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攝心念佛

看板Buddhism作者 (天堂鴉)時間4年前 (2019/11/16 11:34), 編輯推噓5(503)
留言8則, 6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印光大師——念佛一事,最要在了生 白話譯文: 所說的:俗務糾纏,無法擺脫。正當事務糾纏的時候,只要能夠不隨俗務所轉,那麼即糾 纏就是擺脫。如同明鏡能照萬相,相來不抗拒,相去了不留戀。如果不知道這個意義,縱 然是排除俗務,什麼事務都沒有。仍然都是散亂的妄想心,糾纏堅固,不能灑脫。學道之 人,必須依自己本位而行,儘自己的本分。如此就能每天俗務纏身,每天逍遙在事物之外 。所謂的:一心無所住,萬境都閒靜,色聲六塵不去厭惡,還是等同正覺自性,就是說的 這種情況。 至於念佛這一件事,最重要是在了生死。既然為了生死,那麼對於生死的痛苦,自然生起 厭離心。西方的極樂,自然生起欣求心。如此則信、願這二法,當下一念圓滿具足。再加 上以志誠懇切,如子憶母一樣的來念。那麼佛力、法力,自己心中信願的功德力,三法圓 滿彰顯。猶如烈日當空,縱然有濃霜冰層,不久就融化了。初發心念佛,沒到親證念佛三 昧之時,誰能沒有妄念。所可貴的是,內心要常常覺照,不隨妄念所轉。 譬如兩軍相持交戰,必須堅守自己的城郭,不令賊兵稍有侵犯。等到賊兵一旦發作,就迎 向敵人去攻打。必定要使正覺之兵,四面合圍。使得妄想之兵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妄想 之兵自然害怕被消滅,就相率歸降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在於主帥要不昏沉,不惰怠, 恆常要清醒明白。如果一旦昏沉惰怠,不但不能消滅賊兵,反而被賊兵所滅。所以念佛之 人,不知道攝心,愈念愈生妄想。如果能夠攝心,那麼妄念應當漸漸輕微,以至於沒有。 所以妙普性空大師說: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定 太平。 文鈔原文: 所言俗務糾纏,無法擺脫者。正當糾纏時,但能不隨所轉,則即糾纏便是擺脫。如鏡照相 ,相來不拒,相去不留。若不知此義,縱令屏除俗務,一無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糾纏堅 固,不能灑脫。學道之人,必須素位而行,盡己之分。如是則終日俗務糾纏,終日逍遙物 外。所謂「一心無住,萬境俱閒;六塵不惡,還同正覺。」此之謂也。 至於念佛一事,最要在了生死。既為了生死,則生死之苦,自生厭心。西方之樂,自生欣 心。如此則信願二法,當念圓具。再加以志誠懇切,如子憶母而念。則佛力法力,自心信 願功德力,三法圓彰。猶如杲日當空,縱有濃霜層冰,不久即化。初心念佛,未到親證三 昧之時,誰能無有妄念。所貴心常覺照,不隨妄轉。 喻如兩軍對壘,必須堅守己之城郭,不令賊兵稍有侵犯。候其賊一發作,即迎敵去打。必 使正覺之兵,四面合圍。俾彼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彼自懼獲滅種,即相率歸降矣。其最 要一著,在主帥不昏不惰,常時惺惺而已。若一昏惰,不但不能滅賊,反為賊滅。所以念 佛之人,不知攝心,愈念愈生妄想。若能攝心,則妄念當漸漸輕微,以至於無耳。故云, 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定太平。 ——《印光法師文鈔》‧ 復徐彥如軼如二居士書 https://i.imgur.com/oNI6gRR.jp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8.197.12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73875276.A.662.html

11/16 11:48, 4年前 , 1F
這些祖師大德談兵事,有個帶過萬人以上部隊,攻城掠地過的?
11/16 11:48, 1F

11/16 12:36, 4年前 , 2F
感恩菩薩開示,了生脫死才重要,南無阿彌陀佛
11/16 12:36, 2F

11/16 18:29, 4年前 , 3F
南無阿彌陀佛
11/16 18:29, 3F

11/16 19:37, 4年前 , 4F
阿彌陀佛!
11/16 19:37, 4F

11/16 20:32, 4年前 , 5F
了生脫死是很重要...-.-有人統計過修淨土的跟可能往生極樂世
11/16 20:32, 5F

11/16 20:32, 4年前 , 6F
界的人數比例嗎?
11/16 20:32, 6F

11/16 21:46, 4年前 , 7F
阿彌陀佛!
11/16 21:46, 7F

11/18 15:16, 4年前 , 8F
阿彌陀佛
11/18 15:16, 8F
文章代碼(AID): #1TpsvCPY (Buddhism)
文章代碼(AID): #1TpsvCPY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