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4x歲男 退休理財規畫 (代問)

看板CFP作者 (穩穩向前走)時間3年前 (2021/06/16 11:33), 3年前編輯推噓13(13028)
留言41則, 6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1/1
跟家族中的一位親戚因為對理財有共同的興趣,偶爾會聊到資產配置的問題, 因為個人理財知識有限,怕給予錯誤的資訊,所以想上來請教各位版友們意見。 年齡: 45歲以下 職業:已退休 年收入:3x~6x萬 (利息+台股股利+其他收入) 生活雜費(包含手機、娛樂費):3500以下,偶爾買保健食品會花比較多的樣子 生活支出(三餐..等等):吃住家裏 國民年金:2千多/兩個月 保險:好像繳的差不多的樣子,現在只繳附約的錢。 房子:祖輩留給他一棟7x年以上的老房子(鄉下),但目前跟父母住一起。 現金:買股剩8百多萬的樣子(沒有講的很清楚) 台股:市值600多萬 (0050不到200萬、0056少許、其他2834、2892金融股佔大部份) 海外股票:VWRA 10萬鎂 (年初推薦他買VWRA,不知道介紹4x歲退休人士買累積型etf是否適合?) 美元保單:3萬多 (已繳完) 外幣:合計台幣1百多萬 我親戚物欲很低,平常好像也沒什麼社交活動,疫情之前頂多偶爾上館子吃一頓 比較好的,雖然每年收入不多但喜歡出國,沒有配偶和交往對象,錢大部份砸在 旅遊上面.... 以我親戚的情況,請問資產配置方面能做什麼調整? 他喜歡跟團出國(每年),有時一趟團費可能10萬起跳,雖然有所節制,但以他目前的 經濟狀況,可能沒辦法讓他這樣揮霍.... 再加上獨身主義,晚年可能要住到養老院(他還說要好一點的XD),加上老年醫療費用 看護費用,必須準備多一點錢,林林總總,目前的資產和收入不知能不能應付? 請大家多多幫忙給予意見和批評指教,幫他在這謝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6.114.2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FP/M.1623814401.A.40B.html

06/16 13:19, 3年前 , 1F
買累計型更好 不會扣稅 需要錢在賣小量股數就好了
06/16 13:19, 1F

06/16 13:21, 3年前 , 2F
其實資訊不夠多 但以當前資訊來說 每年錢都會用盡
06/16 13:21, 2F

06/16 13:22, 3年前 , 3F
若7X年以上的房子 不會再用到 就變現投入複利
06/16 13:22, 3F
老房子是長輩轉給他的,但長輩人還住在那裡,目前不能動用。

06/16 13:22, 3年前 , 4F
時機點抓一下 九月之後到明年第一季第二季理論上會不錯
06/16 13:22, 4F

06/16 13:23, 3年前 , 5F
台灣疫情會趨緩 房地合一稅上路 通膨 房價被動會提升些
06/16 13:23, 5F

06/16 13:25, 3年前 , 6F
抓看護 3萬*12月*30年 =1080萬 要先備好
06/16 13:25, 6F

06/16 13:26, 3年前 , 7F
一般醫療費用 抓5萬*30年 加重大傷病 200萬 =350萬
06/16 13:26, 7F

06/16 13:27, 3年前 , 8F
醫療部分 建議轉嫁給保險 文中有提到 但沒詳述
06/16 13:27, 8F
看護的費用跟養老院的費用應該是重疊的,二擇一,如果將通膨計算在內, 不知道夠不夠支付?(依他所說如果要住有尊嚴一點的,可能花費遠不止這樣?@@) 保險部份,意外險和一般重大傷病應該是有買的(好像是日額型的),其他就不清楚了。

06/16 16:46, 3年前 , 9F
如果喜歡出國,就建議他以打工的方式換出國經費,不會
06/16 16:46, 9F

06/16 16:46, 3年前 , 10F
讓出國經費成為一種揮霍,就有資產繼續複利維持一般生
06/16 16:46, 10F

06/16 16:46, 3年前 , 11F
活開銷
06/16 16:46, 11F
這主意不錯,二度就業門檻相較低一點,兼職打工換取旅費,讓養老金儘可能複利成長。 如果年輕個十歲,我想可以建議他去打工換宿......XDDDDD

06/16 17:52, 3年前 , 12F
沒什麼能討論的 包裝得很好的啃老
06/16 17:52, 12F

06/16 19:47, 3年前 , 13F
還好啊,去海外打工一下,每90天回國一次,也可以啊!
06/16 19:47, 13F

06/16 19:47, 3年前 , 14F
這也是海外打工換宿
06/16 19:47, 14F
以他的年紀和個性,可能沒辦法這麼折騰。XD

06/16 23:04, 3年前 , 15F
算一算資產一千八百萬以上,適當的規劃要維持相當程度的開銷
06/16 23:04, 15F

06/16 23:05, 3年前 , 16F
應該也不是很困難。
06/16 23:05, 16F

06/16 23:07, 3年前 , 17F
如果單身每年30萬活不下去,那些領最低工資的人都該餓死啦。
06/16 23:07, 17F

06/16 23:08, 3年前 , 18F
即使加上一年10萬的出國費用,一年40萬也還在收入範圍內。
06/16 23:08, 18F
疫情結束後,可能出國費用飆漲,再加上每年的通膨率....20年後的現金購買力能否足以 應付各種費用(包括養老院的費用),可能要再精打細算的規劃一番。 (他那棟年代久遠的老厝好像也不值多少錢....) 話說,他留著的那一筆現金是否應該持續投入股市?海外投資佔比是否應該比台股高? VWRA我建議他放20年以上,這20年都不要拿出來,若繼續提高投資比率不知是否恰當?

06/17 08:47, 3年前 , 19F
現金部位願意投入股市的話 那就投入到剩兩三年的生活費
06/17 08:47, 19F
不過離開職場的人,現金水位是否也要維持一定比率來保留容錯空間?

06/17 11:14, 3年前 , 20F
我們在說FIRE的時候,其實比較注重在財務獨立的部分,
06/17 11:14, 20F

06/17 11:14, 3年前 , 21F
而非完全退休擺爛。你應該叫他去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06/17 11:14, 21F

06/17 11:14, 3年前 , 22F
收入微薄也好,都可以很大程度的減輕金流壓力。
06/17 11:14, 22F
把興趣盡可能變成賺錢的工具對吧?有道理~

06/17 20:32, 3年前 , 23F
剩兩三年生活費就是容錯用
06/17 20:32, 23F

06/17 21:56, 3年前 , 24F
通常是先根據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決定股債比,然後量入為出。
06/17 21:56, 24F

06/17 21:57, 3年前 , 25F
要反過來先量出為入,再決定股債比也不是不可以,但有可能會
06/17 21:57, 25F

06/17 21:57, 3年前 , 26F
跟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有較大的mismatching,反而導致不理想
06/17 21:57, 26F

06/17 21:57, 3年前 , 27F
的行為。
06/17 21:57, 27F

06/17 21:58, 3年前 , 28F
Common Wise通常建議退休者的股債比在4:6~6:4左右。照此算來
06/17 21:58, 28F

06/17 21:59, 3年前 , 29F
,總資產1800多萬,其中約900萬股票部位,股債比大致上是5成
06/17 21:59, 29F

06/17 22:01, 3年前 , 30F
,大概也跟conventional wisdom相去不遠。如果資產所有者本
06/17 22:01, 30F

06/17 22:05, 3年前 , 31F
人沒有強烈的意願與風險承受能力,我認為投入到剩兩三年的生
06/17 22:05, 31F

06/17 22:05, 3年前 , 32F
活費未必是個好的建議。
06/17 22:05, 32F

06/17 22:07, 3年前 , 33F
為了要支應30年後的養老需求,反而可能導致10年後就沒錢,恐
06/17 22:07, 33F

06/17 22:07, 3年前 , 34F
怕不甚理想吧。
06/17 22:07, 34F
感謝daze大給予具體的思路和意見,你說的量出為入可能會導致因錯估風險承受力而帶 來的不理想後果,真的也是幫忙點醒我,謝謝。 另想請教關於債券,依目前的世況,是否能以現金水位取代債券? 我曾考慮過要不要推AGGG、AGGU或VGIT給我親戚,但因為我本身對於債券仍有疑惑和 不確定性,也還沒買進所以不敢貿然建議。 網上有人說債券最好買美國短期公債,跟股市比較負相關..... 如果用英股VWRA搭配美公債VGIT行嗎?

06/17 22:57, 3年前 , 35F
除非本人 不然沒人知道他實際要的是什麼
06/17 22:57, 35F

06/17 22:57, 3年前 , 36F
所以也只能給個大概的想法
06/17 22:57, 36F

06/17 22:59, 3年前 , 37F
剩兩三年的生活費是備用 因為他自有的基本現金流 基本還
06/17 22:59, 37F

06/17 22:59, 3年前 , 38F
算穩定 雖然我對此抱持懷疑
06/17 22:59, 38F

06/17 22:59, 3年前 , 39F
但也只能在這大前提下去推論 這樣
06/17 22:59, 39F
感謝irm549大在有限的資訊下,不吝跟我分享你的意見和想法。

06/17 23:28, 3年前 , 40F
我不反對用定存取代債券。股債比對portfolio的影響遠大於債
06/17 23:28, 40F

06/17 23:29, 3年前 , 41F
券種類。Better to be roughly right than precisely wrong
06/17 23:29, 41F
了解,謝謝daze大。 ※ 編輯: Loverukawa (36.234.190.179 臺灣), 06/18/2021 08:39:58
文章代碼(AID): #1WoN41GB (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