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所謂的中堂大人

看板CHING作者 (匡國軍節度使)時間11年前 (2013/04/17 03:49), 編輯推噓5(506)
留言11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 ※ 引述《Pygmalion ()》之銘言: : 請問一下所謂的中堂大人是不是一定是指軍機大臣? 唐宋以來就有習慣以古時官名稱呼當時官名或衙門,作為雅稱, 明清亦如此,或者有略稱。 大學士、協辦大學士為「中堂」、「相公」、「閣部」、「相國」, 其中領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又稱「閣揆」、「首輔」。 明清二代,拜命大學士時,大學士須到翰林院上任,設座於翰林院大堂正中, ,翰林院掌院學士坐東偏以避相國之位,因此大學士才稱「中堂」。 拜命大學士也稱「拜相」、「大拜」。 太子為「東宮」, 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稱為「宮銜」, 分別稱「宮師」、「宮傅」、「宮保」。 詹事府詹事稱「宮詹」。 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為「閣學」。 入內閣者又可稱為「閣老」, 因此有些大學士、內閣學士、內閣侍讀學士、內閣侍讀學士也被稱為閣老。 (明代「閣老」一般指大學士,清代有所轉變) 吏部稱「天官」 吏部尚書為「天官」、「冢宰」。 戶部稱「地官」 戶部尚書為「大司農」、「大司徒」。 禮部稱「春官」 禮部尚書為「大宗伯」。 兵部稱「夏官」 兵部尚書為「大司馬」。 刑部稱「秋官」 刑部尚書為「大司寇」。 工部稱「冬官」 工部尚書為「大司空」。 都察院稱「御史臺」、「柏臺」、「諫垣」、「察院」, 左都御史為「大司憲」、「總憲」、「御史大夫」。 左副都御史為「副憲」、「御史中丞」。 給事中為「黃門」。 太常寺卿稱「奉常」。 翰林院稱「翰苑」、「玉堂」、「詞林」、「槐廳」, 翰林官職司修史,翰林即史官,因此翰林侍讀、翰林侍講、編修、檢討等,稱「太史」。 清制,殿試一甲一名狀元及第者授翰林院修撰,因此狀元也稱「殿撰」。 總督為「制軍」、「制臺」、「制憲」、「督憲」、「部堂」 雍正之後定制總督有時會加兵部尚書右都御史銜,故又稱「大司馬總憲」。 巡撫為「撫軍」、「撫臺」、「撫憲」、「撫院」、「部院」。 部院之稱也來自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加銜。 布政使為「藩司」、「藩臺」、「方伯」、「東司」。 明代左右布政使又稱「左轄」「右轄」。 按察使為「臬司」、「臬臺」、「廉訪」、「西司」、「總憲」。 道員為「道臺」、「觀察」。 順天府稱「京兆」,順天府尹稱「京兆尹」。 府、直隸州稱為「郡」,知府或直隸州知州稱 「太守」、「郡守」、「郡伯」、「二千石」、「太尊」、 「黃堂」、「五馬」。 縣、散州稱為邑,知縣或知州稱 「令」、「邑令」、「大令」、「明府」、「邑宰」、「邑尊」、「令尹」。 督撫、兩司、道員等府縣官的上級又可稱為「大府」。 總兵全稱為「鎮守某處總兵官」,因此省稱「總鎮」、「鎮臺」, 副將為「協鎮」、「協臺」。 至於「老先生」、「老爺」、「大人」等俗稱就更多兼用以及變化的情形, 像老先生可指相國、內閣、六部堂官、九卿、翰詹,甚至後來擴大到庶吉士... 老爺則最初只稱呼九卿、翰林、外官司道以上,後來連縣官都稱老爺... 舉人、貢生在鄉里也被稱相公...etc. : 李鴻章常被稱為李中堂 可是我記得他沒當軍機大臣 : (好像沒有一個正式的官職叫中堂 這應該是尊稱而已?) 李鴻章自同治七年(1868)協辦大學士以後便是李中堂。 有時一個稱謂可指不同職官,像閣老、總憲、大府可多指, 因此若在文獻中出現還須看上下文或該人履歷而定。 臺南赤嵌樓現存有一「興建大士殿碑記」,開頭一句「爵撫部院劉」, 便是有功臣世爵的巡撫劉銘傳(但許多導覽或所謂的文史工作者不知道這個意思)。

04/16 21:00,
大學士雅稱中堂
04/16 21:00

04/16 21:02,
那不就有很多中堂大人??
04/16 21:02
是有多位沒錯。

04/16 21:04,
軍機處幾乎都是宰相級的一品官在行走,總之裏頭幾乎都宰
04/16 21:04

04/16 21:04,
相啦
04/16 21:04
軍機處由部院尚書/侍郎/內閣學士入直,以侍郎入軍機者不在少數, 而侍郎、閣學只有從二品。名義上的宰相級還是限定大學士。 「以大學士兼管某部事務(戶部佔多數)在軍機處行走」,才是名實兼備的宰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1.169 ※ 編輯: aaa8841 來自: 114.43.151.191 (04/17 11:10)

04/17 14:16, , 1F
官啊~~~官啊~~~啍
04/17 14:16, 1F

04/17 18:26, , 2F
那麼 相公娘子互稱 大約何時出現
04/17 18:26, 2F

04/17 18:49, , 3F
大概宋以後的戲曲出現。我不確定唐或更早有沒有。
04/17 18:49, 3F

04/17 19:32, , 4F
導覽不懂就算了,文史工作者不知道劉銘傳是福建臺灣巡
04/17 19:32, 4F

04/17 19:33, , 5F
撫部院一等男未免太誇張了吧?
04/17 19:33, 5F

04/17 19:37, , 6F
應該說「爵撫部院」四字湊一起他就不知道了,尤其部院二字
04/17 19:37, 6F

04/17 19:39, , 7F
至於工作者...像X森電視台常有出來胡扯的「文史工作者」
04/17 19:39, 7F

04/17 19:43, , 8F
推一下 很詳細
04/17 19:43, 8F

04/17 22:13, , 9F
04/17 22:13, 9F

04/17 22:49, , 10F
04/17 22:49, 10F

05/27 17:41, , 11F
...這篇可以給M嗎 有整理過~~~
05/27 17:41, 11F
文章代碼(AID): #1HRQjGGZ (CHING)
文章代碼(AID): #1HRQjGGZ (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