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達賴喇嘛:佛教的基本見解「四法印」(3)

看板Buddhism作者 (silence)時間1月前 (2024/03/20 22:02), 1月前編輯推噓7(7055)
留言62則, 2人參與, 1月前最新討論串35/39 (看更多)
: 摘自:佛光大辭典(慈怡法師主編)五取蘊(五蘊和五取蘊的差別):「梵語pañca upād : āna-skandhāh,巴利語 pañc' upādāna-kkhandhā。又作五受陰,即由取(煩惱) : 而生或能生取之有漏之五蘊。蘊與取蘊之差異,謂蘊通有漏、無漏,取蘊則唯通有漏」 : ===== : 無餘阿羅漢的意成身,內心缺乏大悲心之故,意知入寂滅定寂滅為樂,因為缺乏大悲 : 而不離開安住涅槃寂滅的安樂,沒有去廣行利他乃至成佛。無餘涅槃的阿羅漢唯自求解脫 : 止息了無有休息的生死輪轉,其意成身內心意識曠劫安住於止息了生死流轉的涅槃寂靜。 補充: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 摘自:《現觀明義釋》卻佩格西教授 札西老師翻譯 學生:有餘阿羅漢的有漏色蘊是苦諦,苦蘊是不是行苦呢?苦蘊和行苦是怎麼樣的關聯? 格西:有餘涅槃阿羅漢,他有餘的(還剩餘的)就是苦蘊。苦蘊指的就是遍行苦本身。 所以,可以這樣理解,就是:1.「業及煩惱所生的蘊」,以及所謂的2.「有漏蘊」, 還有3.「遍行苦」或4.「苦蘊」,(以上四者)都是相同的概念。因為業及煩惱所生的蘊, 這個蘊本身是有漏的蘊、是苦蘊。當講到苦蘊時的苦,不一定是苦受不能只理解為苦受。 (註:例如四念處說到「觀受是苦」,不是指苦受,而是指三界的受,本質是苦,因 為是苦蘊所攝,不論欲界的苦受、或色界初禪至三禪之定的樂受、或色界四禪到無色界非 想非非想天之定的捨受,以上這些苦受、樂受、捨受,只要屬輪迴苦蘊所攝本質是苦。) 苦蘊是指遍行苦本身,因為由業及煩惱所感得的蘊,可以稱之為遍行苦,下至無間地 獄,上至有頂(無色界非想非非想天),因為都是三界所攝,所以,是由業及煩惱所感得 的有漏之蘊,所以,可以說都是苦蘊,也可以說是遍行苦。 因為它是業及煩惱所感得的蘊,這個由業及煩惱所感得的蘊本身,它就是遍行苦。因 為是遍行苦,所以,我們在安立名稱時,會稱它為苦蘊或遍行苦。 〔學員〕:阿羅漢捨壽後,投生淨土,此時所有的蘊都捨掉,包含識蘊嗎?如果是識蘊, 他如何感受到安樂? 〔格西〕:所有的蘊都會捨掉,包含色、受、想、行、識,但是要切記,只是業及煩惱所 感得的有漏五蘊捨掉而已,不代表他完全沒有識、沒有受等,不是這樣的意思。 因為當他投生到淨土以後,他會感得意識體性身(微細身)。這樣一個意識體性的微 細之身,它具有五蘊,但這五蘊都是屬於無漏的體性。捨掉的是先前由業及煩惱結生的有 漏取蘊。 所以,阿羅漢投生到淨土獲得無餘涅槃,這時候,先前所感得的有漏五蘊都捨掉,轉 而得到的五蘊是無漏五蘊。所以,還是具有識蘊及受等,但是,是屬於無漏的體性。 另外,必須理解到:縱使還在獲得有餘涅槃的階段,也不是他所有的五蘊,都屬於有 漏的、都是屬於業及煩惱所生的五蘊。 色蘊(有餘涅槃阿羅漢的色身)當然是沒有錯,因為色蘊是宿業所感得的,一定還留 著。所以,色蘊(有漏的色身)一定是要藉由捨壽以後,才能夠捨掉。 但是,因為他在有餘涅槃時,他已經斷除了補特伽羅我執、已經斷除了煩惱障,這時 候,他的意識已經沒有跟補特伽羅我執等煩惱障相繫屬了,因此,這時候以他的識蘊來說 ,不能說是有漏的,因為他已經斷除煩惱障的緣故。 所以,他的識蘊(有餘涅槃阿羅漢的意識)也已經不是有漏的識蘊了,包含受、想( 意識心王相應的受、想等心所法),也不是與我執無明相應的受、想了。 唯一的是他的色蘊(色身),還是由過去業及煩惱所感得的色蘊,這一切在他捨壽了 以後,所有的有漏的蘊,才會一併遮止,但在他結生時,會獲得的是無漏的蘊。 因此,一個補特伽羅相續當中有很多的覺知(識、心)存在,在沒有獲得阿羅漢之前 ,他也必須先獲得見道、修道。 當他獲得見道位時,首先會獲得(明心見性的)見道無間道、見道解脫。 見道無間道、見道解脫道,你不能說它是有漏的蘊。見道無間道、見道解脫道都是無 漏道(無漏的意識)。所以,在見道無間道、見道解脫道當下的識,也不是有漏的識蘊。 既然在有學位見道時就有這樣的情況,當他不斷地修持,獲得修道無間道、修道解脫 道時,也都有現證補特伽羅無我的道,這當中也會有相應的識、相應的受等,這些都不是 有漏的,都是屬於無漏的道(無漏的意識,有無漏的意識心王及其相應的受想等心所)。 因此,在有學位時,就有很多的識蘊是屬於無漏,而不是有漏的。所以,等到阿羅漢 獲得涅槃以後,哪怕乃至最後他捨蘊(無餘涅槃),這些原先就已經是無漏的蘊(無漏的 意識所攝),因為不是苦蘊、不是業及煩惱所感得的,所以,不需要捨掉,因此,連同這 些本身就是無漏的識、無漏的道,就會一起帶到淨土去。 聲聞、獨覺,現證補特伽羅無我之見道無間道、解脫道,或修道也有修道無間道、修 道解脫道,都可以說是基智。藉由基智能夠引導他,先是獲得有餘涅槃,最後獲得無餘涅 槃。當他獲得無餘涅槃時,一切的苦蘊都已離繫,亦即不僅煩惱障斷除,一切的苦蘊也都 完全斷除。 因此,這時候,完全是安樂的,沒有任何的苦,並且會作意「我於多劫當中,都不想 要從此定中起」,就安住在寂滅定當中。 直到佛鼓勵他要從定當中起,說:「你雖然已經獲得了涅槃,但是,並不是究竟的涅 槃(究竟涅槃一定是佛果位),所以必須為了能夠進取究竟涅槃,因此,要趣入於大乘修 持。」 佛會以這些開示來鼓勵這些行者。像《妙法白蓮華經》(法華經)當中就有說到這樣 的內容。所以,雖然墮於寂滅邊當中,但是,他們會因為佛的鼓勵,又從定當中起,之後 ,趨入於大乘道的修持,並趣向佛果位的道的行持。 以涅槃來說,可以分為四種,包含了實名涅槃(真正的涅槃)和假名涅槃(不是真正 的涅槃)。這是以聲詮之門來區別而有四種,裡面當然包含了真正的涅槃以及不是真正涅 槃的差別。 第一個是大乘涅槃(無住涅槃),這是真正的涅槃(佛果斷除所知障的滅諦)。第二 個是有餘涅槃,第三個無餘涅槃。有餘涅槃、無餘涅槃都是屬於小乘涅槃,也是真正的涅 槃。重點是第四個自性涅槃,自性涅槃指的是空性(自性空的空性),所以,它不是真正 的涅槃,而是屬於假名的涅槃,涅槃就分為這四種。 另外,滅諦、涅槃、解脫等,這些的名詞有什麼不同? 涅槃和解脫是同義的,只是名稱不同。 重點在於,滅諦和涅槃有什麼不同?滅諦和涅槃是三句。是涅槃周遍是滅諦,但是滅 諦不周遍是涅槃。 因為滅諦來說,有分為見道所得的滅諦、修道所得的滅諦。但是,涅槃必須是在最終 極、最後無學道時,才能夠獲得的。 所以,可以說:滅諦有分為不是涅槃的這種滅諦,譬如: 在見道位時,當斷除了見道所斷的這個時候,就會獲得離繫見道所斷的滅諦,但是, 還沒有獲得涅槃。 修道時,由於修道有九品。九品就是有三界的九品,即欲界的九品、色界的九品、無 色界的九品,藉由分分斷滅修道所斷時,相對來講,也分分獲證滅諦。所以,斷除修道位 當中的欲界的九品所斷(例如三果證獲斷除欲界九品煩惱五下分結的滅諦),但是,上二 界還沒有斷除,所以,不能夠獲得涅槃,這時候,只能說獲得斷除欲界九品的滅諦而已。 至於色界、無色界的概念(斷除色界煩惱的滅諦、斷除無色界煩惱的滅諦)也是這樣 。除非整個三界一切的煩惱都斷除,這時候,既安立獲得了滅諦,也獲得了涅槃。 所以,"滅諦"和"涅槃"有三句的差別。而"涅槃"和"解脫"則是同義(無學道的滅諦)。 >>>>> [1] 格西提到:"阿羅漢捨壽後(無餘涅槃)所有的蘊都會捨掉,包含色、受、想、行、識, 但是要切記,只是業及煩惱所感得的有漏五蘊捨掉而已,不代表他完全沒有識、沒有 受等,不是這個意思。他(無餘涅槃阿羅漢)會感得意識體性身(微細身),這樣一個意 識體性的微細之身它具有五蘊,但這五蘊都是無漏的體性,捨掉的是先前有漏取蘊" 我們相續當中,輪迴的十二緣起支是專有名詞,格西提到,十二緣起支的識、名色、 六入、觸、受等,都要加個「支」字作區別,如同先前提到"五取蘊"和"五蘊"要作區別。 例如,要說「識支」、「受支」等,以區別總稱的識、受,因為,解脫者如佛聖者也 具有識、觸、受、想、思、六入等。十二緣起支只是含攝輪迴的法,而不是涵蓋一切法。 初學者容易把十二緣起支的識支,混淆等同於內心意識,達賴喇嘛尊者提到,我們的 身語意當中,內心意識的續流既無始亦無終,不會斷滅,然而,十二緣起支的識支,透過 道諦獲證滅諦,則有終可斷除,有以為斷除十二緣起支的識支就是斷除意識,並非如此。 [2] 格西提到,以聲詮之門區分四種涅槃:無住涅槃、有餘涅槃、無餘涅槃、自性涅槃。 其中,前三是真正的涅槃,因為,涅槃是內心意知斷障的滅諦。例如,佛聖者的意知 斷除煩惱障、所知障的滅諦,稱作無住涅槃;有餘涅槃、無餘涅槃則是佛以下的聖者相續 中也能成辦的滅諦。自性涅槃不是真正的涅槃,自性涅槃指諸法的自性本質缺乏自性有。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710943351.A.9C7.html ※ 編輯: cool810 (61.71.1.180 臺灣), 03/20/2024 22:03:13

03/21 05:36, 1月前 , 1F
agama.buddhason.org/SA/SA0104.htm 焰摩迦經
03/21 05:36, 1F

03/21 05:36, 1月前 , 2F
凡那位諸漏已滅盡的阿羅漢比丘,他以身體崩解,死
03/21 05:36, 2F

03/21 05:37, 1月前 , 3F
後是怎樣呢?』學友!被這麼問時,我會這麼回答:
03/21 05:37, 3F

03/21 06:15, 1月前 , 4F
格西提到阿羅漢捨壽後捨一切有漏蘊,終無所有五取蘊
03/21 06:15, 4F

03/21 13:37, 1月前 , 5F
不受後有,但"在他結生時,會獲得的是無漏的蘊" ???
03/21 13:37, 5F

03/21 13:39, 1月前 , 6F
撇開別的不談。既能結生不就又來老死輪迴一遍???
03/21 13:39, 6F

03/21 13:43, 1月前 , 7F
你虛構的意所成身的'意',是你的'意',可不是阿羅漢的
03/21 13:43, 7F

03/21 13:47, 1月前 , 8F
直白講阿羅漢(有餘)不會幫阿羅漢(無餘)虛構意生身
03/21 13:47, 8F

03/21 13:50, 1月前 , 9F
斷除輪迴十二緣起支已斷除異熟果報的分段生死,文中
03/21 13:50, 9F

03/21 13:50, 1月前 , 10F
說無餘阿羅漢往生淨土不屬於輪迴十二緣起支異熟果報
03/21 13:50, 10F

03/21 13:51, 1月前 , 11F
不是我虛構喔,你可看本文格西提到,我只是引用而已
03/21 13:51, 11F

03/21 13:52, 1月前 , 12F
有餘阿羅漢階段內心意識已經是無漏心了(沒煩惱了)
03/21 13:52, 12F

03/21 13:54, 1月前 , 13F
你認同格西的說法,自然是有你的'意'所成,格西說法
03/21 13:54, 13F

03/21 13:54, 1月前 , 14F
可有經證?
03/21 13:54, 14F

03/21 13:54, 1月前 , 15F
是的我認同格西的說法,所以引用此說法有什麼問題嗎
03/21 13:54, 15F

03/21 13:55, 1月前 , 16F
你可看本串前文,之前回你的問題提到楞伽經相關
03/21 13:55, 16F

03/21 13:56, 1月前 , 17F
有餘涅槃的阿羅漢,內心意識已證涅槃,如格西本文提
03/21 13:56, 17F

03/21 13:56, 1月前 , 18F
到有餘涅槃階段阿羅漢意識已沒煩惱,然有餘色身苦蘊
03/21 13:56, 18F

03/21 13:57, 1月前 , 19F
捨壽後,他原本已沒有煩惱的意識不會斷滅成意成身。
03/21 13:57, 19F

03/21 14:01, 1月前 , 20F
無餘阿羅漢往生淨土不屬於輪迴十二緣起支,經證??
03/21 14:01, 20F

03/21 14:02, 1月前 , 21F
阿羅漢已斷除十二緣起支,何來輪迴
03/21 14:02, 21F

03/21 14:08, 1月前 , 22F
緣生故有老死,你都幫它結生了,還不會老死?
03/21 14:08, 22F

03/21 14:09, 1月前 , 23F
大乘淨土有說淨土有阿羅漢,另外大乘宗義提到已斷除
03/21 14:09, 23F

03/21 14:09, 1月前 , 24F
無餘涅槃的滅盡是滅除了一切有,何來有'生'?
03/21 14:09, 24F

03/21 14:09, 1月前 , 25F
十二緣起支分段生死的菩薩,還有意生身的變異生死,
03/21 14:09, 25F

03/21 14:10, 1月前 , 26F
成到成佛才完全斷除菩薩意生身的變異生死
03/21 14:10, 26F

03/21 14:11, 1月前 , 27F
不受苦集二諦流轉的聖者菩薩也會投生穢土利益眾生喔
03/21 14:11, 27F

03/21 14:13, 1月前 , 28F
等等,你到底要講阿羅漢還是菩薩?
03/21 14:13, 28F
大乘宗義認為阿羅漢的心識續流不會斷滅,小乘宗義認為阿羅漢的心識續流會斷滅 摘自:《宗義寶鬘略講》見悲青增格西 轉自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 第五章 毗婆沙宗 (三)果的建立 【三乘阿羅漢都是有餘涅槃,因為無餘涅槃之時,心識之流斷猶如燈滅一般,所以此宗主 張究竟三乘。】[1][2] 輪迴無始有終,超脫出三界之後會如何?就涉及有沒有淨土的存在。如果認為有淨土 的話,超脫出輪迴還可以在淨土;如果不承認淨土的話,輪迴超脫了之後,就無處可去了 。大乘承認淨土,所以三界之外還有淨土可去;有部宗、經部宗不承認淨土,所以斷煩惱 就很像是毀滅自己,有點像現在想自殺的人一樣,以為自殺了就一了百了。 有部宗的話,就談到「灰身滅智」,也就是不但色蘊的部份沒有了,心識的部份也沒 有了。這點經部宗與唯識宗的某一派也主張,所以他們會說究竟三乘。現在在台灣有人會 爭論究竟一乘或究竟三乘,其實這個沒什麼好爭論的。唯識宗的另一派及以上的宗派都會 說究竟一乘,都會承認可以成佛,成佛之後當然會有淨土,因此心相續也不會斷滅,如此 一來,一定是究竟一乘。即使修行幾百大阿僧祇劫聲聞阿羅漢、獨覺阿羅漢,都會轉向大 乘,因為心相續未斷滅,所以最終就是成佛。 有部宗、經部宗主張灰身滅智,也就是聲聞行者修到有餘涅槃,最後他會死亡,死亡 不只是身體沒留下,連心相續也都斷了,因為讓心相續存在的緣不在了。我們現在的心相 續為什麼可以一直延續下去?是因為愛取滋潤有,下一世也就形成了(凡夫的相續中,意 識因煩惱障的無明愛取而有下一世的有漏近取蘊)。 聲聞阿羅漢已經沒有愛取來滋潤,又找不到清淨品來滋潤,因此心相續就會斷滅,這 就是灰身滅智,所以以有部宗、經部宗的想法來說,成就阿羅漢果就是毀滅自己。 (略) ※ 編輯: cool810 (61.71.1.180 臺灣), 03/21/2024 14:17:50

03/21 14:18, 1月前 , 29F
上面這段前幾年在板上po宗義寶鬘的一段 完整可回閱
03/21 14:18, 29F

03/21 14:24, 1月前 , 30F
(我覺得你可去請教譯師此處翻譯結生的藏文原文為何
03/21 14:24, 30F

03/21 14:26, 1月前 , 31F
與十二緣起支的生支有何差別,像是十二緣起支的老死
03/21 14:26, 31F

03/21 14:26, 1月前 , 32F
支之後是生支,所以格西曾問大家阿羅漢有死嗎?如果
03/21 14:26, 32F

03/21 14:27, 1月前 , 33F
有死就有生,那阿羅漢能說死嗎,您可進一步去請教)
03/21 14:27, 33F

03/21 14:36, 1月前 , 34F
阿羅漢死後之經證已經在一開始破題。送佛就送到這.
03/21 14:36, 34F
四部宗義當中小乘宗義認為大乘非佛說,不承許大乘經典,在一開始的小乘宗義就有提到 所以你應該要承許大乘非佛說,確實南傳佛教如四部宗義當中小乘宗義認為大乘非佛說。 另外小乘宗義提到,菩薩在最後一生尚未成佛前,都是凡夫,都還不如初果聖者,小乘宗 義說,菩薩道行者直到最後一生成佛才成為聖者。 像這些小乘宗義說法,跟大乘宗義說法不同,你滿常推薦四部宗義,應該都是有學過了。 有餘阿羅漢捨壽後,經典提到無餘涅槃的阿羅漢,例如: 摘自:南傳小部/如是語44經/涅槃界經(莊春江譯) 「比丘們!有這二種涅槃界,哪二種?有殘餘涅槃界與無殘餘涅槃界。 什麼是有殘餘涅槃界?....漏已滅盡的(內心意知的煩惱滅盡沒有煩惱了)....他的五 根存續著(尚殘留色身存續著),以它們(色身)的不破壞狀態,他體驗合意的與不合意的, 他感受苦樂(例如目犍連尊者身體受外道攻擊捶打感受到身苦).... ....什麼是無殘餘涅槃界?....漏已滅盡的(內心意知沒有煩惱了)....但就在這裡, 一切所感受的、不被歡喜的將成為清涼(原本殘留的有漏色身也捨離了,捨壽捨離此世有 漏色身,從有餘阿羅漢轉為無餘阿羅漢),比丘們!這被稱為無殘餘涅槃界。 這二種涅槃界....一界(有餘涅槃阿羅漢)是在這裡以當生(當生即此生,此世尚未捨 壽前),以有殘餘以有之管道的滅盡(尚有有漏色身,而內心意知已證煩惱滅盡的解脫)。 再者是來世無殘餘(捨壽之後的無餘涅槃),他們(無餘涅槃阿羅漢)滅一切有(此世有漏 色身也捨離了),以了知這無為的狀態(內心意識安住苦之止息的涅槃狀態),以心解脫(不 僅內心意識沒有煩惱)、以有之管道的滅盡(有漏色身也已捨離、也不再有來世有漏取蘊)。 他們(捨壽後的無餘阿羅漢)到達法的核心(一切都漏盡)而在滅盡上喜樂(喜樂是依內 心安立,依無餘涅槃阿羅漢內心意識安立),他們(無餘阿羅漢)捨斷一切有成為像這樣者」 ※ 編輯: cool810 (61.71.1.180 臺灣), 03/21/2024 15:11:22

03/21 15:46, 1月前 , 35F
你涅槃界經的理解錯誤,而是:
03/21 15:46, 35F

03/21 15:47, 1月前 , 36F
他們(有餘阿羅漢)捨斷一切有成為像這樣者(無餘)
03/21 15:47, 36F

03/21 15:48, 1月前 , 37F
只有成為當下才是,之前的"他們"都是有餘阿羅漢。
03/21 15:48, 37F

03/21 15:50, 1月前 , 38F
就算是如此,有提到"他們",他們是無餘涅槃阿羅漢
03/21 15:50, 38F

03/21 15:51, 1月前 , 39F
不然就建議翻譯者譯成"它們",也不提到"喜樂"
03/21 15:51, 39F

03/21 15:53, 1月前 , 40F
他們..在滅盡上喜樂(原先有餘的他們已轉無餘阿羅漢)
03/21 15:53, 40F

03/21 17:08, 1月前 , 41F
他們(有餘)..在滅盡上喜樂
03/21 17:08, 41F

03/21 17:09, 1月前 , 42F
概念像積分時dx趨近於零但還不是零
03/21 17:09, 42F

03/21 17:10, 1月前 , 43F
趨近的過程中以早已得到答案(涅槃)
03/21 17:10, 43F

03/21 17:19, 1月前 , 44F
對照破題,有餘涅槃阿羅漢入無餘涅槃界。其他是妄想
03/21 17:19, 44F
那你平常動不動就推四部宗義,對你來說大乘宗義是妄想,那你推幹嘛 南傳部派佛教所傳的,本來就不會同意四部宗義,頂多只能和四部宗義裡的小乘部派類比 你一直說對照破題,是說本文內容對照破題嗎?可是,本文共6頁的教授內容你有沒有完整 仔細閱讀?還是又只是尋章摘句,若沒有全部內容詳細閱讀過,何來對照?你自己妄想? ====== 大乘佛教而言,我們的五根分浮塵根、淨色根,人身的五根(浮塵根)色身壞滅後,無餘涅 槃阿羅漢他的淨色根續流不會斷滅,淨色根是無始以來就有,無餘阿羅漢沒有愛取的煩惱 取有漏蘊,他的無漏意識續流及所攝的淨色根續流是無漏的體性,他的五蘊不是有漏蘊。 又,意識也是蘊,不是只有身體才是蘊,身體只是五蘊當中的色蘊,我們的色身的蘊體是 由過去世的業與煩惱感生此世有漏色身的無常法,無常法是由因生果的果隨因轉,由過去 世的業與煩惱所生的有漏色身的無常法,是由無明緣行產生的無常法,所以本質是苦諦。 無常法是由因生果的果隨因轉,例如我們為何得人身異熟果報蘊體的無常法?果隨因轉, 由過去世無明緣行的業與煩惱成熟為因感得此世無常法的果,由無明導致的果本質是苦。 當內心意識斷除了無明我執,內心意識就成為無漏心,意識也是蘊,所以有餘涅槃阿羅漢 的無漏蘊是內心意識,有餘涅槃階段就有內心意識的無漏蘊,但他仍有色身的有漏蘊,依 著色身的有漏蘊生起的五根識--眼識耳識的受想行識也是有漏的,此時無漏的只有意識。 有情的五蘊--色蘊是色法,受想行識四蘊是心(心心所),受想行識四蘊不是色法無形無色 有餘阿羅漢無漏心解脫,他的意識已成無漏蘊(沒有煩惱),但他的色身的色蘊,以及前五 根識的受想行識四蘊的心心所,這些五蘊仍屬有漏,仍屬過去世無明緣行的業與煩惱所繫 的無常法,屬於本質是苦的無常法,當他捨壽時,這些有漏五蘊的苦蘊,一併盡捨無餘。 ====== 你提到的破題:agama.buddhason.org/SA/SA0104.htm 焰摩迦經 凡那位諸漏已滅盡的阿羅漢比丘,他以身體崩解,死後是怎樣呢?』學友!被這麼問時, 我會這麼回答:..凡是苦的,那個被滅、已消失;受…想…諸行…識是無常的,凡是無常 的,那個是苦的,凡是苦的,那個被滅、已消失<<<<如本文提到無餘阿羅漢已捨一切苦蘊

03/21 17:21, 1月前 , 45F
你提到的確實是大小乘佛教在承許上的一個差異
03/21 17:21, 45F

03/21 17:22, 1月前 , 46F
例如,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生滅滅已指斷除了十二緣
03/21 17:22, 46F

03/21 17:23, 1月前 , 47F
起支的生死流轉,所以寂滅為樂,入於無餘涅槃的安樂
03/21 17:23, 47F

03/21 17:23, 1月前 , 48F
四部宗義的小乘宗義說無餘涅槃寂滅為樂是身心都斷滅
03/21 17:23, 48F

03/21 17:25, 1月前 , 49F
所以在有餘涅槃階段,就能推知將漸進於無餘的斷滅。
03/21 17:25, 49F

03/21 17:25, 1月前 , 50F
大乘宗義則說,有餘涅槃的阿羅漢,內心意識已證得涅
03/21 17:25, 50F

03/21 17:26, 1月前 , 51F
槃,就是說他的煩惱斷盡了,斷盡煩惱不是斷除意識,
03/21 17:26, 51F

03/21 17:26, 1月前 , 52F
這時他的意識是無漏心(沒有煩惱),有餘的是還有色身
03/21 17:26, 52F

03/21 17:27, 1月前 , 53F
當他的色身進一步敗壞消滅,他原本就無漏的意識不會
03/21 17:27, 53F

03/21 17:27, 1月前 , 54F
斷滅,而他的意識已沒有愛取的煩惱再去取來世有漏蘊
03/21 17:27, 54F

03/21 17:28, 1月前 , 55F
這樣的無餘阿羅漢亦無大悲心而安住自己涅槃成自了漢
03/21 17:28, 55F
大乘佛教角度說的無餘涅槃阿羅漢,在系列文上一篇就已提過: 聖嚴法師:「《楞伽經》裡都說了一個比喻:聲聞、緣覺二乘人的進入涅槃(無餘涅槃) ,好像是喝三昧酒喝得酩酊大醉。」印順法師:「《楞伽經》說小乘的醉三昧酒也就是入 滅盡定,《般若經》中佛勸菩薩們,如悲願力不充不要入滅盡定,免墮小乘(成自了漢)」 《楞伽經》:「(聲聞緣覺二乘阿羅漢入無餘涅槃)三昧酒所醉住於無漏界,彼非究竟趣亦 復不退轉,以得三昧身乃至劫不覺,譬如昏醉人酒消然後悟,聲聞亦如是覺後當成佛。」 如不相應大乘佛教的說法,亦可選擇如四部宗義當中的小乘宗義,即採取究竟三乘之說。 ※ 編輯: cool810 (61.71.1.180 臺灣), 03/21/2024 19:04:18

03/21 19:13, 1月前 , 56F
隨喜涅槃界經。 重點是答案,不是趨近,也不是零。
03/21 19:13, 56F

03/21 19:16, 1月前 , 57F
題外話:阿羅漢入無餘以後,用"它們"就是想歪了。
03/21 19:16, 57F

03/21 19:21, 1月前 , 58F
我說"它們"只是反襯反諷而說,當然要指稱"他們"。
03/21 19:21, 58F

03/21 20:05, 1月前 , 59F
對照焰摩迦經,用"它們"依然是想歪了。
03/21 20:05, 59F

03/21 20:05, 1月前 , 60F
對照焰摩迦經,用"他們"依然是想歪了。
03/21 20:05, 60F

03/21 20:13, 1月前 , 61F
我講的是無餘阿羅漢,你說的是沒有無餘的阿羅漢。
03/21 20:13, 61F

03/21 20:17, 1月前 , 62F
(在四部宗義當中小乘宗義會同意你的看法)
03/21 20:17, 62F
文章代碼(AID): #1b-kntd7 (Buddh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5 之 39 篇):
文章代碼(AID): #1b-kntd7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