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讀經] 《佛說三轉法輪經》四聖諦三轉十二行 (15)

看板Buddhism作者 (silence)時間8年前 (2016/04/03 08:34), 8年前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就「苦諦」而言,輪迴中的幸福美滿,最後是一定會趨向衰沒的,這是因為「無常」 的性質之故。 在由「無常」所導致的衰沒,尚未到達之前,在這中間的「幸福美滿」中,它仍然屬 於苦的性質。 譬如「三苦」的理論,這些「幸福美滿」在尚未衰損之前,有些是「苦苦」的性質, 有些是屬於「壞苦」的性質,有些則是「遍行苦」的性質。 這其中,要分辨「壞苦」和「遍行苦」較為困難,因為它們的外在行相不像是苦,看 起來反而是「快樂」的呈現。 那麼,「壞苦」應如何思惟呢,當這些法繼續持續下去時,許多「快樂」就轉變為痛 苦了,而無法長久維持這快樂。 譬如,走路走了很久,這是苦的;這時,若是能夠坐下來,坐下來就是「快樂」的。 但是當坐得太久時,這「坐」又轉變成是痛苦的了。 在四念處中,身念處是最粗分的所緣,若以身念處觀察非從他那方面自己成立,以身 念處觀察粗分無常為例,身體每變換一種姿勢都含有壞苦,原本樂受的姿勢不舒服了,想 換為另一種樂受的姿勢,換成另一種姿勢暫時安樂了,不久這種樂受的姿勢又變成苦,乃 至到想舒張一個關節、平常不知不覺的身體活動,都與壞苦有關。 《菩提道次第廣論》:「又能增貪現前樂受,多是於苦,漸息滅位妄起樂覺,全無不 待除苦所顯自性之樂。譬如太走為苦,略為住息遂生樂覺。現見此是先生大苦,漸息滅時 樂漸次起,故非性樂。若太久坐,仍復如前,生眾苦故。若是性樂之因者,應如苦因,隨 其習近,其苦漸增,如是習近行住坐臥,飲食日陰等,亦應隨其幾久習近,便有爾許安樂 漸起。現見太久唯生苦故。如是亦如《入胎經》云:『難陀,行住坐臥諸威儀中,應當了 知別別是苦。諸靜慮師,應觀彼彼威儀自性,若行度日,不住不坐不臥,彼則於行,惟別 受苦。別別領受猛性、粗性、難可忍性、非悅意性。非於其行,起安樂想。』」 所以這樣的「快樂」(樂受),是沒有辦法持續下去的,痛苦開始形成了。這時,坐 的很久之後站起來,好像站起來是快樂的,但其實站久了,快樂又變成是痛苦了。 在輪迴之中的這些「幸福美滿」,全部都是這個樣子,雖然呈現看起來像是「快樂」 ,我們內心也都期望這快樂能夠持續,但是持續下去,都轉變為痛苦的性質了,這種快樂 的樂受,就是苦諦中,三苦理論裡說明的「壞苦」。 又譬如,沒有朋友是痛苦,交了一個好朋友好像是快樂的,但是長久之後,又轉變成 為痛苦的性質。最初沒有的時候,我們常期望要有,但是擁有之後,長久持續下去,轉變 為苦的性質。呈現看起來像是「快樂」的性質,例如男女朋友和子女等等,持續擁有之後 ,轉變為痛苦的性質,那就說明快樂的性質是無法長久持續下去,會轉變為痛苦的性質, 這樣就稱之為「壞苦」。 而「遍行苦」是指,在輪迴之中所有的「幸福美滿」,它的控制權,全都是在業力和 煩惱之中,而不是在自己能夠控制。「遍行」的意思是,毫無例外全部都是如此。 在輪迴之中,全部都是屬於業力和煩惱所掌控的。這個「行」是指,由業力和煩惱進 行所形成的。十二緣起支的「無明」緣「行」,由無明緣行,產生果位識、名色、六入、 觸、受的有漏五取蘊,由有漏業與煩惱,產生有漏五蘊的近取蘊,即輪迴之義。因此輪迴 中所有的「幸福美滿」,仍是在業力和煩惱的控制之中,所以將它稱之為「遍行苦」。 就「遍行苦」而言,屬於「遍行苦」的是,有情世間中,心相續所攝的五蘊,還有心 相續所不攝的器物世間,器物世間所受用的色、聲、香、味、觸等等,所有這一切的法, 它們的控制權都是在業力和煩惱之中。 譬如說身體,我以為是我自己的身體這樣的說法,但其實這控制權是在業力和煩惱的 掌握中。我們所遇到的色聲香味觸等等,這一切的控制權也都是在業力和煩惱的手中,我 們是根本無法掌控的。 所以可知,遍行苦的範圍是非常廣大的。這是從「三苦」的角度來作思惟。 「苦諦」若以三苦思惟:苦苦、壞苦、行苦。 1.「苦苦」是最粗分的“苦受”,例如生病、飢餓、疼痛、恐懼等的苦受,動物也能 知道想擺脫苦苦。2.「壞苦」呈現的方式則是“樂受”,樂受由無常轉變為苦。3.「行苦 」為具有漏業與煩惱,煩惱的根本是無明我執薩迦耶見,行苦包含非苦非樂的“捨受”。 三苦中,佛教徒與非佛教徒,都能瞭解「苦苦」、「壞苦」是令人不悅的。「苦諦」 中,最重要的是理解三苦中的「行苦」,「行苦」是苦諦中不共世間所說到的苦。「行苦 」為有漏業與煩惱所攝,周遍欲界、色界、無色界,稱為「周遍行苦」。因為無明我執薩 迦耶見,產生有漏業與煩惱的「行苦」,「行苦」也是「苦苦」和「壞苦」二者的根本。 「有行苦」與「有苦苦」二者,事例差別具有總別的三句關係。「有行苦」與「有壞 苦」二者,事例差別具有總別的三句關係。欲界眾生有「苦苦、壞苦、行苦」,色界眾生 有「壞苦、行苦」,無色界眾生有「行苦」。故「行苦」周遍三界稱為「三界遍行苦」。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59643697.A.794.html

04/03 09:34, , 1F
南無阿彌陀佛
04/03 09:34, 1F
※ 編輯: cool810 (123.205.70.235), 04/03/2016 12:22:27
文章代碼(AID): #1N06KnUK (Buddhism)
文章代碼(AID): #1N06KnUK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