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不是那種人就不要表現的像那種人

看板Buddhism作者 (miru)時間6年前 (2017/11/17 15:02), 6年前編輯推噓7(7034)
留言41則, 9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有人告訴我說 如果你不是那種人就不要表現的像那種人 你不是佛陀就不要身口意表現得像佛陀那般的大慈大悲,有圓滿的大智慧 你不是孔子,老子或其他的東西方聖人就不要身口意表現得像他們那麼的聖人 你只是一個普通的凡夫俗子 你只要接納自己全然為一個有各種煩惱的普通人 並且盡己所能做到自己有辦法做到的事情就好 做得到就做,不行就別勉強,以平常心輕鬆看待就好 以免硬學聖人,結果給自己跟旁人增加莫大的壓力跟煩惱 這樣的觀點,是否跟“學佛“兩字起衝突? 要不然佛陀過去生曾經捨身飼虎,割肉餵鷹 被歌利王節節割截身體不生瞋怒,反倒發願將來成佛第一個要度他 佛教徒怎麼不學佛陀的這種施無畏精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3.172.13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10902175.A.3E0.html

11/17 15:27, 6年前 , 1F
次第,你還不會走的時候,怎麼跑?信佛的人,大都不是果地上的佛
11/17 15:27, 1F

11/17 15:28, 6年前 , 2F
佛陀被割截時,個人推測恐怕已經沒有苦的存在了,離四相以上
11/17 15:28, 2F

11/17 15:29, 6年前 , 3F
金剛經所述,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嗔恨
11/17 15:29, 3F

11/17 15:30, 6年前 , 4F
還搞不定時,先做做的起來的
11/17 15:30, 4F

11/17 16:42, 6年前 , 5F
學佛的意思就是學習佛,跟佛學習,也就是說你還沒恢復
11/17 16:42, 5F

11/17 16:43, 6年前 , 6F
自性的清淨莊嚴智慧美好,所以還在"學"的階段
11/17 16:43, 6F

11/17 16:44, 6年前 , 7F
既然是在學,就是要循序漸進,慢慢進步,時時檢討
11/17 16:44, 7F

11/17 16:46, 6年前 , 8F
佛完美的身口意是我們的榜樣 目標. 我們都還在路上
11/17 16:46, 8F

11/17 17:32, 6年前 , 9F
學佛 還要掌握修行方法(法) 應該要學習怎麼變成聖人
11/17 17:32, 9F

11/17 17:32, 6年前 , 10F
除了效仿聖人之外 佛有傳下修行的方法 應該努力在
11/17 17:32, 10F

11/17 17:33, 6年前 , 11F
學習怎麼修行 並且精進修行 讓內在的自己越發接近聖人
11/17 17:33, 11F

11/17 17:34, 6年前 , 12F
而不止於外在行為的模仿而已
11/17 17:34, 12F
所以佛法就是要學習佛的身口意,鼓勵眾生變成不犯錯的聖人? 要經常思維佛陀在什麼樣的處境下 碰到怎麼樣不同的眾生,應該以什麼樣的思維及言行舉止面對? 有辦法做到像佛那樣很好,做不到也不要因此自責內疚?平常心看待,一步步慢慢來? ※ 編輯: PTT815 (111.83.172.138), 11/17/2017 17:51:23

11/17 18:14, 6年前 , 13F
應該說不只是那樣 眾生可以變成或靠近聖人是因為憑藉
11/17 18:14, 13F

11/17 18:15, 6年前 , 14F
佛法的修行 去除自身的貪嗔癡或是體證實相 理論上在
11/17 18:15, 14F

11/17 18:15, 6年前 , 15F
去除了內心的貪嗔癡之後 自然流露出來的行為就會接近
11/17 18:15, 15F

11/17 18:16, 6年前 , 16F
聖人了 而佛陀的故事是表示給我們看聖人會是什麼樣子
11/17 18:16, 16F

11/17 18:17, 6年前 , 17F
沒有辦法做到代表修行還沒有上路或程度不夠 不用自責
11/17 18:17, 17F

11/17 18:17, 6年前 , 18F
但是應該要努力研究怎麼修行 並下去實踐才有進步
11/17 18:17, 18F

11/17 18:18, 6年前 , 19F
北傳的念佛 禪修 南傳的內觀禪修 其實各種修行方法
11/17 18:18, 19F

11/17 18:18, 6年前 , 20F
都要認真學習過之後才能學會 才有可能開始修行與進步
11/17 18:18, 20F

11/17 18:38, 6年前 , 21F
理可頓悟,事須漸修...
11/17 18:38, 21F

11/17 19:29, 6年前 , 22F
你可以看看善導大師講的機法二種深信看看。佛老早就知
11/17 19:29, 22F

11/17 19:30, 6年前 , 23F
道末法時代的眾生無法修行,無力修行。阿彌陀佛也早就
11/17 19:30, 23F

11/17 19:30, 6年前 , 24F
想好辦法,發願修行迴向給眾生了。看眾生有沒有覺悟到
11/17 19:30, 24F

11/17 19:30, 6年前 , 25F
這點。沒有自知自明的人,就努力「修行」培養善根吧。
11/17 19:30, 25F

11/17 19:30, 6年前 , 26F
<投射>這一詞延伸出來的心理現象之一是:人如何對待自
11/17 19:30, 26F

11/17 19:30, 6年前 , 27F
己,也將如何對待他人。
11/17 19:30, 27F

11/17 19:31, 6年前 , 28F
續延伸類似字句:能慈悲待己,亦能慈悲待人。
11/17 19:31, 28F

11/17 19:31, 6年前 , 29F
當您能對自己慈悲時,一切言行,皆是自然。
11/17 19:31, 29F

11/17 19:32, 6年前 , 30F
未到之前,那就只要思考:學佛否?
11/17 19:32, 30F

11/17 19:33, 6年前 , 31F
佛弟子後學誓願學,大德您願學嗎?
11/17 19:33, 31F

11/17 19:33, 6年前 , 32F
叩禮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1/17 19:33, 32F

11/18 00:04, 6年前 , 33F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11/18 00:04, 33F

11/18 06:37, 6年前 , 34F
弄清楚自己是誰,比該表現出怎樣給人看,更重要。
11/18 06:37, 34F

11/18 09:37, 6年前 , 35F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1/18 09:37, 35F

11/18 10:42, 6年前 , 36F
為眾生,如實而作。
11/18 10:42, 36F

11/18 10:42, 6年前 , 37F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11/18 10:42, 37F

11/18 12:21, 6年前 , 38F
應該是說學賢能者的態度與努力,不是學他們的尊貴表象
11/18 12:21, 38F

11/18 12:22, 6年前 , 39F
舉例來說不用特別去開 勞斯萊斯 來顯示自己是有福報的
11/18 12:22, 39F

11/18 21:39, 6年前 , 40F
華人受儒家影響,常有重身口不重心行,執事廢理的傾向。
11/18 21:39, 40F

11/18 21:39, 6年前 , 41F
執理廢事也不對,學者常犯這個毛病。最好是解行合一。
11/18 21:39, 41F
文章代碼(AID): #1Q3ecVFW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