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2018年 11月25日 台北長春 馬哈希一日禪

看板Buddhism作者 (東岐明)時間5年前 (2018/11/16 08:06),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2018年 11月25日 台北長春 馬哈希一日禪 猶如一間晦暗的屋子,如果將燈打開,一切便變得明晰可見。當心中暗淡無光 時,就無法看清事物,唯能見到雛形,卻無銳利的覺知。 心充滿光明時 ,一切事物將明晰可見,所有過程都會變得很清楚,因而易於明 瞭。這光正是覺醒之光,正念之光。                    《Joseph Goldstein回到當下/法園編譯》 ◎時間:AM 9:00~PM 5:00(報到時間AM 8:50) ◎指導:寂仁法師 ◎日期:11/25(日) ◎地點:PTMC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台北長春中心,台北市中山區伊通街127-4號3F    (捷運松江南京站7號出口,約走5分鐘;近長春國小)     *附近之停車場-建國高架橋下(南京東路與長春路之間) ◎主辦單位:PTMC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 台北長春中心       Panditarama Taiwan Longspring Vipassana Meditation Center  按此連結FB: PTMC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 台北長春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anditarama.taiwanlongspring/ ◎禪修法門:毗婆舍那(Vipassana)智慧禪 ◎課程內容:教導馬哈希禪修基本觀念、方法,實務體驗行禪、坐禪、生活念住       、禪修期間受持八戒、過午不食,全程禁語。 ◎課程費用:歡迎隨喜功德.作為正念禪修弘法之用 ◎報名方式:1.請按此連結 馬哈希寂靜禪園 http://santi4u.blogspot.tw/       2.電話報名(02)2507-0891 ◎注意事項: 1.自備保暖蓋腳巾、環保筷、環保杯等。2.報到時請繳交手機(請將手機貼上 姓名)。請勿攜帶貴重物品,禪修營不代為保管。禪修時,請勿穿著發出雜音 的衣物(如尼龍製成的),易干擾自己和他人禪修。3.全程參與 ◎關於PTMC「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為依法設立、以非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 ,以「培育正信、正見」之僧伽與信眾,創辦原始佛教研修學院與毘婆舍那禪 修中心為目標,並以「根植原始佛教、弘揚智慧禪修、推廣生命教育、促進人 類福祉」為宗旨。「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是緬甸班迪達禪修中心(Panditarama) 在世界各國分支中代表台灣的分支機構。 「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的設立是期望把馬哈希念處內觀傳統,能夠全面的移 植到台灣來,讓台灣民眾有機會親身體驗佛陀珍貴的法,讓生命在強力的正念 法流中,正向蛻變身心健康且充滿活力。使諸佛所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之旨要,自然展露於身口意之體現中。                         ─節自PTMC創辦人-大越法師 ◎關於PTMC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 台北長春中心  Panditarama Taiwan Longspring Vipassana Meditation Center  巴利法名:Sukha Punnami Sasana Yeiktha  中心為禪修者開設課程,推廣馬哈希Vipassana觀禪,馬哈希禪修基本觀念方  法,實務體驗練習,導讀相關佛典書籍.  依循佛陀世尊所善說的教法–戒定慧,實踐初中後善行道,依於佛陀教導–正確  行道的方法,導向完全斷除邪見,出離煩惱與解脫。 馬哈希寂靜禪園 http://santi4u.blogspot.tw/ FB:PTMC台灣班迪達禪修學會 台北長春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panditarama.taiwanlongspring/ 台北市中山區伊通街127-4號 3F (02)2507-0891. 捷運松江南京站7號出口,近長春國小,步行約 5分鐘 --  MBSC Mula-Buddha-Sasana Center     佛陀原始正法中心 http://mbscnn.org   佛陀原始正法學會 https://zh-tw.facebook.com/MBSC.or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4.179.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42326803.A.84C.html

11/16 14:07, 5年前 , 1F
Sadhu
11/16 14:07, 1F

11/16 21:02, 5年前 , 2F
Sadhu Sadhu Sadhu
11/16 21:02, 2F

11/17 04:02, 5年前 , 3F
Sadhu!
11/17 04:02, 3F
文章代碼(AID): #1RxWeJXC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