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難易

看板Buddhism作者 (南無阿彌陀如來)時間1年前 (2022/10/01 18:26), 1年前編輯推噓10(10011)
留言21則, 10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6/6 (看更多)
※ 引述《abbasxu (一一)》之銘言: : 關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難易,慧淨法師、淨宗法師等「善導流」的僧人認為憑著阿彌 : 佛的願力,只要至心信樂、至誠發願阿彌陀佛的救度,哪怕只要十念,也能往生西方極 : 世界。 : 相對的,廣欽老和尚或者淨空法師則說萬人念佛,能成功往生的,卻是屈指可數,沒有 : 謂「萬人修、萬人去」。 : 末學很想知道為什麼都是弘揚淨土法門的僧人,卻會有如此差異的見解;這兩種說法, : 以何者可採呢? 淨土屬於大乘佛教,而大乘佛教以西藏、漢地為主。 曾研究過藏地和漢地的淨土法門,得出一致的見解。 就是往生與否,如同蕅益大師講的,在於信願之有無, 而在西藏淨土法門,也是同等提倡 往生四因,而當中最重要的二個 : 第一是對阿彌陀佛的信心(第一因); 第二是對極樂世界的渴望之心(第四因)。 所以可知,信願會是絕對性的關鍵,這可以說是修淨土法門不會被動搖的定案。 應該以此為主導,聽經聞法,定課念佛,各種實修,都會增加信願。 關鍵在於你心的強度。 以堅固的信願帶動,然後增加自身如專注力(定力),積資懺罪等等。 相信都會往生的。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232.69.1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64619978.A.F44.html

10/01 20:11, 1年前 , 1F
南無阿彌陀佛,另外能問第二跟第三因是什麼嗎?
10/01 20:11, 1F
第二因:積資淨懺 第三因:發菩提心 基本上符合第一因跟第四因,已包含發菩提心以及積資淨懺。 只是在實修上,若能更嚴謹在2、3下功夫薰修會更好。 南無阿彌陀佛

10/01 20:12, 1年前 , 2F
聽過某法師說,能夠往生的大部份都不是靠定力唸佛
10/01 20:12, 2F

10/01 20:12, 1年前 , 3F
往生
10/01 20:12, 3F

10/01 20:13, 1年前 , 4F
主要是靠平時為三寶做事或做善事迴向給西方往生
10/01 20:13, 4F

10/01 20:14, 1年前 , 5F
因為定力唸佛的難度很高
10/01 20:14, 5F

10/01 20:34, 1年前 , 6F

10/01 20:35, 1年前 , 7F
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10/01 20:35, 7F

10/01 20:37, 1年前 , 8F
末學認為標準就是這樣,其餘的只是各高僧大德在此
10/01 20:37, 8F

10/01 20:37, 1年前 , 9F
基礎上,廣說、略說、深說、淺說。
10/01 20:37, 9F

10/01 20:42, 1年前 , 10F
慈誠羅珠堪布是西藏喇榮佛學院的副院長,麥彭仁波
10/01 20:42, 10F

10/01 20:42, 1年前 , 11F
切大概是西藏蕅益大師這類等級人物。
10/01 20:42, 11F

10/01 20:43, 1年前 , 12F
這類問題,之前我也花不少時間瞭解,供各位參考。
10/01 20:43, 12F

10/02 02:03, 1年前 , 13F
感謝分享,阿彌陀佛
10/02 02:03, 13F

10/02 06:17, 1年前 , 14F
南無阿彌陀佛
10/02 06:17, 14F

10/02 08:51, 1年前 , 15F
感謝分享 阿彌陀佛
10/02 08:51, 15F

10/02 08:53, 1年前 , 16F
阿彌陀佛,感謝分享
10/02 08:53, 16F

10/02 09:53, 1年前 , 17F
阿彌陀佛,感謝分享
10/02 09:53, 17F

10/02 13:09, 1年前 , 18F
阿彌陀佛,感謝分享
10/02 13:09, 18F
※ 編輯: Bonaqua (110.30.1.237 臺灣), 10/02/2022 14:37:11

10/02 16:56, 1年前 , 19F
圖滇悲桑格西的網站上有關於淨土的開示,最近剛聽
10/02 16:56, 19F

10/02 16:56, 1年前 , 20F
完課,覺得受益良多
10/02 16:56, 20F

10/04 01:45, 1年前 , 21F
推,南無阿彌陀佛!
10/04 01:45, 21F
文章代碼(AID): #1ZE1NAz4 (Buddh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ZE1NAz4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