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問題] 世尊住世時怎不儘早向弟子講授彌陀法門?

看板Buddhism作者 (黑影)時間9年前 (2015/05/04 11:14), 9年前編輯推噓13(130192)
留言205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Buddha 看板 #1LFRTGQG ] 作者: s8402019 (黑影) 看板: Buddha 標題: Re: [問題] 世尊住世時怎不儘早向弟子講授彌陀法門? 時間: Mon Apr 27 12:13:01 2015 ※ 引述《CassSunstein (Am)》之銘言: : 因為彌陀法門是易行道 連阿公阿嬤都做得到 不會難以理解~ 首先要能夠信願行 不相信有阿彌陀佛 佛怎麼會來接引? 還要想去才行 貪嗔癡放不下 也是遇不到佛接引的 雖說淨土法門這種持名念佛號稱是易行道 但也要做到三福淨業, (又稱作淨業三福) 而且不可以犯五逆誹謗正法 還是有條件的 所謂「易行道」是指相較於其他法門而言容易成就  但不是隨隨便便念聲佛號 繼續殺人放火就可以往生的  : 別說舍利弗了 印度老人也應該聽得懂 也會做得到念佛~ : 這種菩薩道中的易行道 世尊住世時 除了講授解脫道以外 : 應該順便也及早講授彌陀淨土法門 提倡念阿彌陀佛..造福更多印度阿公阿嬤往生淨土.. : 總之 照理來說依照正常發展 在第一次結集時就該有淨土三經的誦出啊 《無量壽經》在歷史上自東漢至趙宋一共有八代十二譯, 計為漢二、吳一、曹魏二、西晉一、東晉二、劉宋二、唐一、趙宋一。 可見釋迦佛說西方極樂世界很多次 不只一次  然後陸續有人從印度回到中國 翻譯此部大經  至於第一次集結時 由於佛陀才剛滅度 那些大阿羅漢、大弟子都還在 要成就實在很容易 旁邊都是阿羅漢在教導你 我個人認為可能當時沒想到外道入侵那樣嚴重  等後來外道侵蝕正法嚴重的時候 才想到誦出《無量壽經》這淨土法門的易行道 不是世尊沒早點說 而是古印度人不像中國人那樣重視歷史  他們沒時間觀念 靠的是背誦流傳下來 只能說我們身處末法時期的眾生 福報不夠 沒能遇見佛陀 : 在佛教史的發展上 據說菩薩道比解脫道難懂 根器低的聲聞弟子難以理解 : 以至於菩薩道的相關法門經典 : 是世尊另外在一些時間與地點講授給根器比較高的大眾了解 : 可是看來這種說法 無法合理解釋簡單易行的彌陀淨土法門.. : 所以怪不得原始佛教對彌陀淨土法門並未認可~ 南傳佛教我不清楚不予置評 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 那是漢傳佛教 光是出家眾有無吃素就不同了 更何況修行方式 我覺得相互尊重及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10.14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430107984.A.690.html

04/27 12:16, , 1F
歷史上證到阿羅漢果位不知凡幾 找一位阿羅漢有說過
04/27 12:16, 1F

04/27 12:19, , 2F
大乘非佛說來聽聽 連初果都沒有 就敢斷言大乘非佛說
04/27 12:19, 2F

04/27 12:21, , 3F
經典後人所加 佛為三界師 照某些人堅持 佛法只在人間
04/27 12:21, 3F

04/27 12:24, , 4F
並沒有規劃帶了101就要把古蹟拆了吧 calm down
04/27 12:24, 4F

04/27 12:25, , 5F
說法 其他非人間說法都不是佛法 是這樣嗎?
04/27 12:25, 5F

04/27 12:26, , 6F
像台灣有一陣子主流是土木最有用 並不代表科學園區出來
04/27 12:26, 6F

04/27 12:27, , 7F
晶圓廠出現 土木就沒用。iPhone出來mp3還是偶爾有人需要啊
04/27 12:27, 7F

04/27 12:28, , 8F
錫蘭的大寺派 與 無畏山 是發生過鬥爭的
04/27 12:28, 8F

04/27 12:28, , 9F
但讓大家不知道iPhone,只用MP3聽音樂這就不對了
04/27 12:28, 9F

04/27 12:29, , 10F
小乘勝 所以把大乘的書都燒了光
04/27 12:29, 10F

04/27 12:30, , 11F
錫蘭大寺的長老 (赤銅鍱部) 堅持傳統 不接受大乘
04/27 12:30, 11F

04/27 12:30, , 12F
我手邊還有網址的論文
04/27 12:30, 12F

04/27 12:33, , 13F
解脫道是讓人離苦 我是不想互相攻擊啦 製造彼此煩惱
04/27 12:33, 13F

04/27 12:35, , 14F
您就認真修大乘 哪天發現路走不通的時候 還可以回來
04/27 12:35, 14F

04/27 12:36, , 15F
我相信錫蘭那個時代 一定很精彩 密教也傳進去
04/27 12:36, 15F

04/27 12:37, , 16F
不空三藏曾至斯里蘭卡受胎藏界與金剛界兩部密法
04/27 12:37, 16F

04/27 12:39, , 17F
唐密是有篩過的 譯經時 把印度密法的雙身部分洗掉
04/27 12:39, 17F

04/27 12:43, , 18F
那種拿刀拿斧頭的圖騰 肯定會被燒掉
04/27 12:43, 18F

04/27 12:44, , 19F
當然 我知道 那些都有很多立意良善的含意
04/27 12:44, 19F

04/27 12:55, , 20F
念佛確實讓我體會到離苦。
04/27 12:55, 20F

04/27 12:57, , 21F
我也會一直重複播放不過我不是播阿彌陀佛四個字 有時我
04/27 12:57, 21F

04/27 12:57, , 22F
我們變得低落我就知道是播放的app又當了 或沒電
04/27 12:57, 22F

04/27 12:58, , 23F
*我會變得
04/27 12:58, 23F

04/27 12:59, , 24F
念佛要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清清楚楚~
04/27 12:59, 24F

04/27 12:59, , 25F
這本身就是在攝受六根,降伏煩惱了,也就是離苦的修持。
04/27 12:59, 25F

04/27 13:00, , 26F
並不是說念佛就一天到晚煩惱阿彌陀佛來不來..
04/27 13:00, 26F

04/27 13:01, , 27F
念佛法法俱足,當生離苦 以及 來生得樂 二種殊勝利益。
04/27 13:01, 27F

04/27 13:01, , 28F
04/27 13:01, 28F

04/27 13:02, , 29F
念佛這輩子能念斷煩惱,當生就能證阿羅漢果了。
04/27 13:02, 29F

04/27 13:03, , 30F
所以並不是一般人觀念中,念阿彌陀佛只是等死後佛來接引
04/27 13:03, 30F

04/27 13:03, , 31F
哈 我還有很多其他事要做所以我就交給沒在使用的手機播放
04/27 13:03, 31F

04/27 13:04, , 32F
我的錄音
04/27 13:04, 32F

04/27 13:07, , 33F
古代有一位打鐵匠,他也是打一聲鐵,念一聲阿彌陀佛。
04/27 13:07, 33F

04/27 13:08, , 34F
人家也是修的很好,最後還留下一首偈頌 :
04/27 13:08, 34F

04/27 13:08, , 35F
做腦力工作都不可能
04/27 13:08, 35F

04/27 13:09, , 36F
叮叮噹噹、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
04/27 13:09, 36F

04/27 13:09, , 37F
做腦力工作就專心工作,做完了,阿彌陀佛提起來。
04/27 13:09, 37F

04/27 13:10, , 38F
腦力工作都還被爆肝討厭哪有做完的時候睡覺都來不及了
04/27 13:10, 38F

04/27 13:10, , 39F
*都還要爆肝熬夜
04/27 13:10, 39F
還有 130 則推文
還有 10 段內文
05/01 23:50, , 170F
在變的,佛世並無文字,所有的經典都是N手資料,誰也不敢保
05/01 23:50, 170F

05/01 23:51, , 171F
證未來會有啥結論,自然科學如此,文史哲學者的論文又怎能
05/01 23:51, 171F

05/01 23:52, , 172F
篤定說萬年不錯!拿學術來說嘴不就是變相的皈依學術嗎?同
05/01 23:52, 172F

05/01 23:53, , 173F
樣講大天,嘿!怪了!大乘學者也在研究怎麼跟y大結論不同?
05/01 23:53, 173F

05/01 23:57, , 174F
報歉漏一:而不自知,更何況學術這種東西當然也是無常,無我
05/01 23:57, 174F

05/01 23:57, , 175F
抱 行:
05/01 23:57, 175F

05/01 23:58, , 176F
隨時在變的,佛世並無文字.....
05/01 23:58, 176F

05/02 00:08, , 177F
金剛經說:若有人說佛有說法就是謗佛!善哉斯言!
05/02 00:08, 177F

05/02 00:09, , 178F
一切佛法的存在是因緣和合隨當時眾生需要應機而說,但基本
05/02 00:09, 178F

05/02 00:10, , 179F
教義派佛教就說只有原始阿含才是佛法,這說法其實嗯~~滿有
05/02 00:10, 179F

05/02 00:10, , 180F
大問題的~
05/02 00:10, 180F

05/02 00:12, , 181F
教人家要重是因緣法卻老是想不通這個道理,直說大乘非佛
05/02 00:12, 181F

05/02 00:13, , 182F
法,.....是不是有必要審思自己的思想呢?
05/02 00:13, 182F

05/02 00:15, , 183F
因為~~~諸法無我,實在沒有一個完美固定的法可以搞定任何
05/02 00:15, 183F

05/02 00:16, , 184F
ㄧ個眾生讓他可以完全依此而解脫
05/02 00:16, 184F

05/02 00:19, , 185F
再說大乘的一切行法都必須以"心力""正見"為前導,否則都是
05/02 00:19, 185F

05/02 00:20, , 186F
外道! 小乘也是一樣,拔掉正見,小乘很多禪法原本也是外道
05/02 00:20, 186F

05/02 00:31, , 187F
信不信其實是緣份,末學只是藉這個機會提供不同面向的
05/02 00:31, 187F

05/02 00:31, , 188F
資訊讓大家多瞭解而已。
05/02 00:31, 188F

05/02 00:33, , 189F
我想大家能願意接受的也是事實真相,不是單純的信仰。
05/02 00:33, 189F
那位yctsai一直要人研究「部派佛教史與大乘的起源」 給我感覺對於宣教很狂熱 普賢菩薩教我們恆順眾生 而不是否定對方  不論大乘或小乘 都是佛陀的""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讚僧 南無阿彌陀佛 合十 ※ 編輯: s8402019 (114.24.112.159), 05/02/2015 18:09:19

05/02 18:13, , 190F
搞不好還只能研究他"指定"的""反大乘"教科書,學術這種東
05/02 18:13, 190F

05/02 18:15, , 191F
西也是人云亦云的生滅法,我當然也可指出論點跟他不一樣的
05/02 18:15, 191F

05/02 18:15, , 192F
論文..
05/02 18:15, 192F

05/02 18:34, , 193F
不過基本上,我倒是覺得y大的用心是良善的,他只是要大家
05/02 18:34, 193F

05/02 18:35, , 194F
不要走他過去"誤信"大乘的錯路,只是他不能用他這個點去推
05/02 18:35, 194F

05/02 18:36, , 195F
面,他的大乘路有挫折有可能是知見要修正或者種種原因,但
05/02 18:36, 195F

05/02 18:37, , 196F
不能因此也推翻一切大乘人的修行過程與結果,別人搞不好很
05/02 18:37, 196F

05/02 18:38, , 197F
enjoy發菩提心與修習大乘佛法,同時也達到了目的地,因此
05/02 18:38, 197F

05/02 18:38, , 198F
,這樣武斷的批判大乘其實是有待商榷的~~
05/02 18:38, 198F

05/02 21:45, , 199F
謝謝您~ 若以您分析在下的精神 能多分析阿含經與佛陀
05/02 21:45, 199F

05/02 21:45, , 200F
你的收穫會更多
05/02 21:45, 200F
我從沒說南傳不是佛法 但你推文的那兩句話: 「您憑什麼能確定大乘經是佛說呢?」、「我自己是找不到可信的證據」 硬生生把漢傳佛教貶成外道 請把這兩句吞回去 別再跳針了 ※ 編輯: s8402019 (114.24.112.159), 05/02/2015 22:29:49

05/03 15:06, , 201F
y大,我已經分析很久了~~但答案跟你不同~~呵呵!
05/03 15:06, 201F

05/03 15:07, , 202F
我們這種無論讀書還是工作都脫離不了邏輯的人,早久拿這套
05/03 15:07, 202F

05/03 15:08, , 203F
分析佛法粉久了~~所以,不要以為別人都沒讀書~再次提醒你
05/03 15:08, 203F

05/04 10:07, , 204F
我尊重您呀 何不提出來分享?
05/04 10:07, 204F
yctsai: 若您能證實 大乘的起源是原始佛說 我也是薩度! 05/04 10:14

05/04 10:18, , 205F
總之 我不想再與各位爭辯下去 浪費時間而已
05/04 10:18, 205F
※ 編輯: s8402019 (114.36.184.219), 05/04/2015 11:19:28
文章代碼(AID): #1LHkGFfa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