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順治皇帝出家自嘆詩

看板CHING作者 ( )時間18年前 (2006/05/10 20:25), 編輯推噓8(808)
留言16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11 (看更多)
※ 引述《ILTW (洛康之巔)》之銘言: : 我當初放這首詩來這裡,本來就是要請教人家,這首詩所為何來 : ??好奇順治真的有去寫這首詩嗎?? ^^^^^^^^^^^^^^^^^^^^^^^^^^ 就ILTW兄所言,似乎這一大堆討論,只有這一句才是重點。 (當然,或許是我才疏學淺,國文底子不好, 我怎麼看都覺得,ILTW兄的文意,是想稱讚這首詩有多好) 言歸正傳,這個問題可以就幾個層面來看: 1. 順治的漢文程度: 清朝諸帝普遍喜好漢文化,筆下也都很來得。 但以皇子教育來說,從雍乾之後才比較上軌道。 康熙本身漢文程度不錯,但他的兒子就不見得每個都很好。 順治是入關第一帝,幼年即位,加上在位前期,為了避免皇叔多爾滾猜疑, 刻意裝成紈褲子弟之樣,所以在教育上,恐怕不見得像後繼諸帝那麼有系統。 但是,若以乾清宮『正大光明』匾的書法,以及一些章奏批答來看, 順治的漢學,當有一定程度。 我現在手邊沒有文獻,沒辦法去查一些順治的作品(確定的,非傳聞)。 這部分可能要再查證。 以我個人的感覺,我是覺得,順治應該可以寫的更好一點。 2. 順治有無出家? 老實講,這件事是懸案,直接證據應該都找不到了, 如果他沒出家,而是死於天花,那這首詩顯然是偽作。 如果他有出家,那另一個問題又來了: 以當時的政治情勢,清政府的官方說法,順治是病逝的。 也就是說,任何關於他出家的蛛絲馬跡,都會被蒐羅滅跡。 既然是這樣,這首詩從何而來? 如果要問我的觀點,我覺得,順治出家的可能性有, 但這首詩真的是順治所寫的可能性,相對來說就比較低了。 最後,不能免俗的跟隨這個討論串的『主題』,評論一下這首詩。 這首詩有些概念、意境或許不錯,但不見得很創新, 大部分都是佛教經典中曾經提及的。 除去『朕為大地山河主 憂國憂民自轉煩』 『我本西方一衲子 為何落在帝王家』 『十八年來不自由 南征北討幾時休』 幾句之外,其實不見得跟帝王出家,能扯上多大關係。 而且,這幾句出現的時機,有點刻意,有一種深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是順治帝的感覺。 這很耐人尋味:既是要放下一切,何必一再強調自己帝王身份? 此外,『黃袍換得紫袈裟 祇為當年一念差』這一句,不知何解? 如果以『朕為大地山河主 憂國憂民自轉煩 百年三萬六千日 不及僧伽半日閑』 『十八年來不自由 南征北討幾時休 我今撒手西方去 不管千秋與萬秋』 這八句來說,成詩當在出家之時, 既是如此,何有「黃袍換得紫袈裟 祇為『當年』一念差」的說法? 這點有些矛盾。 老實說,我當年第一次看到這首詩的時候, 有個感覺:這首詩的風格,跟明中期以降的「類白蓮教」勸世文,相當接近。 甚至不少語句,風格還頗類似。 比方說:『五湖四海為上客 皆因累世種菩提 個個都是真羅漢 也披如來三尺衣』 這四句,就滿有勸世文的風格。 講的白一點,在語句、風格上, 這首詩多多少少都帶有一點蓮花落、勸世文、打油詩一類的風格 純粹從文學角度來看,不是上乘之作。 況且加上上述的矛盾之處,實在很難相信為順治所做。 -- ╔══╮ ╭═ ╔╮ ╭══════════════════金 ║ ║ ║ ║╰╮ ║ ╠══╯╭═╮ ═╬═ ║ ║ ║ 平常心為非常事 ║ ║ ║ ║ ║ ║ ║ 非常心做平常人 ║ ╰═╯ ║ ║ ╰╮║ ◆相逢自是有緣 ═════════╩══╯ ╰╝ 小羊以客為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PofN 來自: 140.112.23.53 (05/10 21:10)

05/10 21:27, , 1F
講的合情合理,完全同意
05/10 21:27, 1F

05/10 22:04, , 2F
感覺比較像唐伯虎的一世歌
05/10 22:04, 2F

05/10 22:13, , 3F
我的第一個感覺是話本裡的「有詩為證」那些假託詩的風格。
05/10 22:13, 3F

05/10 22:43, , 4F
順治會使用「自由」這個詞嗎
05/10 22:43, 4F

05/10 22:49, , 5F
的確是有詩為證
05/10 22:49, 5F

05/11 01:18, , 6F
這首詩語言太淺俗,毫無詩味,傳統中國文化下的士人不可能寫
05/11 01:18, 6F

05/11 01:19, , 7F
這種文白夾雜的詩,應該是民間俚俗文化下的產物
05/11 01:19, 7F

05/11 10:39, , 8F
問題是順治也不是傳統文化下的士人,也不能這樣就斷然否定。
05/11 10:39, 8F

05/11 10:40, , 9F
再參考以順治學漢文的經過或是順治的文章風格,應該是可以
05/11 10:40, 9F

05/11 10:42, , 10F
大致是確定這詩並非出自順治。
05/11 10:42, 10F

05/11 12:54, , 11F
清朝皇帝訓練下沒有想像中差,身邊相伴都是全國的文化菁英。
05/11 12:54, 11F

05/11 12:55, , 12F
文化薰陶下也會有一定的鑑賞能力,怎會寫這樣的詩文做笑話來
05/11 12:55, 12F

05/11 12:57, , 13F
失儀?何況順治跟祖父老子相比漢化已經很深了。
05/11 12:57, 13F

05/12 17:55, , 14F
順治真的有出家嗎....?
05/12 17:55, 14F

05/12 22:00, , 15F
順治那時是否已經開始有很好的詩文教育我不敢妄下結論。
05/12 22:00, 15F

05/12 22:01, , 16F
我是猜詳細考證後會有i網友的結論啦,不過小心求證為上。
05/12 22:01, 16F
文章代碼(AID): #14OTkqW6 (CH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7 之 11 篇):
文章代碼(AID): #14OTkqW6 (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