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正信佛教漸遭外道蠶食鯨吞?!

看板Buddhism作者 (古人)時間10年前 (2014/03/11 22:4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Leebb (古人)》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Learn_Buddha 看板 #1J7890Yf ] : 作者: Leebb (古人) 看板: Learn_Buddha : 標題: [討論] 正信佛教漸遭外道蠶食鯨吞?! : 時間: Sun Mar 9 23:01:18 2014 : 從以前至現在即默默觀察 : 正信佛教在台灣發揚光大 : 但外道的影響也未曾減少 : 內有:一貫道、藥惠、蕭平實、李善單、盧勝彥、妙天、妙禪 : 外有:清海、法輪功、創價學會、日蓮正宗... : 關於上述這個問題已反覆 : 在自己的心中洄盪及思考 : 昔煮雲法師發表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的演講 : 後來聖嚴法師撰述評駁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 : 2006年4月,星雲法師主持召開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第23屆大會 : 通過十項宣言,即指出要維護正法,反對法輪功竊取佛教法輪之名,作危害佛教之事。 : 這篇文章不是想要引發什麼新一代的宗教戰爭 : 只是個人看不下去點到為止 關於創價學會的問題請見下文可略知一二 評《佛教哲學大辭典》 文/藍吉富 書名:佛教哲學大辭典 篇幅:十六開一冊,約二千頁。 原編者:創價學會(日本) 編譯者:中華創價學會(臺灣) 發行所:正因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一九九八年一月 緣起 創價學會是日本諸多弘揚日蓮宗思想之宗教團體中,勢力最大的一個。也是二十世紀 日本新興宗教之中,信徒人數最多、影響力遍及全球各大洲的一派。該會在臺灣的分 支機搆是臺北的中華創價學會。這部《佛教哲學大辭典》的原編者是日本創價學會所 召集的"佛教哲學大辭典編纂委員會"。原書是日文版,始編於1964年,在六年後全書 六冊始告出齊。其後又出版修訂版,將六冊濃縮為一冊。這次的中文版,主要是依日 文修訂本所編譯完成的。另外還增列《日蓮大聖人禦書講義》中的若干辭彙。全書約 三百二十萬言,條目共有一萬一千餘條。 本辭典的特點 這部辭典是站在日蓮宗的信仰立場而編輯的。換句話說,編輯者所撰寫的條目內容、 選材方向、撰寫態度等方面,都是依據日蓮宗的信仰立場來決定的。所以,嚴格地說 ,它並不是針對一般對佛學有興趣的人而編的。它的讀者物件應該是定位在日蓮宗的 弘法者、信徒,或對日蓮宗思想有興趣瞭解的人。 在這種前提下,該書所顯現的第一項特質就是日蓮宗的相關條目收錄最多。這裏所謂 的"相關條目",內容包含日蓮宗的歷史與教義、日蓮宗的思想來源──《法華經》及 天臺宗義,以及日蓮本人對其他宗派之人、事、教義等方面的看法。這些內容,形成 了本書的主體架構。至於對其他方面的描寫,則可說是附屬的。 其次,就撰寫態度來看,本書有明顯的"顯揚自宗、貶抑他宗"的傾向。所謂"自宗"當 然是指日蓮宗。此外,在前述《法華經》及天臺宗義方面也可歸屬於顯揚範圍之內。 至於所貶抑的"他宗",即是與日蓮相抗衡的其他宗派,主要是禪、淨土、真言、與律 之四大宗派。顯揚與貶抑的情形表現在條目的收錄數量與內文的撰寫上。在條目方面 ,凡是與日蓮宗思想及歷史有關的條目,則收錄較多。至於涉及他宗的,則收錄甚少 。在內文方面,凡是日蓮所批評指斥的宗派,其相關條目的內容,往往也加上日蓮對 它(他)們的指斥或貶抑。相反的,凡是屬於日蓮宗體系的條目,則往往多加讚揚。 譬如"破佛"條(P.1225)即引用日蓮的《立正安國論》以指斥淨土信仰為"破佛"、" 破法"與"破僧"。在"淨土宗"條(P.1312-P.1313)也指斥日本淨土宗祖法然的教義是 在誹謗《法華經》,並謂其信仰者不唯不得往生淨土,而且將會墮入無間地獄。在" 禪宗"條(P.1792-P.1793)也破斥禪宗之"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為"魔之所為"。在" 真言宗"條(P.1219-P.1220)也指斥真言宗義為"大謗法",並認為大日如來"不過是 假說的虛構之佛",並斥真言宗為"邪教"。在"律宗"條(P.1092)指斥日本律宗為日 本之"國賊",並謂日本律宗在東大寺等地所設的戒壇"同是小乘臭糞之戒,賤如瓦石 "。 在顯揚自宗方面,如:"末法本佛"條(P.582)即對日蓮其人大力揄揚。茲摘錄數段 文字如次,當可由此略見端倪。 (一)"唯有日蓮大聖人,才是救濟末法一切眾生而出現的本佛"、"日蓮大聖人…… 是南無妙法蓮華經之佛,為本佛"(P.582中下) (二)"故知日蓮大聖人,是蓮祖所自稱,亦是佛之別號。"(P.583上) (三)"日蓮大聖人的佛法遠勝過釋尊佛法"(P.583中) (四)在"無作三身"條(P.1450)中,也說"日蓮大聖人正是無作三身的久遠元初自 受用身如來"(P.1451上)。 此外,由於創價學會的佛教思想源自日蓮系各教團中的日蓮正宗,因此,在詮釋日蓮 宗思想時,採用的是日蓮正宗的立場。而在介紹日蓮宗相關各教團時,對日蓮正宗及 其創始人日興所用的篇幅,也遠多於顯本法華宗、本門法華宗……等其他日蓮系各教 派。 依據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亦即創價學會的最高指導者)所撰序文指出,本辭 典的內容除了上述日蓮宗之相關教義及歷史之外,也包含人類文明史中之思想與哲學 ,在這一編輯方針之導引下,條目中乃有不少是與佛學無關的。像"孔子"、"尹吉甫" 、"四皓"(商山四皓)、"中庸"、"論語"等詞是中國歷史的相關條目;像"分析哲學" 、"西塞羅"(M.T.Cicero)、"形而上學"、"快樂主義"、"泰戈爾"(R.Tagore)、" 象徵"(Symbol)、"意識形態"、"信仰自由"、"民主主義"、"憲法"、"尼采"等條目 則系西洋文明史中的重要條目,都不是尋常的佛教辭典所可能收錄的。 略評 由上面的簡略分析,我們大體可以理解這部辭典的性質與一般佛學辭典並不相同。它 的編輯動機並不是為了普及歷史上所有各系的佛法,而是一部專為信仰日蓮正宗的創 價學會信徒所設計的專業性辭典。所以,如果一般讀者在看到《佛教哲學大辭典》的 書名而以為它是一部平等展示各系佛教哲學的辭典時,在使用過全書之後,是會失望 、而且對內文的撰寫態度也會感到訝異的。 不過,如果讀者的目標只是為瞭解創價學會或日蓮正宗的宗教主張時,這部辭典確可 以提供相當豐富的資料。此外,對日蓮正宗的源流──日蓮思想、天臺宗義、《法華 經》思想,以及與日蓮宗的歷史發展有關的日本歷史、人物、典籍思想、事件等條目 ,本辭典也收錄甚多。對於一個想瞭解日本佛教史(尤其是日蓮宗史)的人而言,本 辭典所提供的素材自有一定程度的導引作用。 另外,本辭典在紙張、印刷、內文編排、全書的裝訂等方面,都相當用心。在這些方 面,無疑的,它是一部水準頗高的佛學辭典。 其次,有幾個地方是值得商榷、改進的。茲分數點,略述如次: (一)在〈索引〉的編排方面,本書只用唯一的一種──筆劃索引。至於其他像注音 索引、外文索引等,則完全沒有編制。這不能不說是一項明顯的缺失。本書內文所附 的英文、梵文等辭匯,數量不少。沒有附上梵文等外文索引,對讀者而言是相當不便 的。尤其是本書中某些外文條目的譯名,與目前的臺灣學術界所用譯名並不一致,像 "海德格"(M.Heidegger)在本書內譯為"海德格爾"(P.1174),"柏克萊"(G.Berk eley)譯為"伯克利"(P.791)……。如果沒有附上外文,在查索上是會造成若干混淆 或不便的。 另外,附見條目的索引對一部篇幅多達三百余萬字的辭典而言,也是&127;不可或缺的 。但是本書仍然付諸闕如。所謂"附見條目",是指辭典中各條目之正式標題以外的其 他異名。譬如"法相宗"又名"唯識宗"。如果辭典內所用標題是"法相宗",那麼內文中 所附見的"唯識宗"一詞,就必須編入索引(即附見條目之索引)中供人查索。否則, 如果讀者只見到"唯識宗"而不知道"法相宗"時,他就無法查到這一"同義異名"的條目 了。 這種情形在本辭典中尤其重要。理由是本辭典所用的標題往往是日蓮宗文獻所著錄的 習慣用語,而不是採用最為宗教界或學術界所周知的標題。譬如窺基《大乘法苑義林 章》一書,在本辭典中以日蓮所用的略稱"法苑林"為條目標題。但在索引中並未將內 文所提到的原名《大乘法苑義林章》列為附見條目。因此,如果讀者依原名查索,將 會誤以為本辭典並未收錄該詞,這是很可惜的。這種情形在本辭典中並非罕見。像以 "瑜伽論"作為《瑜伽師地論》的標題;以"瑜只經"作為《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只經 》的標題等等。這些都須在索引欄中編入"附見條目索引",才不致使讀者有查索不得 之憾。   (二)在內文方面,有些專有名詞的運用也是可以商榷的。像對西藏佛教的介紹,本 辭典用的條目標題是"喇嘛教"(P.1393);在介紹甯瑪派時所用的標題是"紅教"(P. 1134);在介紹格魯派時所用的標題是"黃教"(P.1523),這類標題都是社會上的俗 稱,並不是宗教上或學術上的正式用語。以它們為標題,是不恰當的。 還有一些小地方也順便一提,對人名的稱呼,本辭典內文也顯得並不統一。像"道昭 法師"條(P.1579)對道昭其人就特別加上"法師"二字,並以此四字做為標題,但是 ,對其他人(像"源空"、"源信"、"道安"等人)就未冠上"法師"二字。另外,以"武 宗"作為唐武宗其人的標題(P.1036),以"都率天"(P.1414)取代"兜率天",也都 與臺灣學術界所通用的不同。 結語 自1988年《佛光大辭典》出版之後,1994年又有《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問世。這兩部 都是綜合性的、大型的佛學工具書。前者篇幅多達七百余萬字,為二十五開本,分八 冊刊行。後者為十六開本,十冊,全書約一千萬言。這兩部辭典的刊行為臺灣的佛教 文化發展,樹立起一座鮮明的里程碑。也為臺灣佛教界及文化界之佛學水準的提升, 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力。 相對於前述《佛光》與《中華》這兩部綜合性的佛學大辭典,這部《佛教哲學大辭典》 可以說是與綜合性頗異其趣的專科性大辭典。短短十年間(1988-1998),在臺灣這一 幅員甚小的島嶼裏,居然陸續出版了三部大型佛學辭典,這一現象除了可被視為臺灣 佛教興盛的象徵之外,同時也可以令人覺察到臺灣佛教文化的發展,在近一、二十年 來確實有令人無法小看的進步。 單就這部《佛教哲學大辭典》而言,它在臺灣的出現也具有頗為獨特的意義。表面上 看,它只是一部創價學會的弘法與信仰的工具書,但是就內容特質,與這一辭典的在 台傳播而言,它其實也顯現出日本佛教文化輸入臺灣的"文化衝擊現象"的新浪潮。這 一新浪潮對於一向以漢傳佛教為主體的臺灣佛教究有何等程度的影響,目前還言之過 早。但是在當前多元開放的臺灣社會裏,日本佛教、藏傳佛教,與南傳佛教的陸續傳 入,正在試探著重新建構臺灣佛教的主體性。這在臺灣佛教發展史上,當然是一件不 容忽視的大事。 如果我們的這一觀察大體無誤,那麼這部辭典的出版,也象徵著臺灣佛教之非主流三 系之中,日本佛教在文化腳步上,走得確實比藏傳與南傳二系要快速得多。佛教各系 在臺灣的傳播競爭,正逐漸在白熱化。關於這一點,一向處於主流地位的漢傳佛教, 似乎不能不稍加關注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14.76 Leebb:轉錄至看板 Learn_Buddha 03/16 22:47
文章代碼(AID): #1J7o2cAC (Buddhism)
文章代碼(AID): #1J7o2cAC (Buddhism)