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虛雲老和尚

看板Buddhism作者 (天堂鴉)時間6年前 (2018/06/27 15:13), 編輯推噓11(1101)
留言12則, 12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虛雲老和尚最後遺言 人命無常,朝存夕亡,如石火電光。 美女在前,則以為一枝花,其實,迷魂鬼子就是她. 善用心者,心田不長無明草,處處常開智慧花。 三界輪迴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可見有淫就有生死,斷淫就斷生死。 時光長短,唯心所造。一切苦樂,隨境所遷。 時間是剎那剎那的過,剎那剎那的催人老。 有智不在年高,無智空長百歲。 古人說:「勿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禪是靜慮,要在靜中思慮好歹,擇善而從。 精進勇猛,有大願力,難的會變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變為難。 有憎愛心,就有煩惱;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於毫釐。 生日又雲母難日,自哀未遑,切不可作壽慶賀。 以智慧明鑒自心,以禪定安樂自心。以精進堅固自心,以忍辱滌盪自心。以持戒清凈自心 ,以布施解脫自心。 坐禪要曉得調養身心。若不善調養,小則害病,大則著魔。 用功的人要善於調和身心,務使心平氣和,無掛無礙,無我無人,行住坐卧,妙合玄機。 平實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貪、戒嗔、戒痴、戒殺、戒盜、戒淫、戒綺語、戒妄語 、戒兩舌、戒惡口。如是十善老生常談,可是果能真實踐履,卻是成佛作祖的礎石,亦為 世界太平建立人間凈土之機樞。 中下根人,常被境風所轉。境風有八:利、衰、毀、譽、稱、譏、苦、樂。行人遇著利風 ,便生貪著;遇著衰風,便生愁懊;遇著毀風,便生嗔恚;遇著譽風,便生歡喜;遇著稱 風,居之不疑;遇著譏風,因羞成怒;遇著苦風,喪其所守;遇著樂風,流連忘返。如是 八風飄鼓,心逐境遷,生死到來,如何抵敵? 昔明代羅殿撰有醒世詩曰: 急急忙忙苦苦求,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 是是非非何日了?煩煩惱惱幾時休? 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 誰能脫離這詩的窠臼,誰就是大解脫人。 拾得大士傳的彌勒菩薩偈曰: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 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自說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他自幹了; 我也省氣力,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密,便是妙中寶。 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又偈曰: 也不論是非,也不把家辦; 也不爭人我,也不做好漢。 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 悟得長生理,日月為鄰伴。 凡當參學,要有三樣好; 第一要有一對好眼睛,第二要有一雙好耳朵,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 好眼睛就是金剛正眼,凡見一切事物,能分是非,辨邪正,識好歹,別聖凡。 好耳朵就是順風耳,什麼話一聽到,都知道說的什麼。 好肚皮就是和彌勒菩薩的布袋一樣,大肚能容撐不破,遇緣應機,化生辦事,把所見所聞 作比較研究,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世尊所說三藏十二部經典,也是為了你我的貪嗔痴三毒。三藏十二部的主要內容就是戒定 慧,就是因果。使我戒除貪慾,抱定慈悲喜舍,實行六度萬行,打破愚迷邪痴,圓滿智慧 德相,莊嚴功德法身。若能依此處世為人,那真是處處總是華藏界了。 靜坐之重要:妙法蓮華經云: 「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因為靜坐這一法,可以使我們脫離塵勞,使身心 安泰,使自性圓明,生死了脫。一須臾者,一剎那之間也。若人以清凈心,返照回光,坐 須臾之久,縱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種,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工夫得力,一須臾之間 ,是可以成佛的。 何謂戒定慧?防非止惡曰戒。六根涉境,心不隨緣曰定。心境俱空,照覽無惑曰慧。防止 三業之邪非,則心水自澄明,即由戒生定。心水澄明,則自照萬象,即由定生慧。 修行用功,貴在一心。 凡夫的境界,總是貪染財、色、名、利。 因為你我無始以來,被七情六慾所迷,從朝至暮,總是在聲色之中過日子,所以沉淪苦海 。 年輕不知好歹,把寶貴的光陰混過了,老病到來,死不得,活不得,放不下,變為死也苦 ,活也苦。這就是「早不預修,年晚多諸過咎。」 年老的人死在眉睫,固要猛進;年輕的人亦不可悠忽度日。須知「黃泉路上無老少,孤墳 多是少年人。」總要及早努力,方為上計。 佛法的根本要義,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學佛當以明心見性為本,斷惡修善為行。 現在你我生死未了,就要生大慚愧心,發大勇猛心,不隨妄想習氣境界轉。 做工夫不一定在靜中,能在動中不動,才是真實工夫。 能不起分別心,無心任運,就不生煩惱;心若分別,即成見塵,就有煩惱,就被苦樂境界 轉了。 眾生習氣毛病有八萬四千煩惱,所以佛就有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這是佛的善巧方便。你 有什麼病,就給你什麼葯。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滾來滾去。五欲是財、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 、哀、樂、愛、惡、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食也有利有害。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饑,必定菜根香。如潭 州龍山和尚那樣:「一池荷葉衣無數,滿地松花食有餘;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 居。」 世間七珍,雖稱為寶,享樂一時,畢竟成空,只能養生,不能脫死。若佛三寶,則能息無 邊生死,遠離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樂。 參禪念佛都是入道妙門,不分高下,可以互通,圓融無礙。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亂,何嘗不 是參禪?參禪到能所雙忘,又何嘗不是念實相佛?禪與凈本相輔而行。 不論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參禪也好,總要認定一門,驀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 ,明天一樣干;今年不成功,明年一樣干;今世不成功,來世一樣干。溈山老人所謂:「 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 念佛到一心不亂,何嘗不是參禪?參禪參到能所雙忘,又何嘗不是念實相佛?禪者,凈中 之禪,禪與凈,本相輔而行,奈何世人偏執,起門戶之見,自贊毀他,很像水火不相容。 凡關世道人心者,莫不疾首痛心,力求和平挽救人心,使歸正軌,重仁慈不重武力。勿貪 口腹,見利忘義,則殺心不起。殺機若息,劫運潛消矣。 五戒者,一殺戒,二盜戒,三淫戒,四妄語戒,五飲酒戒。此五戒名曰學處,又名學跡, 是在家男女所應學故。又名路徑,若有游此,便升大智慧殿,故一切律儀妙行善法,皆由 此路。又名學本,諸所應學,此為本故。又名五大施,謂以攝取無量眾生故,成就無量功 德故。 人心不古,置因果於罔聞,那知因果理徹,如影隨形,如響斯應,若深信之者,人心則不 改而善。縱遇順逆之境,必無憂喜。當知現生所受,或遇兵刀水火劫賊等事,皆由自造。 前清庚子年間,八國聯軍入京,我那時跟光緒帝、慈禧太后們一起走。中間有一段,徒步 向陝西方面跑,每日跑幾十里路,幾天沒有飯吃。路上有一個老百姓,進貢了一點番薯藤 給光緒帝,他吃了還問那人是什麼東西,這麼好吃? 人的投生,起首由於淫慾,及至出生後,就以財為主。廣慧和尚勸人疏於財利,謂: 「一切罪業,皆由財寶所生。」所以五欲第一個字就是財。人有了錢財,才有衣食住,才 想女色,娶妻妾。人若無財,什麼事都辦不成,可見財的厲害了。 妄想來了,就讓它來,我總不理會它,妄想自然會息。 你我都是一個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動靜、行住坐卧,要順時調護。 以智慧明鑒自心,以禪定安樂自心,以精進堅固自心,以忍辱滌盪自心,以持戒清凈自心 ,以布施解脫自心。 能動靜忘懷,利水清月現。 出家有四種: 一、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參法侶,心猶顧戀。 二、身在家,心出家——雖受用妻子,而不生耽染。 三、身心俱出家——於諸欲境,心不生顧戀。 四、身心俱不出家——受用妻子,心生耽染。 罪障之中,淫為首要。因淫損體,遂殺生補養,而盜妄等惡,亦隨之而至。 男子見了女子,或可觀想自己亦作女子;女子見了男子,或可觀想自己亦作男子,以杜妄 想。 跏趺坐時,宜順著自然正坐,不可將腰著意挺起。否則火氣上升。過後會眼屎多,口臭氣 頂,不思飲食,甚或吐血。又不要縮腰垂頭,否則容易昏沉。 如覺昏沉來時,睜大眼睛,挺一挺腰,輕略移動臀部,昏沉自然消滅。 用功太過急迫,覺心中煩躁時,宜萬緣放下,功夫也放下來,休息約半寸香,漸會舒服, 然後再提起用功。否則,日積月累,便會變成性躁易怒,甚或發狂著魔。 六祖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參禪?」我請問你的心已平直沒有?有個月里嫦娥赤 身露體抱著你,你能不動心嗎?有人無理辱罵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嗎?你能夠不分別 冤親憎愛、人我是非嗎?統統做到,才好開大口,否則不要說空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8.19.18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30083601.A.E4F.html

06/27 17:13, 6年前 , 1F
阿彌陀佛!
06/27 17:13, 1F

06/27 17:34, 6年前 , 2F
阿彌陀佛
06/27 17:34, 2F

06/27 22:34, 6年前 , 3F
阿彌陀佛
06/27 22:34, 3F

06/27 23:05, 6年前 , 4F
阿彌陀佛
06/27 23:05, 4F

06/27 23:28, 6年前 , 5F
阿彌陀佛
06/27 23:28, 5F

06/28 01:24, 6年前 , 6F
阿彌陀佛
06/28 01:24, 6F

06/28 07:42, 6年前 , 7F
阿彌陀佛
06/28 07:42, 7F

06/28 22:11, 6年前 , 8F
頂禮老和尚
06/28 22:11, 8F

06/29 00:44, 6年前 , 9F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06/29 00:44, 9F

07/01 12:00, 6年前 , 10F
阿彌陀佛
07/01 12:00, 10F

07/01 22:05, 6年前 , 11F
阿彌陀佛
07/01 22:05, 11F

07/08 14:21, 6年前 , 12F
南無阿彌陀佛!~
07/08 14:21, 12F
文章代碼(AID): #1RCpaHvF (Buddhism)
文章代碼(AID): #1RCpaHvF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