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語] 妙蓮老和尚:五戒是良師(二)

看板Buddhism作者時間3年前 (2020/12/15 20:31), 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妙蓮老和尚:《五戒是良師》(三) 第二條:不偷盜戒    一、不與而取是偷盜      「優婆塞、優婆夷戒,雖為身命,不得偷盜,乃至一錢。若破是戒,是人即失優婆塞、 優婆夷戒。」以重戒來說,盜戒最容易犯;犯殺、淫、妄語、說四眾過戒 都有一個對象, 盜戒自己一個人就可以犯。「偷盜」,暗中拿人東西叫偷,明明白白的搶就是盜;偷盜不限 錢財,凡是「不與而取」便犯盜戒。      佛陀告訴我們,為了身命都不可以偷盜,何況等而下之的理由?頂天立地的一個人,為 什麼要偷盜?偷了就能濟你的貧窮嗎?不會的!稍微有點人格的,那會做 這等下流的事? 當然不會的。大家希望自己的人格好,這件事就絕對不能做。世間有句話:「餓死不作賊, 氣死不告狀」,不因為快要餓死了就偷;你沒錢、沒人不要打官司,你若無人,就算你有錢 、有理也輸!諺云:「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佛法講,雖然為了身命,寧可餓死都不偷盜 ,也不願意做失去人本分的事情。      我反問你,你的錢財願不願被人家偷?願不願被人家騙?將心比心嘛!如果你不願意, 那你也不可偷人家、騙人家。如果你想得到富貴安樂、不遭貧窮之苦,就 不能盜騙他人錢 財。有一種人宿世有偷盜的壞習慣,並不是不偷就會餓死,是有錢人反而偷貧窮人的東西, 這是習氣使然,不偷好難過!雖是習氣使然,一偷了東西 就是犯盜戒。而且犯盜戒有時也 會連帶犯殺戒,為什麼?因為錢財是人生存所依靠的,你偷人錢財,令他失去生存的依靠而 死亡,那就罪上加罪了。或者你的偷罪誤 栽贓他人身上,逼人受枉命之災,那就更嚴重了 。      其實得了非分之財,那不是福喔!說不定有禍在裡頭。我們為什麼要有財?希望安樂自 在嘛!如果有了財,不但得不到安樂自在還因此受害,那何苦來哉?所以要用智慧,要忍而 不貪,不可犯盜喔!      盜戒最容易犯,有好多情形:像順手牽羊啊!貪一時方便啊!總之一句,乃至一錢一針 ,都不要隨便取人家的。如果你需要,一定要經過對方同意,否則不與而取就是犯了偷盜。 這是尊重自己人格的問題,大家要注意,不可貪一時小便宜而妨害了終身尊貴的人格!    二、盜戒微細須防犯      盜戒很微細,比方生意人,同人家講好的樣本是值十塊錢,到交貨時,你拿七塊錢的貨 品充當十塊錢,這就盜了三塊錢。做生意要信實、童叟無欺、貨賣當時 價,那樣賺錢無可 厚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嘛!但以蒙蔽手段賺錢,就算發財也不會快樂。佛弟子非分 之財不可貪,小便宜一貪就犯盜戒。又像欠人錢,對方忘記了,你明知卻不還。或好朋友把 賤財、貴重物品等寄放你那兒,朋友死後,你把財物藏起來,也是犯盜的。你既是他的好友 ,就應該將此遺款以他的名義做功德。你做店員賣了東西收了錢,沒有把帳記上去。別人請 託你代繳錢,你沒繳。故意借錢物不還‧‧‧,這些都是犯盜戒。      還有一種情形,見到路上有金子銀子,你都不能夠得、不能夠收。那錢是某人遺失在那 裡,還是有主人的。無主物能不能收呢?也不可以。無主之錢是歸於國 家,你收了就等於 盜國家的錢。此外,國家規定的稅就應該繳;生意人做二本帳,一本自己看,一本給國家稅 捐處看,那是盜國家的錢。國家為我們做治安服務,國 家有好多福利需要靠這個稅錢,所 以應該繳就要繳,郵資應值多少就要付多少,你若減少就是犯盜戒。      在國家擔任公務人員,你要稱職啊!不稱職也是犯法;你吃了國家的、拿了國家的,就 要把事情做好。工人拿了人家的工錢,就要誠心誠意做好工作;如果有良 心,把事情做得 好,不偷工減料,這就有福報。好多工人做事情沒良心,公共工作未妥即交貨,害國家、苦 人民,所以做一輩子工,終身還沒有安樂自在;就算讓他 發了財,生活仍不會安樂自在, 沒有良心不會有福報嘛!有良心的工人不單自己有福,下一代也有福。      乃至我們出家人吃了飯要修行,不修行就是盜了信施;信施供養我們衣食住,是供養我 們修行,不是供養我們懈怠或做其他不如法的事。出家的執事人對盜戒尤 其要注意!像我 們靈巖山寺修大殿、觀音殿,十方施主拿錢來供養觀世音菩薩、供養常住,這些錢如果你自 己私人收下來,這就犯盜戒,這個盜罪不得了!盜父母的 錢、盜國家的錢都有罪過,尤其 盜三寶的錢是罪過中之罪過。供養十方僧、十方常住的東西,你盜了就是偷十方僧物、十方 常住物,這要墮無間地獄的。你看地藏經 就知道,盜三寶門中一針一線、一草一花,都是 不可以的啊!      那麼我們靈巖山寺十方常住的錢,用到別的常住可不可以呢?不可以,某一常住的錢只 能用在某一常住。那要怎樣才可以呢?有特別因緣,大眾開會一致認為可 以在別的地方用 ,那就可以;你就算是當家、住持,都不可以私給。又常住有多餘的,你拿來自己做人情, 那也是犯戒。十方常住物,比如果樹、花木,有熟人來時,你拿常住的一個果或什麼給他, 都不可以。凡是私自做人情,那千萬不可以;十方常住物是屬十方僧的,怎可做人情給世俗 人?要是為常住的事,你用常住物是 可以的,公私要分清楚。盜戒最微細,微細方面不容 易守;諸位想知道更詳細,可以再研究。    三、布施修福真智慧      往往見到好多人非常聰明、能幹,生意之道都明白,偏偏做生意就不能賺;也有的人雖 不懂生意之道,只有那麼一點成本,但他就能賺錢。要知道,做生意能賺 錢也是要有福報 ,沒福報賺不到錢。不要以為自己聰明、能幹,貪小便宜、走法律漏洞就能賺到錢,賺錢絕 對要有福分。有福報的人,做生意即使做錯了還是賺錢; 沒福報的人,做生意做對了還是 虧本。福報從那裡來?從同情心、救濟人而來,這個救世心一定要有。      所以佛家強調,不僅不能偷盜,還要修善、要多行布施才有福德。唯有行布施,你布施 的功德達到某個程度,就能消除你無始劫以來偷盜的罪業。然後再行布施,布施一分就得一 分的福報;好比債務還清,賺一分錢得一分受用。其實不是有錢就有福,沒福報的人,雖聰 明賺了錢也不會受用的,甚至帶著災難在後頭,這因 果要知道。錢不一定能使人安樂,甚 至還帶給人禍害呢!世間好多人因為有錢把生命喪失了,像很多有錢人都不敢坐豪貴車,很 怕強盜惡人跟蹤他。你看雖有錢,行 動步步都怕,這樣有錢是不是反而受苦?那要怎樣才 不苦呢?將多餘的財布施就有福啦!      俗語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要有道之財才能取;但更重要的是要「用財有道」 ,有錢要用在做善事上,對自己、對下一代才有好處,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不要有 錢亂用,甚至拿錢造罪業、造罪障,那樣用財無道,有錢反而害死自己了。所以用錢要有智 慧,不要以邪智慧、邪聰明來用錢。凡夫往往是善財難捨,有錢時不知施捨;等沒錢變成窮 光蛋了,才後悔過去有那麼多錢,卻沒做點好事!所以大家要把握時間布施。風水輪流轉嘛 !你今天雖富,說不定明天變成窮光 蛋;「人有旦夕禍福」,有時就因你有錢,遭遇的禍 事大一點;你沒錢,應遇的大禍就變小了。所以有財不一定是萬福,亦可能是萬禍!若善用 ,則是福壽之基。      大家都知道把錢存在銀行裡有利息,但現在物價不斷上漲,少少的利息能補償所得嗎? 與其這樣,不如用這多餘的錢,好好的做善事、做功德,還能使你的善根 福報增長呢!你 若是像華嚴經那些大菩薩那樣布施,就能得到無邊的大福德,「所有的寶物不是我的,是你 們的。」有貧窮人來,金庫打開,「你們儘管來拿、來搬 好了!」「這樣搬、那樣拿,不 是很快就拿完了嗎?」不會的!菩薩的功德無量無邊,就像泉水,沒人來打水,水不會滿, 千萬人來打水也永遠不會乾涸,裡頭有泉 源嘛!有了布施心,施就有了嘛!明處去暗處來 啊!你看有那個好布施的人餓死的?只有慳貪不捨的人,不但現前苦,將來還招感餓鬼之報 。      布施也要有智慧,不但不要人感謝你,反過來你要感謝人。「這話怎麼說?不合乎人情 嘛!」要知道,他人苦你布施,你才有了福報;如果沒有這個苦的人,你向那個布施呢?怎 麼會成就你的大悲心?沒有大悲心你怎麼有福報?你若是有智慧,不但不會要他感謝,還要 感謝他呢!      你沒了達這種道理,施恩後就會嘀咕:「那個人沒良心!得到我好處,都不報答我。」 其實人家並沒受到你多大的好處,你只曉得他沒報答你,要想想人家有沒有機緣報答啊!人 家是有良心想報答,可是還沒有報答之能力,何必要求人家那麼迅速報答你呢?其實你是布 施不是借錢給人啊!借錢給人,人家還你只是多了那一 點利息,布施是來生的賬。你能布 施,轉世做人會生個「還債兒、孝順子」;如果你今生只顧著騙人,來世就會生個「討債鬼 、敗家郎」。什麼事都是因果,在這理 上要明白。世間人說:「銀錢不會走空路的」,這 句話就蘊含著因果的道理在裡頭。      諸位是有智慧的人,尤其是佛教徒,記住!不要偷盜,更要好好修福報。如果你現在沒 有錢,不要緊!等你有錢時要善用,多多供養三寶,建道場、供養出家 人,利益無量眾生 了生死、成佛道。這樣財施就等於法施的功德,這種功德才是最大。平時講到「不偷盜」, 很少有人教你們以布施之福來禁止偷盜的吧!好!我還 有四句話貢獻您們,請牢記勿忘!      偷盜是貧窮餓鬼報,      布施是富貴安樂報;      怕貧窮苦萬勿偷盜,      想富貴樂須行布施。      總而言之:你讚歎人家好事成功,勸勉人家壞事不做,這是不用錢財就可以大行布施; 你若能做到極處,則是無量的福德、壽命。請共勉勵!    ========== 妙蓮老和尚:五戒是良師系列-- (一)前言 (二)不殺生戒 (三)不偷盜戒 (本篇) (四)不邪淫戒 (五)不妄語戒 (六)不飲酒戒 (七)戒海釋疑 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108.17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08035478.A.A9D.html

12/15 20:58, 3年前 , 1F
南無阿彌陀佛!
12/15 20:58, 1F

12/15 21:45, 3年前 , 2F
阿彌陀佛!
12/15 21:45, 2F

12/16 00:22, 3年前 , 3F
南無阿彌陀佛
12/16 00:22, 3F

12/16 08:36, 3年前 , 4F
阿彌陀佛
12/16 08:36, 4F

12/17 12:05, 3年前 , 5F
南無阿彌陀佛
12/17 12:05, 5F
文章代碼(AID): #1VsAoMgT (Buddhism)
文章代碼(AID): #1VsAoMgT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