   求我不用上課文了(因為學校都已教過),他們想聽的是那些雖然基測不考, :   但是很有趣的東西。 :   所以,他們會思考「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既然是對仗,那麼「黃河入 :   海流」若該還原「黃河流入海」,「白日依山盡」為何不是「白日盡依山」? :   「黃河入海流」難到一定要解釋為倒裝句嗎?考試的時候他們say yes,但 :   是他們心裡知道未必如此。 :   我不只是為了衝高學生的成績而來,但我還是覺得我是補習班老師。我甚至 :   覺得,這就是我的市場。 :   說了這麼多,一方面是抒發自己的心得,另一方面也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緒。 :   教育的問題有很多面向,有很多層面。也許我們都覺得能做好眼前的工作就 :   很不錯了,但是其實我們還是可以努力做更多,讓教育有機會更好。就像我 :   經歷了教學現場之後,一方面訝異於中學師資專業能力不足,也對於那些編 :   選課文的教授有許多的不解。 :   我目前在補習班教書,會繼續努力帶好學生,該承受的會承受,但是我預計 :   五年後會伺機進入體制內的學校,屆時希望能有機會去設計基測的考題或參 :   與編選教科書、參考書。既然考試領導教學,就從考題改革下手吧。 :   當然還有更多更多是我現在所沒想到,是我不懂的。 :   至於這一時的紛紛擾擾,若能讓我們反躬自省,也不是全然沒有價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9.163.187

09/09 09:41, , 1F
我想學歷只是相對不重要,而非絕對不重要,
09/09 09:41, 1F

09/09 09:42, , 2F
這兩者還是得有所需分比較好.
09/09 09:42, 2F

09/09 09:42, , 3F
更正:區分。
09/09 09:42, 3F
文章代碼(AID): #1CXwEpJG (CS_TEACHER)
文章代碼(AID): #1CXwEpJG (CS_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