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究竟工作上怎麼可能身苦心不苦?

看板Buddhism作者 (水戶洋平)時間6年前 (2017/12/24 14:41), 編輯推噓12(12099)
留言111則, 10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常聽到大家分享 有關學習佛法可以達到身苦心不苦的境界 例如佛陀或阿羅漢可能有身體的不適 但心理不覺得苦 但這很難理解 既然都說"身苦"了 代表有感受到身體的苦 不然應該連身體在受苦都感受不到吧? 個人覺得蠻難做到的 比方說上班很苦 那我們想說雖然我們身體在上班很苦但心情不苦? 這樣真的就會不苦了嗎? 如果是一些比較勞動的工作業務可能可以吧? 因為可以把身心分開 身體勞動 但心理想像一些輕鬆快樂的事情 但如果是勞心的工作 花費腦力的工作似乎很難 因為你要不斷思考當下的工作 等一下的工作等等 沒辦法像上述把身心分開 達到身苦心不苦的境界 不知道大家怎麼想 大家覺得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2.33.23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14097714.A.DBD.html

12/24 15:49, 6年前 , 1F
是的,一般沒有經驗的人可能比較難懂,如果有放下過很
12/24 15:49, 1F

12/24 15:49, 6年前 , 2F
大的執著的人,就會明白這之間差異在哪。
12/24 15:49, 2F

12/24 15:49, 6年前 , 3F
簡單跟您敘述一下,其實這個差別就是,假設您是個很在
12/24 15:49, 3F

12/24 15:49, 6年前 , 4F
意有沒有伴侶的人,那麼現在有兩種情況:
12/24 15:49, 4F

12/24 15:50, 6年前 , 5F
一,您自己去跑步鍛鍊身體。
12/24 15:50, 5F

12/24 15:50, 6年前 , 6F
二,您與伴侶一起去跑步鍛鍊身體。
12/24 15:50, 6F

12/24 15:51, 6年前 , 7F
在假設您是很在意有沒有伴侶的性格之後,您覺得這兩種
12/24 15:51, 7F

12/24 15:51, 6年前 , 8F
情境的心境會一樣嗎?
12/24 15:51, 8F

12/24 15:51, 6年前 , 9F
但說實在的,兩者都是跑步,跑步都很累啊,跑一跑很想
12/24 15:51, 9F

12/24 15:52, 6年前 , 10F
停下來。兩者卻會有心境上的差異,從細微上的,到明顯
12/24 15:52, 10F

12/24 15:52, 6年前 , 11F
的差異。
12/24 15:52, 11F

12/24 15:53, 6年前 , 12F
身苦心不苦就是這樣的狀況,差別在於,我舉的例子是因
12/24 15:53, 12F

12/24 15:53, 6年前 , 13F
為慾望得到滿足,所以即使環境帶給我苦,仍有一些快樂
12/24 15:53, 13F

12/24 15:53, 6年前 , 14F
的事能讓我覺得不苦。
12/24 15:53, 14F

12/24 15:54, 6年前 , 15F
而佛教中的身苦心不苦,是沒有了慾望。猶如工作時有一
12/24 15:54, 15F

12/24 15:54, 6年前 , 16F
堆事要做,想到要完成它就覺得很煩,但如果沒有負面情
12/24 15:54, 16F

12/24 15:54, 6年前 , 17F
緒或慾望的人,就不會覺得煩,而是會想怎麼安排跟處理
12/24 15:54, 17F

12/24 15:54, 6年前 , 18F
最有效率。
12/24 15:54, 18F

12/24 15:55, 6年前 , 19F
當然,說難,是很難做到。沒有方法的話一般人基本上是
12/24 15:55, 19F

12/24 15:55, 6年前 , 20F
做不到,有方法的話是可以,難在可能也不是馬上做得到
12/24 15:55, 20F

12/24 15:55, 6年前 , 21F
12/24 15:55, 21F

12/24 15:56, 6年前 , 22F
說簡單,也有人換個念頭,馬上就把工作從苦差事變成了
12/24 15:56, 22F

12/24 15:56, 6年前 , 23F
一種遊戲,甚至具有神聖使命的任務,執行起來也就不覺
12/24 15:56, 23F

12/24 15:56, 6年前 , 24F
得難、不覺得苦了。
12/24 15:56, 24F

12/24 15:57, 6年前 , 25F
總之,我覺得身苦心不苦對不同人來說,可以是非常近的
12/24 15:57, 25F

12/24 15:57, 6年前 , 26F
目標,也可以是遙不可及的都市傳說。但只要願意學習佛
12/24 15:57, 26F

12/24 15:57, 6年前 , 27F
教的方法,有系統地修行,終究是可以親自體驗到的。
12/24 15:57, 27F

12/24 16:32, 6年前 , 28F
謝謝t大回應分享,不過換個角度想,佛陀和他的出家
12/24 16:32, 28F

12/24 16:32, 6年前 , 29F
弟子當年是全職投入修行,才能達到那樣的境界,我
12/24 16:32, 29F

12/24 16:32, 6年前 , 30F
們現代人如果是在家的還要顧及生活尤其是工作,是
12/24 16:32, 30F

12/24 16:32, 6年前 , 31F
否能達到佛陀說的身苦心不苦好像也還很難說?
12/24 16:32, 31F

12/24 16:35, 6年前 , 32F
嗯,這個嘛,如果我跟你說我有類似的經驗,但不是工作
12/24 16:35, 32F

12/24 16:35, 6年前 , 33F
的事,可能對您來說也太遠了,就像我也遇過有人花上兩
12/24 16:35, 33F

12/24 16:35, 6年前 , 34F
三年的時間,一步步越來越接近您說的身苦心不苦(包含
12/24 16:35, 34F

12/24 16:35, 6年前 , 35F
生活各層面,不只工作,所以是一步一步),然而自己沒
12/24 16:35, 35F

12/24 16:35, 6年前 , 36F
有親身經驗,其實是很難以置信的。
12/24 16:35, 36F

12/24 16:36, 6年前 , 37F
之前看過佛陀講述給在家弟子的教導,似乎都是一些
12/24 16:36, 37F

12/24 16:36, 6年前 , 38F
比較普遍的概念,像是學好工作技能,孝順父母,愛
12/24 16:36, 38F

12/24 16:36, 6年前 , 39F
護家人,善加理財等等,會不會是因為在家居士有現
12/24 16:36, 39F
還有 32 則推文
12/24 16:46, 6年前 , 72F
的。
12/24 16:46, 72F

12/24 16:48, 6年前 , 73F
至於,是不是出家修行更容易達到這點呢?其實也有的人
12/24 16:48, 73F

12/24 16:48, 6年前 , 74F
出家修行很多年都還沒摸到正確的方向呢,在家修行與其
12/24 16:48, 74F

12/24 16:48, 6年前 , 75F
說是煩惱更多,不如說是更能發現自己潛藏的煩惱執著。
12/24 16:48, 75F

12/24 16:48, 6年前 , 76F
畢竟生活得很苦,但沒學佛法,卻心裡很快樂的人,也是
12/24 16:48, 76F

12/24 16:48, 6年前 , 77F
有啊^^
12/24 16:48, 77F

12/24 16:55, 6年前 , 78F

12/24 16:55, 6年前 , 79F

12/24 16:55, 6年前 , 80F

12/24 17:39, 6年前 , 81F
慈悲講念之心,專心做好每一件事,慢慢會平靜
12/24 17:39, 81F

12/24 17:43, 6年前 , 82F
受心所的領納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捨受)三種差別,
12/24 17:43, 82F

12/24 17:44, 6年前 , 83F
受心所是遍行心所,相應一切心王,眼識心王、耳識心王、
12/24 17:44, 83F

12/24 17:46, 6年前 , 84F
....意識心王等都有與其相應的受心所,前五根識的受屬於
12/24 17:46, 84F

12/24 17:47, 6年前 , 85F
身受,如上說有苦、樂、捨三種差別,意受(心受)也有此三
12/24 17:47, 85F

12/24 17:48, 6年前 , 86F
種差別,意受(心受)的苦受主要來自瞋心,聖者如阿羅漢已
12/24 17:48, 86F

12/24 17:50, 6年前 , 87F
斷除了貪瞋等煩惱,雖有身受的苦受(如天氣變化、生病等)
12/24 17:50, 87F

12/24 17:51, 6年前 , 88F
但不會因瞋心增益為意受(心受)的苦受。
12/24 17:51, 88F

12/24 18:18, 6年前 , 89F
(身受的苦受,意識也能領納,而阿羅漢聖者斷除了十二緣起
12/24 18:18, 89F

12/24 18:20, 6年前 , 90F
支的愛、取,對於已感果的受的苦樂果報,不會增益執取。)
12/24 18:20, 90F

12/24 18:24, 6年前 , 91F
(不會因愛、取增益渴求與樂的感覺經驗不分離的貪,不會因
12/24 18:24, 91F

12/24 18:25, 6年前 , 92F
愛、取增益渴求與苦的感覺經驗分離的瞋。)
12/24 18:25, 92F

12/24 18:38, 6年前 , 93F
(聖者不會增益愛、取,何以故?已斷無明我執薩迦耶見故.)
12/24 18:38, 93F

12/24 20:14, 6年前 , 94F
只要工作時,保持正知: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面.就可以了
12/24 20:14, 94F

12/24 20:16, 6年前 , 95F
就是一直在想別的事,或等一下要做的事,心亂了才會苦.
12/24 20:16, 95F

12/24 22:36, 6年前 , 96F
沒有一定程度的修持,很多法語都只是漂亮話。每天給自己半個
12/24 22:36, 96F

12/24 22:36, 6年前 , 97F
小時或一個小時的時間,讀經、抄經、坐禪、或念佛持咒等等都
12/24 22:36, 97F

12/24 22:36, 6年前 , 98F
好,讓心能初步的靜下來。如能如此,才有後面的東西可談,那
12/24 22:36, 98F

12/24 22:37, 6年前 , 99F
些漂亮話才有可能慢慢成真。
12/24 22:37, 99F

12/25 00:20, 6年前 , 100F
得色界初禪之後,你就能領會這個了。
12/25 00:20, 100F

12/25 00:21, 6年前 , 101F
雖說止禪只能暫時降服煩惱,但如果色身不壞的話,在輕安
12/25 00:21, 101F

12/25 00:22, 6年前 , 102F
效果結束之前,再入色界禪定,這樣子就能持續保持在那種
12/25 00:22, 102F

12/25 00:22, 6年前 , 103F
狀態。
12/25 00:22, 103F

12/25 00:23, 6年前 , 104F
PS:輕安效果在色界禪定出定下坐之後,仍能維持一段時間
12/25 00:23, 104F

12/25 00:23, 6年前 , 105F
,兩三天是最基本的了,最長的聽過有三個月的。
12/25 00:23, 105F

12/25 00:26, 6年前 , 106F
 
12/25 00:26, 106F

12/25 00:27, 6年前 , 107F
找到契合自己根器的方法是最重要的,這樣子才能事半功倍
12/25 00:27, 107F

12/25 00:27, 6年前 , 108F
12/25 00:27, 108F

12/25 05:06, 6年前 , 109F
阿彌陀佛,用一句佛號把苦樂憂喜捨通通打掉,只要老老實
12/25 05:06, 109F

12/25 05:06, 6年前 , 110F
實去念,假以時日就能在身受苦時心不感到有苦了。一齊加油
12/25 05:06, 110F

12/25 05:06, 6年前 , 111F
哦!
12/25 05:06, 111F
文章代碼(AID): #1QFqmosz (Buddh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QFqmosz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