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輔仁大學 佛教諮商工作坊 李堅翔教授

看板Buddhism作者 (create)時間3周前 (2024/05/05 20:5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佛教諮商工作坊 佛教與諮詢領域雖根植於不同的歷史、文化和哲學土壤,卻共同致力於引導人們應對生活 挑戰、緩解痛苦、增進自我認知,並走向更加完善的未來。兩者之間雖存在目標差異—— 宗教追求的生命終極意義與心理諮詢更聚焦個人當下的問題,並顯現出“無我”與“自我 ”觀念的微妙張力。那麼,如何能夠恰當地將心理諮詢的方法融入宗教實踐中,或者兩者 如何互補,共同促進人類心靈的健康與成長呢? 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香港大學佛教諮詢學程的資深專家李堅翔教授(Dr. Kin Cheung (George) Lee),來引領我們探索這一跨學科的療癒之旅。通過深入討論與實踐分享,李 教授將幫助我們理解佛教諮商如何在幫助人們面對生活的複雜性與挑戰時,發揮其獨特的 價值和作用。 講者 | Dr. Kin Cheung (George) Lee 李堅翔教授 簡介:李教授具有佛教與心理學兩方面的專業,包括香港大學佛學研究博士、美國加州專 業心理學院臨床心理學博士、註冊專業佛法輔導督導及美國加州執業臨床心理學家執照等 專業資格。從事臨床服務和研究教學多年,擅長於融合佛學與心理治療,應用靜觀和內觀 方法撫慰痛苦,培養內心的平靜。他曾任美國西來大學心理學系副主任及美國加州專業心 理學院香港分校臨床培訓總監,多年來致力培訓新一代的心理治療師。在臨床工作以外, 李教授熱衷於佛學與心理學相關的研究項目,並且在專業期刊發表過多篇學術論文以及多 次在國際性的研討會和世界知名的大學如哈佛大學、人民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和慶應 義塾大學發表演說。在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李教授發表了第一本佛法輔導教科書The Guide to Buddhist Counseling,亦是佛法輔導碩士課程 (Master of Buddhist Counselling Program) 主要創瓣人之一。這次能夠邀請李教授來 分享他的專業與經驗實屬難得,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與學習! /// 5/24 (五) 主題 | 當西方心理學遇上東方佛學:無我和自我的交集 時間 | 10:00-12:00pm 地點 | 羅耀拉大樓117 心理學與佛學都是分析和理解「心」的學派,以尋求解脫痛苦之道。可能當中最大的差異 在於對「我」的觀念:心理學著重於優化和提升「我」去尋找快樂,而佛學則相信放下對 「我」的執著以滅除痛苦。兩者的終極目標看似違背,當中的交集卻可相輔相成。結集心 理學和早期佛教的智慧與及研究和臨床經驗,李博士將會介紹一套「做好我,放下我」的 觀念。 /// 5/25 (六) 【上午場】 主題 | 佛法輔導:修行為本的治療方式 時間 | 10:00-12:00pm 地點 | 羅耀拉大樓 301 融合心理學和佛學,李博士將會講解一套稱為「覺悟行」的佛法輔導模式,當中包括評估 ,個案概念化和介入模式三個主要的輔導基礎。內容會以臨床案例表現「覺悟行」的實用 性。 【下午場】 主題 | 佛法輔導:案例分享和技巧應用 時間 | 1:30pm-4:00pm 地點 | 羅耀拉大樓 301 介紹「覺悟行」中不同的佛法輔導技巧,參加者將一同參與和體驗技巧,通過反思和討論 ,以求達到知行合一。 /// 5/26 (日) [此場次3/22 下午1:20已滿額, 請勿報名.] 主題 | 自在,從安住自己的「心」開始 (體驗式的工作坊,限額16位) 時間 | 10:00am-12:00pm & 1:30pm-4:00pm 地點 | 羅耀拉大樓 5樓木板教室 在泥濘中掙扎的人,沒有辦法把其他人從泥濘中拯救。像污泥中的蓮花,當我們把自己的 煩惱轉化,在逆境中安住內心,才能令他人內心平靜。這部份的工作坊著重於栽培內心的 平靜,讓心靈棲息,能自利,才可利他。是為體驗式的工作坊,將會引導參加者以正念觀 察眼、耳、鼻、舌、身、意的覺受去培養內心的平靜。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F12w2HMFwXwpZc8U7 Email:buddhismandhealing2023@gmail.com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實踐」標竿計畫、輔仁大學宗教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7.166.15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714913908.A.3D9.html
文章代碼(AID): #1cDu9qFP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