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常法法師 轉念,度一切苦厄

看板Buddhism作者 (create)時間2年前 (2021/12/18 17:00),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https://www.ddc.com.tw/book/chapter.php?id=8469&eid=28440 釋常法(法鼓山蘭陽分院監院) 這一年多來,社會經歷許多重大動盪,從四月太魯閣號事故,一直到五月疫情再度復燃, 全國進入三級警戒。這一連串的無常,不僅打亂生活的秩序感,也讓我們心理產生焦慮、 不安。雖然這些反應都是正常的,但要如何在不安中找到安心的方法,甚至讓生命更加提 昇與超越,是人類特有的能力與智慧。而佛法在這一連串的天災人禍中,又能提供我們哪 些安心之道呢? 首先分享聖嚴師父依據佛法內涵,所提出面對困境的法寶--四它。 法寶1: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一、面對它:不逃避、不畏懼 一般人碰到突如其來的事件或意外時,常會問:為什麼是我?我一直很小心啊!所以往往 會否定、憤怒或者悲傷、憂鬱。其實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我們常過度樂觀,不太 能接受事與願違的無常事件。如果能反過來接受「生命無常,國土危脆」的世間實相,遇 事時才能比較理性、務實地面對,也才不會延誤處理的時機。 二、接受它:不怨天、不尤人 每件事的發生都有許許多多的前因,當結果呈現在眼前時,我們可以選擇指責、抱怨、發 洩不滿的情緒;也可以理性地接受、承擔,進一步想想可以做些什麼,讓自己和他人少些 傷害,多點美好,將負面的「抱怨」轉化成正向的「發願」來安人安己。因為抱怨是被動 、受害、無力的,會讓我們成為一個受難者;而發願是主動、積極、有力的,會帶給我們 正向的力量。像這次就有退役的醫護人員,主動投入防疫的工作行列,將原本對疫情的擔 心恐懼,轉化成助人的力量。 三、處理它:智慧處理事、慈悲對待人 事件的處理包括「事」與「人」。雖然事情本來就比較緊急、比較容易被看到,自然會先 檢討、處理。但「藉事」是為了「成人」,當以智慧處理事的同時,也要用同理、慈悲的 心來照顧人的感受與需求。因為事情終究會過去,但過程中人心的感受、記憶則會被留存 。這次疫情中,有人為了支持店家,除了買餐外,還寫下紙條為老闆打氣,這份溫馨的鼓 舞,是人與人之間很珍貴的關懷力量。 四、放下它:隨緣盡分、盡分隨緣 一件事能否成就,需要眾緣和合。所謂隨緣盡分、盡分隨緣,當事情已發生,就隨順當下 的因緣接受它,然後用最大的資源,努力來處理。但即使盡力了,也不一定能圓滿解決, 所以盡分之後要再隨緣接受當下的結果。讓心情歸零,也才有力量再提起心力,重新出發 。這次疫情,大家都自動自發留在家中自主管理,疫情若能因此得到控制,很好。若暫時 還無法解除,就要以平常心來面對。因為放得下才能再提起,也才有力量面對疫情長時間 的挑戰。 法寶2: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四它」告訴我們面對困境應有的態度,接下來分享大家耳熟能詳的《心經》:「照見五 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苦」是結果,「厄」是造成苦的原因,例如天災、人禍、疫病 等。然而「有厄一定會苦」嗎?要如何改變這一條因果的連結呢?《心經》說要「照見五 蘊皆空」。五蘊就是我們的身心,即生理的「色」,加上心理的「受、想、行、識」。不 管生理、心理都是不斷變化的,所以說它是「空」,但我們卻一直想要掌控它,所以「苦 」就產生了。 斷開苦-厄之間的連結 我們的生命就是透過「五蘊」不斷在運作。從一開始的「色」,即我們的生理碰觸到外在 環境時,便產生「受」,就是感受。「想」,是我們怎麼去解讀、看待外在的現象,然後 做出行為反應,就是「行」。「識」則是這段歷程內在的導演,會主導我們對外在刺激產 生慣有的感受與想法。 在這一連串的過程中,外境的「色」是已經存在的現實,「行」是已經呈顯出來的行為結 果。而「識」較深沉、不易捉摸,「受」常是直覺的立即反應。因此,當遇到災厄,如何 不苦的下手處,就要從「想」來轉念。試著改變我們的「想法」,來斷開「苦-厄」之間 的連結。以下分四點和大家分享。 一、離開大腦,回到身體的感覺 我們的念頭、想法就像瀑布的水流一樣,滔滔不絕。特別是當我們發現自己不斷湧出負面 念頭時,可以試著回到身體感覺,譬如清楚地吸氣、吐氣,或是肩膀放鬆的感覺,讓自己 回到此時此地。也可以泡一杯茶,細細品嘗茶水的溫度、味道。這種回到身體感覺的方法 ,可以避免自己不斷鑽進死胡同。 這樣的方法也可以用來協助情緒較激動的人,例如太魯閣號事故發生後,我們到了現場, 一時間也說不出什麼安慰的話,只能握著家屬的手或肩膀,透過手的溫度、力量,傳遞一 種穩定、溫暖的觸覺,幫助他們慢慢穩定情緒、回到此時此刻。 二、放下對立,你我都是生命共同體 當遇到不如意時,「指責」常常是我們抒發壓力、捍衛自己的慣有方式。但指責意味著對 立,這樣的狀態,心是很難平靜與安定的。其實每件事的發生有太多因緣,雖然事情的檢 討有其必要,但過多的批評、指責會讓心愈來愈憤慨、難安。如果將對立轉成關懷與同理 ,了解每一個人都是生命共同體,你好,我才會好,讓心量擴大、心地調柔,便能為自己 帶來更多的安定與正向的能量。 八八風災時,發現甲仙街上開了10多間芋冰城,問他們會不會同行相忌?統帥芋冰城的阿 忠說:「怎麼會!如果甲仙街上只有我一家芋冰城,全臺各地就不會開那麼多台遊覽車來 了!」這幾位老闆深知彼此的共榮共好,才能為甲仙災後帶向整體的繁榮。 三、在逆境中,找到價值與意義 從學習的角度來看,一個人最大的成長,常常都是在逆境中發生。當遇到生命中突如其來 的變故,既然已經無法逃避,不如認真想想:「這當中對我們有什麼提醒?我們能夠在這 過程做些什麼?」讓我們從被動的受影響、受挫折,變成主動的思考與學習者。因為每件 事都是一體兩面,既然已經發生,若能藉此機會反思、成長,就可能度過難關,甚至讓生 命更加昇華。 有位住在小林村的先生,八八風災時家族中有四十幾位往生,讓他頓時不知活著有什麼意 義?我只能告訴他:「你留下來,一定有你的任務。」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有一天他說: 「我想,爸媽一定不希望我們家族就此散掉,我活著就是要圈住這些還活著的家人。」當 他找到自己活著的意義時,就有力量繼續往前走。 四、感恩與祝福 能夠常常心存感恩與祝福的人,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都有一份安己安人的能量。看著疫 情變化無常,自己還能夠每天平安入睡,要感謝第一線的醫護、警消,以及守護百姓、運 籌帷幄的政府團隊,還有維持民生運作的商店、交通、郵政、金融等所有工作人員。也心 疼每天確診、往生的菩薩們,因為這些菩薩示現的苦難,讓我們對疫病有更多的認識,也 啟發我們對生命、對環境有更深的體會與省思。. 除了感恩,我們還可以送出最真誠、溫暖的祝福。《大智度論》提到:「意業最大,非身 口業。」所以透過心念,不管認不認識,都可以無遠弗屆給予祝福。太魯閣號意外時,我 們義工在現場念佛祝福,看起來好像沒有具體做什麼,但卻能透過自心的善念,帶給現場 的家屬、救助人員內心的溫暖與安定。 災厄已經發生,如果能夠練習「轉念」,改變我們的思惟與詮釋,就能斷開「苦-厄」之 間的因果連結。聖嚴師父說:「我們的環境從來沒有好過,也沒有那麼壞過,就看自己怎 麼看待。」祈願大家都能以智慧、慈悲,平安度過一切苦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135.22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39818015.A.6E7.html

12/18 21:13, 2年前 , 1F
南無觀世音菩薩
12/18 21:13, 1F

12/18 21:18, 2年前 , 2F
南無觀世音菩薩
12/18 21:18, 2F

12/18 21:43, 2年前 , 3F
阿彌陀佛!
12/18 21:43, 3F
文章代碼(AID): #1XlQCVRd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