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語] 七聖財

看板Buddhism作者 (天堂鴉)時間5月前 (2023/12/08 07:53), 編輯推噓4(402)
留言6則, 4人參與, 5月前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選譯自《雜阿含經》第九一篇 喬正一譯於西元二○○四年一月四日八關齋戒日 修訂於西元2022/3/17農曆二月十五日布薩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當時,佛陀暫時住在古印度的舍衛國祇樹給孤獨精舍園林之內。   有一天,有一位名叫鬱闍迦的年輕婆羅門前來參訪世尊。他來到佛陀的面前,頂禮佛 足之後,便起身坐在一旁,他向世尊請示法義。   他問道:「世尊,請問一般世俗的在家人,應該要做到幾件事才能夠確保今生現世平 安喜樂、來世也能幸福安樂?」   佛陀說:「有四件事,可以令一般世俗的在家人在現世獲得平安與喜樂。是哪四件事 呢?分別是方便具足、守護具足、善知識具足、正命具足。我現在為你一一解說如下: 一、方便具足: 所謂方便具足,就是在家人要有一技之長,能夠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以正當的方式謀生 ,務求自己的專業精益求精,能做到這一點就是方便具足。 二、守護具足:   所謂守護具足,就是對於自己的財產,只要是正當工作所得,便應該好好地守藏及儲 蓄,以應不時之需;不使財富因為官非、盜賊的劫奪或水災、火災的漂沒而滅失。能做到 這一點就是守護具足。 三、善知識具足: 所謂善知識具足,就是善友具足,也就是親近良師益友,而良師益友必須分別具備以 下的消極與積極條件: 【一】消極條件: (一)不落度【註:落度即落拓之義,參見東方國語辭典。】:也就是言行不粗鄙低俗、 放蕩不羈。 (二)不放逸:不懶散、不懈怠、不放縱於感官【色、聲、香、味、觸】享樂。 (三)不凶險:個性不凶惡、粗暴,心地不陰險、狡詐,不背信棄義或暗箭傷人。 【二】積極條件: 當你憂傷、痛苦的時候,他能陪伴、安慰、開解你,使你不再憂苦,也能為你指點迷 津;當你平安、喜樂的時候,他替你高興,樂於與你一同分享,也能帶給你平安、喜樂。 能具備以上條件的人,就是值得親近的良師益友,一個人一生中能得此良師益友為伴 ,可謂至福之人,能具備這樣的條件便是善知識具足。 四、正命具足: 所謂正命具足,就是能善於理財,懂得平衡收支,不要收入遠大於支出或支出遠超過 收入。 一個窮極奢侈、揮霍無度、開銷遠大於收入的人,就像是優曇缽果【註:無花果】一 樣,沒有種子,這種愚蠢的人,只會寅吃卯糧,不久必有後顧之憂。 而另一種收入遠超過支出的人,明明有豐厚多餘的錢財,卻刻薄自己及家人,捨不得 日常花用,這種愚蠢的人,別人會譏笑他為餓死狗。 所以能善於運用財物,平衡開銷及所得,當用則用,當省則省,就是正命具足。 能夠作到以上四法具足的在家人,便能在今生中獲得平安、喜樂的生活。」 佛陀接著說:「還有四件事,可以令一般世俗的在家人在來世獲得平安、喜樂。是哪 四件事呢?分別是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聞慧具足。我現在為你一一解說如下: 一、信具足: 就是對於佛、法、僧三寶能有堅定不動搖的信心,不再受諸天神、魔、梵以及世間科 學、哲學或其他宗教信仰所迷惑、影響、動搖。 二、戒具足: 就是一生中至少要作到基本的五戒,分別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 酒。 三、施具足: 內心要遠離慳吝、貪愛、執著,布施時應發願趨向解脫,盡量不假手他人,以恭敬、 誠懇的態度親自佈施,樂於佈施,並且不去考量受施對象的成就如何,以平等的心態佈施 【註:布施時不要大小眼、不要高姿態、不要以勢利的心態佈施】。 四、慧具足: 就是要具有正見,並能正思惟『苦』、『集』、『滅』、『道』的四聖諦法則。 能夠作到以上四法具足的在家人,便能在來生中獲得平安、喜樂的生活。」 佛陀以如下的偈語總結地說:「 方便建諸業  積集能守護 知識善男子  正命以自活 淨信戒具足  惠施離慳垢 淨除於速道  得後世安樂 若處於居家  成就於八法 審諦尊所說  等正覺所知 現法得安隱  現法喜樂住 後世喜樂住」 以上偈語的大意是說:磨練謀生的專業技能,守護並儲蓄財富,能有良師益友相伴, 善加運用、支配以正當的工作所獲取的財富,對三寶具有清淨、堅定的信仰,終生受持五 戒,遠離慳吝的染垢心,樂於佈施,奉行八正道,一般世俗的在家人若是能做到以上八件 事,便能夠在今生獲得平安、喜樂,也能夠在來世獲得平安、喜樂。 年輕的鬱闍迦婆羅門聽完佛陀的開示之後,心生法喜,起身頂禮佛足之後便逕自去 https://i.imgur.com/n6oH4Nh.jp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8.196.1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701993211.A.067.html

12/08 09:54, 5月前 , 1F
南無阿彌陀佛
12/08 09:54, 1F

12/08 21:27, 5月前 , 2F
阿彌陀佛!
12/08 21:27, 2F

12/08 23:05, 5月前 , 3F
Great!
12/08 23:05, 3F

12/09 13:26, 5月前 , 4F
agama.buddhason.org/SA/SA0726.htm 相應45.2一半經
12/09 13:26, 4F

12/09 13:28, 5月前 , 5F
善知識是導向:必將修習八支聖道、必將多作八支聖道
12/09 13:28, 5F

12/09 13:28, 5月前 , 6F
文中所說積極條件過於薄弱,請參考一半經。
12/09 13:28, 6F
文章代碼(AID): #1bSbhx1d (Buddh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Sbhx1d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