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發菩提心

看板Buddhism作者 (silence)時間4年前 (2019/07/17 18:06), 4年前編輯推噓4(4026)
留言30則, 7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3/7 (看更多)
※ 引述《fx458 (狐狸)》之銘言: : 大家好,一直以來心中有疑問,閱讀了很多書籍、拜訪法師們, : 都說發菩提心很重要,可是,到底菩提心是哪一種心呢? : 曾查的資訊裡,說菩提心是「利他」,會提到何謂利他、要以智慧抉擇什麼樣的方式利他 摘自:香光莊嚴 達賴喇嘛尊者:菩提心與覺悟 釋見芊、林鳳津 合譯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article.php?aid=266 我們所說的菩薩(梵語:bodhisattva,音譯:菩提薩薩)是什麼意思呢? 「Bodhi」(菩提)表示覺悟(無上菩提果位正等覺的覺知,又稱為一切遍智),指沒有 任何缺點、圓滿無瑕的狀態(淨除了一切煩惱障與所知障),並具有所有美好的特質。 「Sattva」(薩埵)指某人具有勇氣和信心,並且為了利益眾生,盡力邁向覺悟(成佛) 。為了眾生的終極利益(希求成辦眾生究竟利益的他利圓滿),而從內心自發地、懇切地 期望覺悟(為了利他圓滿而希求自身成辦無上正等菩提的自利圓滿)的人稱為「菩薩」。 (註:《佛地經論》(玄奘法師譯):「緣菩提(佛果)、薩埵(有情眾生)為境,故名菩 薩,具足自利利他大願,求大菩提利有情故(上求菩提下化眾生)。又薩埵者,是勇猛義 ,精進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薩。」) (利他按照次第來講的話,很希望眾生離苦、很希望眾生得樂,而自己要成就一切種 智的遍智才有圓滿利他的能力,一切種智是斷除了一切煩惱障與所知障的自利圓滿。) 藉由智慧(緣起空正見),他們將心導向覺悟;藉由慈悲(慈是予樂、悲是拔苦,菩 薩生起增上意樂的慈心、增上意樂的悲心),他們關切眾生。 為了利益他人,而想要達成覺悟(由利他的大悲心,引生希求成辦無上菩提的正等覺 ,正等覺的覺悟是一切種智的智慧)的心願,就是我們所謂的「菩提心」(bodhicitta) ,這也正是修道的起點。(希求菩提的發心、希求成佛的發心,發心是入道的起點)。 由於漸漸瞭解到什麼是覺悟(佛果無上菩提的正等覺),個人會體認到:不單是有一 個目標要完成,而且此目標(無上菩提一切種智的果位)是有可能達成的。被希望幫助眾 生的念頭(大悲心)所驅使,心中想著:「為了利益有情,我必須達到覺悟(成佛)。」 (為利有情願成佛的發心,稱為發菩提心,真實發心的當下即入大乘道,由資糧道、 加行道、見道、修道,最後達到無學道現證圓滿菩提,獲得一切遍智的正等覺。) ------------------------------------------------------------------------------ [1] 菩提心是由利他的大悲心引生為利有情願成佛的發心 《優婆塞戒經》:「眾生有思,名為欲心(欲心所的作用是希求),以如是欲(希求 ),善業因緣,發菩提心,是則名為菩薩性(具有大悲心的士夫是大乘種性覺醒者)。」 [2] 大乘佛教傳統修持菩提心的兩種教授:(一)七支因果法,(二)自他相換法。1.七 支因果:平等捨→知母→念恩→報恩→悅意慈→大悲心→增上意樂→菩提心。2.自他 換:平等捨→愛我執的過患→愛護他人的利益→不修自他等換的過患→…菩提心。 [3] 菩提,「菩」是“斷”的意義、提是“證”的意義,佛果具有圓滿究竟的斷、證功德 《大般若經》(玄奘譯):「諸菩薩摩訶薩,若已圓滿一切福德、智慧資糧,永『斷』 一切煩惱、所知二障麁重習氣相續,『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乃名如來、應、正等覺。」 佛果才有真正圓滿的菩提心。菩提心是第六意知的心王,一切有情本自具足第六意識 ,菩薩因地發起希求無上菩提果位之發心,菩提心是由利他的大悲心希求成佛的欲心所相 應的意識心王,淨除一切障礙獲證佛果時,佛果的意識成就圓滿菩提斷證功德的一切種智。 [4] 與第六意識心王相應的慧心所,能成辦聞所生慧、思所生慧、修所生慧,可參考本板 po文:#1SAimS0c 現行薰種子,種子起現行 (補充:慧心所)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63357997.A.EF1.html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臺灣), 07/17/2019 18:53:19

07/17 19:06, 4年前 , 1F
感謝回覆,再研究看看
07/17 19:06, 1F

07/17 19:46, 4年前 , 2F
佛學跟學佛不太一樣,不要想得太多了,有些事不見得想得清楚
07/17 19:46, 2F

07/17 19:52, 4年前 , 3F
知見要很清楚才行喔,才不會修錯,這些都是用來實修的。
07/17 19:52, 3F

07/17 20:14, 4年前 , 4F
可搭配看格西講的菩提心的定義:
07/17 20:14, 4F

07/17 20:14, 4年前 , 5F
#1T9emGaW 大乘佛教的精髓-發菩提心 (18)
07/17 20:14, 5F

07/17 21:11, 4年前 , 6F
聖人菩提心,非凡夫境界。
07/17 21:11, 6F

07/17 21:11, 4年前 , 7F
若真了菩提心,如同六祖。
07/17 21:11, 7F

07/17 21:11, 4年前 , 8F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07/17 21:11, 8F

07/17 21:11, 4年前 , 9F
證道歌:
07/17 21:11, 9F

07/17 21:11, 4年前 , 10F
宗亦通。說亦通。定慧圓明不滯空。非但我今獨達了。恆河
07/17 21:11, 10F

07/17 21:11, 4年前 , 11F
諸佛體皆同。
07/17 21:11, 11F

07/17 21:11, 4年前 , 12F
捨妄心。取真理。取捨之心成巧偽。
07/17 21:11, 12F

07/17 21:11, 4年前 , 13F
學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認賊將為子。
07/17 21:11, 13F

07/17 21:11, 4年前 , 14F
損法財。滅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識。
07/17 21:11, 14F

07/17 21:11, 4年前 , 15F
是以禪門了卻心。頓入無生知見力。
07/17 21:11, 15F

07/17 21:11, 4年前 , 16F
每個人都有佛性,問題是我們還沒開採出來。
07/17 21:11, 16F

07/17 21:11, 4年前 , 17F
若一直用權乘來解釋實教是天差地別,差之毫釐失千里。
07/17 21:11, 17F

07/17 21:16, 4年前 , 18F
阿彌陀佛!
07/17 21:16, 18F

07/17 21:22, 4年前 , 19F
您不是引了佛果才有真正圓滿的菩提心...-.-修為到哪裡,才真的
07/17 21:22, 19F

07/17 21:22, 4年前 , 20F
知道哪裡,在那之前,口頭禪?
07/17 21:22, 20F

07/17 21:24, 4年前 , 21F
南無阿彌陀佛
07/17 21:24, 21F

07/17 21:24, 4年前 , 22F
我個人是覺得初修,學的要少不要多,行止跟的上再多學點...
07/17 21:24, 22F

07/17 21:26, 4年前 , 23F
佛學大師不見得能得佛法受用...-.-
07/17 21:26, 23F

07/17 21:49, 4年前 , 24F
相關內容要獲得更清楚認識的話,可參考本板進行的系列文:
07/17 21:49, 24F

07/17 21:49, 4年前 , 25F
[實修] 古印度佛法傳承源流~菩提心的修持方式
07/17 21:49, 25F

07/17 21:58, 4年前 , 26F
(當然初學者不是一下學很多,所以有系統次第的學習很重要
07/17 21:58, 26F

07/17 22:04, 4年前 , 27F
末學po的系列文很多都已多年連載了,不是一下就給這麼多)
07/17 22:04, 27F

07/17 22:15, 4年前 , 28F
(因位的菩薩位與果位的佛果安立,可參閱<地道建立>系列文)
07/17 22:15, 28F

07/17 23:23, 4年前 , 29F
先修慈悲心幫助最可憐的六道眾生(動物,老人,小孩)
07/17 23:23, 29F

07/17 23:24, 4年前 , 30F
平時這樣培養可以比較快成佛證得菩提心~阿彌陀佛
07/17 23:24, 30F
文章代碼(AID): #1TBlCjxn (Buddhism)
文章代碼(AID): #1TBlCjxn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