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讀經] 相應部 六入處篇 聚落主相應 第六 Asiban

看板Buddhism作者 (silence)時間9年前 (2015/01/04 16:42), 9年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補充:──人身難得,念死無常,死時咒不能救。 : (圖片解說:當被詢問有關一民眾之父死後歸宿的問題時,佛陀比喻打破一個裝黃油的罐子和一個裝陶土的罐子在水中的現象,借此來進行說法。) : 儀式、咒語與祈禱有什麼靈驗的效果呢? : 佛陀道:「聚落主,譬如距這村莊不遠處有一個深水潭,有人將一塊大石頭擲入其中;其 : 他的人則在潭邊禱告呼求,說『願這塊大石頭能浮起來!』。村長,你認為怎樣?那塊石 : 頭會因此浮出水面嗎?」刀師聚落主回答說:「不會的,世尊。」 : 佛陀接著說道:「同樣的道理,聚落主!若有人一向殺生、偷盜、邪淫、妄語、惡口、兩舌、綺語,而且滿心貪欲、瞋恚、邪見,身、口、意具足了這十種惡行。其人身壞命終之際,縱然有一群人合掌叉手、禱告呼求,為他舉行各種宗教儀式,也不可能因此令他往生至善處或天界。他身壞命終之後必定墮入惡道或於卑賤處受生。」 《雜阿含1147經》   佛告大王:「今問大王,隨意答我。譬如:有人從東方來,有信、有緣,未曾虛妄, 而白王言:『我東方來,見一石山,極方廣大,不穿、不壞,亦無缺壞,磨地而來,一切 眾生、草木之類,悉磨令碎。』南、西、北方亦有人來,有信、有緣,亦不虛妄,而白王 言:『我見石山,方廣高大,不斷、不壞,亦不缺壞,磨地而來,眾生、草木悉皆磨碎。 』大王!於意云何?如是像貌大恐怖事,嶮惡相殺,眾生運盡,人道難得,當作何計?」   王白佛言:「若如是者,更無餘計,唯當修善,於佛法律專心方便。」   佛告大王:「何故說言:『嶮惡恐怖,於世卒起,眾生運盡,人身難得,唯當行法、 行義、行福,於佛法教專精方便?』何以不言:『灌頂王位眾人人首,堪能自在,王於大 地,事務眾人當須營理耶?』」   王白佛言:「世尊!為復閑時,言:『灌頂王位為眾人首,王於大地多所經營。』以 言鬥言,以財鬥財,以象鬥象,以車鬥車,以步鬥步,當於爾時,無有自在:若勝、若伏 ,是故,我說:『嶮惡恐怖卒起之時,眾生運盡,人身難得,無有餘計,唯有行義、行法 、行福,於佛法教專心歸依。』」   佛告大王:「如是,如是,經常磨迮,謂:惡劫、老、病、苦,磨迮眾生,當作何計 ?正當修義、修法、修福、修善、修慈,於佛法中精勤方便。」 ─────────────────────────────────────── 《菩提道次第廣論》{節錄} (戊一)於共下士道次修心 (辛一)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 (壬四)修念死理 (癸一)思決定死 (癸二)思惟死無定期 (癸三)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 如是於其有暇身時,取心藏中有四顛倒,於諸無常執為常倒,即是第一損害之門。其 中有二,謂粗及細,於其粗劣死無常中,分別不死是損害門。…… 第四如何修念死者。謂應由於三種根本,九種因相,三種決斷門中修習。此中有三, 一、思決定死,二、思惟死無定期,三、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 初中分三。思惟死主決定當來,此復無緣能令却退者。謂任受生何等之身,定皆有死 ,……任住何境,其死定至……住前後時中諸有情類,終為死摧等無差別,即如彼云:「 盡其已生及當生,悉捨此身而他往,智者達此悉滅壞,當住正法決定行。」 於其死主逃不能脫,非以咒等而能退止,如《教授勝光大王經》云:「譬如若有四大 山王,堅硬隱固成就堅實,不壞不裂無諸隕損,至極堅強純一實密。觸天磨地從四方來, 研磨一切草木本幹及諸枝葉,并研一切有情有命諸有生者,非是速走易得逃脫,或以力退 、或以財退、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於退却。大王!如是此四極大怖畏來時,亦非於此速走 能逃,或以力退、或以財退、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於退却。何等為四?謂老、病、死、衰 。大王!老壞強壯,病壞無疾,衰壞一切圓滿豐饒,死壞命根。從此等中,非是速走易得 逃脫,或以力退或以財退,或以諸物及咒藥等易於靜息。」迦摩巴云:「現須畏死,臨終 則須無所恐懼。我等反此,現在無畏,至臨終時,用爪抓胸。」…… 《菩提道次第廣論》〈道前基礎.暇滿〉{節錄} ……思惟暇滿利大者。為欲引發畢竟樂故,若未清淨修習正法,僅為命存以來引樂除 苦而劬勞者,旁生亦有,故雖生善趣,等同旁生。 ……總之修行如是正法,特若修行大乘道者,任隨一身,不為完具,須得如前所說之 身(八暇十滿)。……欲天亦多成無暇處,故於最初修道之身,人為第一。此復俱盧洲人 ,不堪為諸律儀所依,故讚三洲之身,其中尤以瞻部洲身,為所稱歎。是故應當作是思惟 ,我今獲得如是妙身,何故令其空無果利,我若令此空無利者,更有何事較此自欺,較此 愚蒙,而為重大。…… ……如其觀待畢竟義大,如是觀待現時亦然,謂增上生中,自身受用眷屬圓滿之因, 布施持戒及忍辱等,若以此身易能成辦,此諸道理亦應思惟。如是觀待若增上生,若決定 勝,義大之身,若不晝夜殷勤勵力此二之因,而令失壞,如至寶洲空手而返,後世亦當匱 乏安樂,莫得暇身。若不得此,眾苦續生,更有何事較此欺誑。……「由依人身筏,當度 大苦流,此筏後難得,愚莫時中眠。」…… ……思惟極難得者……「從惡趣死復生彼者,如大地土,從彼死沒生善趣者,如爪上 塵。從二善趣死生惡趣者,如大地土,從彼沒已生善趣者,如爪上塵。」故從善趣惡趣二 俱難得。……善趣人等,亦多受行十不善等,非勝妙品,由是亦多往惡趣。……是故薄伽 梵,說人極難得,如龜項趣入,海漂軛木孔。 ……如是思惟難得之後,應作是念,而發欲樂攝取心要。謂若使此身為惡行者,是徒 耗費,應修正法而度時期。如親友書云﹕「從旁生出得人身,較龜處海遇軛木,孔隙尤難 ,故大王,應行正法令有果。若以眾寶飾金器,而用除棄吐穢等,若生人中作惡業,此極 愚蒙過於彼。」弟子書中亦云:「得極難得人身已,應勤修證所思義。」…… ……如是若由種種門中正思惟者,變心力大,故應思惟如前所說。若不能者則應攝為 ,如何是為暇滿體性,現竟門中利大道理,因果門中難得道理,隨所相宜從前說中,取而 修習。其中因門難獲得者,謂僅總得生於善趣,亦須戒等修一淨善,特若獲得暇滿具足, 則須淨戒而為根本,施等助伴,無垢淨願為結合等,眾多善根。現見修積如是因者,極為 希少,比此而思善趣身果,若總若別,皆屬難得。果門中難獲得者,觀非同類諸惡趣眾, 僅得善趣,亦屬邊際,觀待同類諸善趣眾,殊勝暇身極屬稀少。如格喜鐸巴云:「殷重修 此,餘一切法由此引生。」 --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uddhism/M.1420360972.A.9E2.html ※ 編輯: cool810 (123.205.66.248), 01/04/2015 17:08:09
文章代碼(AID): #1KgFqCdY (Buddhism)
文章代碼(AID): #1KgFqCdY (Buddh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