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供養父母功德

看板Buddhism作者 (天堂鴉)時間5年前 (2018/10/03 14:02), 編輯推噓6(600)
留言6則, 6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印光大師如是說—經中說:“供養父母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相等。”親在,則 善巧勸諭,讓他持齋念佛求生西方;親亡,則以自己讀誦、修持的功德,常常至誠為親迴 向,讓他永出五濁,長別六道,證無生法忍,登地不退,盡未來際以度脫眾生,使自他一 共成佛道。這樣,才是大孝!與世俗之孝不同,這才是真孝! 白話譯文: 唯有佛門弟子,以成就佛道和利益眾生為最上等的報恩行為。這樣不僅報答了多生 的父母,也報答了無量劫以來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不僅在父母生前孝敬,並且還要度脫 父母死後的靈識,使其永出苦輪,常住正覺。所以說,佛子之孝,大多隱晦而難以顯露。 雖然,儒家之孝,以奉養父母為先,若佛子告別雙親出家,難道能不顧父母的奉養嗎?按 照佛門制度,出家必須先稟告父母。即使有兄弟子侄可託,也要稟請於親人,親人允許才 可出家,否則不許剃度。出家之後,若其兄弟去世,親人無所倚托,也得節省自己的衣缽 之資,來奉養父母。所以,長蘆有養母之芳蹤,(宋朝有一位長蘆宗頤禪師,襄陽人,幼 年喪父,母陳氏帶他於舅家撫養。禪師長大後,博通世間典籍。二十九歲出家,深明宗要 。後住長蘆寺,迎請母親與方丈東室奉養,勸她念佛求生淨土,過了七年,其母親唸佛而 逝。見《淨土聖賢錄》。)道丕有葬父之異跡。(道丕,唐宗室,長安人,週歲時,父親 戰死沙場。七歲出家。十九歲那年,戰亂紛紛,穀米很貴,揹著母親入華山,自己辟穀, 所乞之食奉養母親。第二年,往霍山戰場,收聚一堆白骨,誦經咒,祈禱父骨從骨堆中出 來。數日後,父骨果然從骨堆中躍出,聚集到兒子面前。於是他掩埋了其他骨頭,揹負父 骨而歸葬。見《宋高僧傳》。)所以,經中說:“供養父母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 德相等。”親在,則善巧勸諭,讓他持齋念佛求生西方;親亡,則以自己讀誦、修持的功 德,常常至誠為親迴向,讓他永出五濁,長別六道,證無生法忍,登地不退,盡未來際以 度脫眾生,使自他一共成佛道。這樣,才是大孝!與世俗之孝不同,這才是真孝! 文鈔原文: 惟我釋子,以成道利生為最上報恩之事。且不僅報答多生之父母,並當報答無量劫來四生 六道中一切父母。不僅於父母生前而當孝敬,且當度脫父母之靈識,使其永出苦輪,常住 正覺。故曰釋氏之孝,晦而難明者也。雖然,儒之孝,以奉養父母為先者也。若釋氏辭親 出家,豈竟不顧父母之養乎。夫佛制,出家必稟父母。若有兄弟子侄可託,乃得稟請於親 ,親允方可出家,否則不許剃落。其有出家之後,兄弟或故,親無倚托,亦得減其衣缽之 資,以奉二親。所以長蘆有養母之芳蹤,宋長蘆宗頤禪師,襄陽人,少孤,母陳氏鞠養於 舅家,及長,博通世典,二十九歲出家,深明宗要,後住長蘆寺,迎母於方丈東室,勸令 唸佛求生淨土,歷七年,其母唸佛而逝。事見淨土聖賢錄。道丕有葬父之異跡。道丕。唐 宗室,長安人,生始週歲,父歿王事,七歲出家,年十九世亂谷貴,負母入華山,自辟穀 ,乞食奉母,次年往霍山戰場,收聚白骨,虔誦經咒,祈得父骨,數日父骨從骨聚中躍出 ,直詣丕前,乃掩餘骨,負其父骨而歸葬焉,事見宋高僧傳。故經雲:供養父母功德,與 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等。親在,則善巧勸諭,令其持齋念佛求生西方。親歿,則以己讀 誦修持功德,常時至誠為親迴向。令其永出五濁,長辭六趣。忍證無生,地登不退。盡來 際以度脫眾生,命自他以共成覺道。如是,乃為不與世共之大孝也。 (正)佛教以孝為本論 https://i.imgur.com/Np78YkB.jp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233.22.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38546554.A.E45.html

10/03 17:11, 5年前 , 1F
阿彌陀佛!
10/03 17:11, 1F

10/03 22:32, 5年前 , 2F
南無阿彌陀佛
10/03 22:32, 2F

10/03 23:02, 5年前 , 3F
阿彌陀佛!
10/03 23:02, 3F

10/04 00:07, 5年前 , 4F
南無阿彌陀佛!
10/04 00:07, 4F

10/04 14:07, 5年前 , 5F
南無阿彌陀佛
10/04 14:07, 5F

10/05 06:26, 5年前 , 6F
阿彌陀佛
10/05 06:26, 6F
文章代碼(AID): #1Rj5jwv5 (Buddhism)
文章代碼(AID): #1Rj5jwv5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