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到底什麼叫做貪???

看板Buddhism作者 (化妝品)時間6年前 (2017/09/25 19:20), 編輯推噓2(2024)
留言26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想了很久也查了很很多,一直無法什麼叫做貪,請大家給我答案 需求跟貪求如何分界 貪欲的定義是什麼(能以佛經上原文解釋最好) 因為涉及到心念和主動行為二個變數 是否是以起心動念就算數 如果一個人他現在需要租房子 他應立即選擇最便宜僅能供應遮避風雨之房嗎 如果他選擇套房,或租一戶,就算是貪心? 如果有一欲望想使用汽車是否就算貪欲 如果他用得起汽車心裡也有那麼點動心,是不是就算貪心? 買手機沒有買傳統型,買了智慧型,是貪嗎? 家人邀出國走走,心裡覺得出國看看也不錯, 動手去訂票是否算是貪欲? 世上所有的選項永遠都有更下面的選項 這除了有心的意念也有人的選擇, 一直找不到答案 能搭公車,卻因工作勞累選擇搭了計程車 是否也是貪圖?貪圖輕鬆方便?是否也是惡業? 尚未出家若以出世間法,不知如何生活 是否有哪佛經有指點一般在家人如何一邊求生一邊學佛? 是否人要全部的選擇都只能"堪用"才算不貪? 因為涉及人的主動選擇,我不知道如何選擇才叫不貪心 該怎麼做怎麼想才叫不貪心? 網路上一直只查到離貪欲,卻沒說明清楚貪的定義 請大家幫個忙哦,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3.3.67.25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06338459.A.C73.html

09/25 21:34, , 1F
有人說超過需要之外就是貪,但不要太嚴格,會弄的自己不能
09/25 21:34, 1F

09/25 21:38, , 2F
生活.經濟生活要合理,漸進式的要求自己,才不會做不來.
09/25 21:38, 2F

09/25 22:11, , 3F
欲心所是別境心所,貪心所是煩惱心所。欲心所的對境如果
09/25 22:11, 3F

09/25 22:12, , 4F
是善法,如四正勤,這是所要取的,欲心所的對境如果是不
09/25 22:12, 4F

09/25 22:13, , 5F
善法,如欲貪,這是所要捨的。
09/25 22:13, 5F

09/25 22:15, , 6F
欲心所在佛的心相續中也有,它是別境心所,不是煩惱心所
09/25 22:15, 6F

09/25 22:16, , 7F
但是它與煩惱心所一起作用時,會趨向不善法,比如跟貪心
09/25 22:16, 7F

09/25 22:17, , 8F
所、瞋心所一起作用時,因為貪心會想佔為己有、瞋心會排
09/25 22:17, 8F

09/25 22:19, , 9F
斥他人等,而與善心所一起所用時,比如善心所的慚、愧、
09/25 22:19, 9F

09/25 22:21, , 10F
無瞋、不害等,能夠避免造惡趨向善法。所以欲心所的別境
09/25 22:21, 10F

09/25 22:22, , 11F
心所通善惡無計三性,在作合理的計畫抉擇時需要欲心所的
09/25 22:22, 11F

09/25 22:23, , 12F
無記(錯字更正)
09/25 22:23, 12F

09/25 22:26, , 13F
參與,以佛法來說,對於五欲不過度追求,五欲指的是五根
09/25 22:26, 13F

09/25 22:27, , 14F
的對境,我們現在生活在欲界,欲界的欲含攝五根對境的五
09/25 22:27, 14F

09/25 22:28, , 15F
欲塵,過度耽著五欲塵容易引生粗猛煩惱造作惡業,這樣的
09/25 22:28, 15F

09/25 22:30, , 16F
欲貪是要避免的。所以,以佛法的術語來說,欲可分類有境
09/25 22:30, 16F

09/25 22:31, , 17F
(心法)與對境的角度,心法上就是欲心所的別境心所,欲心
09/25 22:31, 17F

09/25 22:33, , 18F
所是心王的助伴,起心動念如我要走到那裡,這有欲心所的
09/25 22:33, 18F

09/25 22:35, , 19F
參與,這是需要的;而對境上就是五根對境的五欲塵,合理
09/25 22:35, 19F

09/25 22:37, , 20F
的五欲(對境),例如欲界眾生依段食而活,但是佛法教導我
09/25 22:37, 20F

09/25 22:38, , 21F
們不過度追馳外在的五欲,這是容易引生粗猛煩惱造作惡業
09/25 22:38, 21F

09/25 22:39, , 22F
的來源,例如為了錢財搶奪害人,我們可以自己去觀察抉擇
09/25 22:39, 22F

09/25 22:46, , 23F
佛法比較鼓勵我們重視內心的品質,例如有教人慈心禪修慈
09/25 22:46, 23F

09/25 22:47, , 24F
心,開展大悲心、菩提心等,以及證得心的法性(空性)得解脫
09/25 22:47, 24F

09/25 23:33, , 25F
謝謝cool大,末學受教了
09/25 23:33, 25F

09/26 00:00, , 26F
對自己少欲知足,對外不存佔人便宜的想法
09/26 00:00, 26F
文章代碼(AID): #1PoEQRnp (Buddhism)
文章代碼(AID): #1PoEQRnp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